千年前,一声婴啼骤响。一个被后人誉为谪仙的人,出生在了大宋。选择了大宋,以造福人民为己任,兼济天下。
我想,他的达,不在于富,而在于他胸怀天地,胸含人民。
公元1056年,年少轻狂的苏轼进京赶考,自此,开启了它坎坷,传奇的政治时光。
或许越为正直的人,上天就越嫉妒。公元1079年,照例上表的苏轼因在文末加了几句牢骚话而被政党利用,借机历数苏之罪行,至之被押送进京,听从发落。但因王安石的求情与宋太祖“不杀士大夫”的诏令而免于一死,被贬黄州,史称“乌台诗案”。
很多人说此次贬谪是苏轼的分水岭,让苏轼从此对人生开始了思考。突如其来的劫难让他意志消沉,从磅礴大气的文风突然变得安静、沉默,或许这次选择乃被时势所趋,但其在黄州期间,造福百姓,以其“东坡肉”等独创被百姓所接纳、保护。他自食其力,开荒东门山外坡,以仿白诗而自名东坡。在黄州的四年又两个月,他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选择了人民,百姓让他满血复活,以一身正气,再回京师。
天妒佳人,当苏轼看到朝中政党抨击之势,不同司马光等人为谋,自请外调岭南,开启了长期的流放生活。
在这长达七年之久的流放中,他修苏堤,设学堂,一扫岭南等地的乌烟瘴气,使其大展才华。“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他在惠州传播文化,寄情于清风明月。在此期间,他不断请求外调,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将汉文化传播四海,也自此,至今尚存“东坡语”这一方言。
他选择了人间,以造福人民为己任,将岭南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或许以苏轼为界,也只有刘禹锡与之相仿了吧。他非不以岭南为耻,为负担,却仍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知名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或许苏谪仙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胸含天地,不畏困境,以造福人民为己任,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