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党进来不要哭。这里真不是电视剧,没有人间,没有清欢。
有的只是一个天下的三好男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写得文章”,号称中国史上最会做菜的文学家。
他正在看惠崇和尚画的一幅画《春江晚景》,大笔一挥在画上题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到这里都还很正常,都是画上的内容,惠崇看了大概都要点头称赞。
最后一句神转折,“正是河豚欲上时”,看着这幅画上蒌蒿、芦芽,就想起做一份河豚大餐了。因为河豚配上蒌蒿、芦芽、菘菜,味道绝美。
这是一个吃货的世界,一般人不懂。
这是一个吃货的世界,让你看到了生活中的趣味。
他是——苏东坡。
01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看看这首打油诗:先把锅子洗干净,再少少地加点水,点燃柴火,却要抑制住火势,不让火苗蹿出来,也就是我们说的小火。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了,把猪肉放进去,等他自己慢慢煮来,不要催他。火候到了,他的滋味自然就美了。
好像就真的看到一个老头斜靠在灶边,兴致勃勃地等着这一锅猪肉新鲜出炉。不时拿着烧火棍挑挑柴禾,免得火太大。优哉游哉,洋洋得意。
这位美食家自己吃了还不够,还要调侃一番。到了黄州这个地界,才知道,猪肉肉质好,但价格低廉,这有钱人瞧不上,贫苦的人又不知道怎么做。
嘿嘿,我初来乍到,研究一番,每天早上起来舀两碗来吃了,只听到长长一声饱嗝。
看出味道了来了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坡肉”。
苏轼这首诗道出了这道菜的精髓,一定要微火慢炖,少水,等水干了,肉把汁收透了,就好了。拿筷子一戳即烂。吃在嘴里软软的、糯糯的,有浓郁的肉味,还有一丝甜味,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整个味道弥漫在嘴里,回味无穷。
谁曾想,此时此地,他被贬谪至荒凉的黄州,在这里艰苦的环境中,仍能利用当地各种资源,自己创制美食。
东坡烹调美味,也在烹调人生。以悠然为火,乐观为料,任他自美。
02
寒具诗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相传,这首诗是苏轼为一位老奶奶写的广告诗。
寒具,是寒食节禁烟之时吃的一种饼。又称馓子、环饼。用糯米粉和面,加点盐,捻成耳环手镯之类的形状,用油煎了过后再吃。
苏轼又被贬谪到海南儋县,这里有一位老奶奶做的馓子味道不错,但因地方太偏僻,所以买的人不多。老奶奶听说有这么一位大文豪来到这个地方,于是请苏轼写了这首写馓子的诗。最后,名人效应起了效果,来买馓子的人络绎不绝。
诗中也介绍了做法,将和好的面的面搓成像玉一样的细条,再用清油细煎,直至煎到嫩黄、深黄。
若是再像上一首打油诗那样,就不起宣传作用了。要怎么来说一说馓子的美呢?
佳人晚上睡觉翻来翻去,谁都半梦半醒间,不小心将玉臂上的手镯压扁了,这便是馓子。
苏轼吃的哲学在于,再平凡的事物,也要将她吃成一朵花。
03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春天里的一天,苏轼和好友刘倩叔同游南山。遇到细雨纷纷,斜风徐徐。(苏轼大概也是雨神,出门就要遇到雨,往往还不带伞。)
晌午时分,雨脚渐住,淡淡烟雾把柳树装扮得更美,在向放晴的沙滩抛媚眼。洛河缓缓流去,越流越宽,最后汇入淮河。
这时候,最期待的时刻终于到了。大家席地而坐,开始野餐。吃什么呢?
两盏午茶,慢慢地煎茶,只见茶上浮起像雪、乳一般白的泡,品一口,好茶啊!再看看盘中摆了什么,蓼芽与蒿茎,都是立春时节应季的蔬菜。
简单至极,苏轼却说这是人间有味是清欢。(敲黑板:词中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有的真味,是清欢,清淡的欢愉。
吃东西是这样,不必每顿大鱼大肉,粗茶淡饭也是好的。饭要七分饱。
人生也如此,不要纸醉金迷的狂欢,也没有怀才不遇的寡欢。只是一种平平淡淡的轻欢。也许,平平淡淡,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