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看了一下《在路上》,作者以自身经历为素材,表现了上世纪二战后美国“垮掉的一代”的生活状态。这本书契合了当时美国人的精神状态,引起了一大批人的共鸣,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人们都说,人生是一场旅行。在路上,顾名思义,书中的人们真的将一场旅行当作了人生。在路上,他们重新定义了“流浪”。在路上的人,不是因穷困潦倒而流浪,是因流浪而穷困潦倒。他们所赚的钱,只是为了上路。他们要去远方,像神秘力量的号召,像无穷远处朦胧的星星,又或者是高悬天际的海市蜃楼,他们被一股偌大的力量攥住了心灵,听到了启程的号角,灵魂超脱于肉体、精神超脱于社会,不在乎地位、荣誉、金钱、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追寻远方,而远方成为了信仰,天堂就是那条无尽的路,他们在路上,也在信仰中的天堂。
虽然只看了40多页,但已经能感受到本书要表达的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文艺复兴般的超越,是灵魂压倒了肉体的放浪,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是超脱于肉的灵的胜利。作者与他的朋友们,在一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可以说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感受到了一种相似的东西。在一种对肉身与社会的放弃下,感受到了真实的生命。不过浅尝辄止就好,私以为本书40页与400页的区别也不是很大,“垮掉的一代”一直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本书可以说在开篇就已经揭开谜底了,只要看到了路,不论是路的哪一段,都是看到了天堂,当走上了路,之后只是不同的风景,没有本质的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