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要到知天命的年纪了。
从小到大,我都是极普通的人。既没有惊人的智慧,特别出众的相貌和身材,也没有怪谈奇行,顺着生活既定的轨道,规规矩矩地行进,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知道,父母亲戚乃至周围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我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也没有什么大伞为我撑起,反倒会让亲人受苦受累,因此,循规蹈矩没什么不好。
从小到大,我都不大爱从众合群,常常沉默寡言,一个人做自己的事情,自得其乐。
上学期间,别的同学愿意与我一起玩就在一起玩,不愿意的,我绝不勉强。
记得小学毕业的最后一天,当我看见有两个女同学互送照片留作纪念时,很惊讶,私底下认为,那样做实在没多大必要。两人就隔一个生产队,一去场镇上赶集,说不定就遇见了。
上大学之前,我常看借来的课外书。小学时候是连环画类的小人书,比如《十五贯》、《在大桥下面》,还有《杨家将》、《呼家将》之类的演义小说,都是从一个很喜欢看书的女同学那里借来的。看完后我们还在放学路途上议论议论它们。初中时也常借书看,那时候就是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了,琼瑶的小说也看过一点,都很喜欢,比课本有趣多了。别人催着还,又很想看,有时候就在上课时偷偷看,怕老师发现,提心吊胆地看,心虚得很。高中也看过一些课外书,多是杂志一类的,比如《读者》、《故事会》、《知音》一类的。当时父母给的钱有限,不敢乱花钱去买那些课外书,读的课外书很有限又不成体系。
后来上大学了,图书馆那么多书,却没有多少兴趣看书了,借回来的常常也没有好好读完就还了。也许是想偷懒了,也许是不想再沉湎于书中那些虚幻的世界里,而更关注现实生活了。
然而,现实世界中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总是让人应接不暇、有心无力,甚至有时候会生出一些厌烦之心来,很渴望喘一口气,找一个能让心灵自由栖息的寄托,也想找到解脱困境的方法,于是,偶尔也静下心来看看闲书,心灵果然得到一些抚慰。
如今的我,只凭兴趣看书,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也不再借书了,认为有必要读一读的书,就买来读读。一切顺其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