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4之小猪打姐姐之后
今天再次学习情绪,还是挺有感觉的。情绪的提醒:有需求要满足或有愿望要实现。在一天天的训练中,我能有意识地去想孩子哭,孩子闹,到底想要什么。
1、观察事实(还原事实) (简单描述事件 、看、听、感觉等)中午放学回来,阳和小猪玩,我在做饭,不知道怎么的,就听阳说小猪打她。然后又听到爸爸说,小猪还小,可能是不小心的,阳的不满声音更大了。
2、情绪触发焦点:小猪打阳
3、体会情绪(情绪、呼吸、身体的感觉)难过,伤心,跺脚,愤怒
4、解读情绪(哪6大思想病毒) 负面情绪来源及内在的需求: 有无面对类似情绪的正向经验(如有,复制经 验)心理阴影觉得爸爸好讨厌,居然因为小猪小,就可以打姐姐吗?
5、阳想要的结果 希望小猪受到相应的处罚。
6、妈妈想要的结果:希望两个孩子一起愉快地玩儿,不要有争吵。哈,这只是我的美好想法而已。事实上,两个孩子玩,不会没有争执的。但说过的,不许动手。
6、我要如何做(为自己的需求负责任,找到三个以上的办法)
1、我马上从厨房出来,二话没说,把小猪抱去反省椅,阳马上停止了哭泣。
2、到爸爸的书房去,和爸爸说,我们定好的规则,希望你不要破坏。我说,你看看孩子们。我看到阳也到外面了,安慰她弟弟,说,猪猪,你下次不要打我了。不然,你就要坐反省椅了。猪说,姐姐对不起,我下次不打你了。阳又说,你坐够五分钟了,我就救你下来。
3、孔子有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阳要的父母公平的这个态度,而不是要弟弟怎么样。阳希望父母可以公平对待两个孩子。
当看到阳出去外面反省椅安慰小猪时,猪爸也认可了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前不是,猪爸总说猪小,不懂事,多次激怒了阳,战争不断,在明里,暗里,两个孩子就经常动手,你动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现在好了,只要动手了,不管是谁,都要去坐反省椅。有时两人一起动手了,两个人都出去,刚开始两个人出去时,两个人在吵架,最后两个人和好了。然后到时间就回家。这个今天动手,距离上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两个孩子相处得比较愉快了。
就像今天,小猪坐到时间回来了,又能和小猪愉快地玩耍了。小猪不动手了,姐姐也特别爱弟弟了。午餐时间,阳说,谢谢妈妈!谢谢妈妈能公平对待。以前觉得自己只有妈妈的一点点爱,现在不是了,我和小猪一样,妈妈都是爱的。
嗯,是的!要想手足相亲相爱,爸爸妈妈对待每个孩子的态度就决定着孩子们相亲相爱的程度。
我们来看一下情绪产生的根源,ABC法则。
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一定和人有关,通常和你类似的过往记忆有关。阳今天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被爸爸说弟弟小,要她让着弟弟
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主观解释,即你的主观过滤器或滤镜。在阳的观念里,凭什么弟弟小,就可以动手打人,一言不合就打。
C就是结果,即你的情绪。
最后,阳想要的结果,是希望妈妈也让小猪去坐反省椅。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有规则的,不管是谁,只要做错事情了,就要去坐反省椅,妈妈也要去做。家规第一条,就是不能动手打人。不管是谁都不可以。一家人还打来打去,是一家人吗?家是港湾,家怎么能起战争呢。特别是打人这件事,这是对待坏人的方式,这是对待敌人的方式。
在这个打孩子的问题上,我和阳爸已经达成共识,不再对孩子动手了,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一年多以来,我们都没有动过手。而孩子们也有一段时间不动手了。今天又来一点小状况,好吧,那就去坐反省椅吧。
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孩子们一个中午都是愉快的,晚上也相处得很好,没有人再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