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做园丁型父母

    今天是老马读书俱乐部活动的日子,马老师今天选择的是一本《园丁与木匠》,这本共读书六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告知我们大家了。七月份在成都共读的时候我遇到马老师,他说活动安排的比较满,7月份可能读不了,结果真的就没有讲到,终于等到今天(8月4日)开讲了。

      一开场,马老师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做园丁型的父母还是做木匠型的父母?引起大家的思考。然后他从工业化思维和生物化思维,让我们来理解园丁型父母和木匠型父母的区别,工业化的思维就是我想让它成为什么,这种思维是固定单一的思维,而生物化思维就是让他成为他所是,用浅显的语言说就是让他成为他自己。这样大家就很快对园丁型父母和木匠型父母有了一个简单的理解。其实木匠就是有原材料,有时间,也有技巧,那最后就会有成功的精致作品,不过这个作品完全按照木匠的设计来呈现的,而园丁呢,每天弯着腰流着汗,甚至是流着泪经营自己的花草地,但这些花草并不按照园丁的想法去生长,它的生长取决于园丁给提供的环境,包括水分,温度,阳光。其实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园丁型的父母,因为这是温暖有趣的,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就像《正面管教》里说的,我们要做温柔而坚定的父母。其实人类童年的全部意义就在于父母能创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让孩子们可以自由的探索,保持孩子对世界的好奇,这样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成长为无法企及的一代,优秀的甚至卓越的人。

      这本书从童年的进化、爱的进化和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在“童年的进化”这一部分当中,马老师说与动物相比,所有人出生后都是早产儿,因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需要成人(父母)的帮助来完成个体的成熟。人类体外成熟的日期并不是哺乳期结束而是青春期的结束。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父母两人共同完成,早期的养育更多的是母亲给予抚慰给予安全,后期则靠父亲,但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父亲的教育由学校和培训机构来完成了,也就是说父亲的责任转嫁给了学校和老师,因为父亲提供的是方向和技能。所以对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是要把父母拉到我们学校课堂中来,让他们参与教育,尤其是父亲。因为只有他们参与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参与了抚养过程爱才会得到进化。越照顾孩子越愿意照顾孩子,也就越会照顾孩子,孩子就会成长的越好,就像书中的转点说我们照顾孩子,所以我们爱孩子。

      我们要养好孩子,就必须升级自己的养育观念,由木匠型固定的思维模式向园丁型成长思维模式转变。由“我说你听”变为“你说我听”,由“陪孩子学”变为“教孩子学”,由“塑造孩子”变为“做好自己”,由“多花钱报班儿”变为“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由“提供具体的方法”到“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

      马老师提醒我们要牢记三个关键,理性从容地当父母养孩子,首先就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理解并支持他们按照天性来认知和学习;其次要修炼自己,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比你用什么方法养育孩子重要的多,、;再有就是建立连接,养育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技巧,我们要关注的是我们做父母的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让我们回归理性和从容,愉快和睦地把孩子养得茁壮而健康。



    《 园丁与木匠》这本书虽然我两个月前就买了,但是一直没有认真读,在今天共读前只浏览了一遍。有很多的章节还没有完全弄懂,但是通过今天的共读,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因为今天马老师的领读,我觉得自己再深入的读下去就有了可能,谢谢马老师,也期待自己有更多的收获和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园丁与木匠》 魏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这本书,赶紧买了来。当时正在读《如何欣赏一部电影》,只能看着这本书在那里沉...
    河南麦子的书写阅读 4,127评论 0 1
  •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和一个两岁的孩子一样,分分钟能把你逼疯。作为一个既有青春期孩子又有两岁孩子的妈妈,我经常处...
    cherry_1296阅读 3,736评论 0 10
  •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曾想过关于孩子的未来吧!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会做什么样的工作?他能不能有所成就?而现代社会也...
    点点云中鹤阅读 4,369评论 0 1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35评论 28 53
  • 人工智能是什么?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以后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达到电影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吗...
    ZLLZ阅读 9,392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