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以写作为生意味着什么
目录:
出道方法(局限日本,略)
以“含金量”高的新人奖为目标(局限日本,略)
作家的收入
缩小的出版市场
成为作家的四大要点
作家的动机
--------------------------------------
虽然是局限于日本,但是作家收入和缩小的出版市场这两点,收入不高以及出版市场缩小是相似的。
一、成为作家的四大要点:
1.确保文字的正确性
养成怀疑自己和勤查词典的习惯
---------
Note:
现在电脑打字的比例应该是居多的,但一方面,打字时过度依赖输入法,或者是打字过快导致的手误,也是很容易出错的;另一方面,输入法的联想毕竟不是百分百靠谱,尤其在近义词上,如有疑虑,还是勤用词典或者搜索功能,并且在网页搜索结果中筛选可靠正确的选项。
--------
2.写完重读原稿
尽量隔段时间后重读,以免对某些错误视而不见
3.坚持每日练笔
养成每天写完固定篇幅的习惯。
每天最少要写十页,多则二十页,翌日还须重读前一天所写的稿子,检查措辞,加以修改删补。只有做到日日如此、反复不辍,作家生涯才能不断向前。…………这就如同汽车的引擎,一旦冷却熄火,再想重新发动就不容易了。
4.学会勇敢放弃
迂回周旋的勇气、挑战不同体裁的勇气、还有放弃作品的勇气,都很重要。……为了写完下个作品,姑且先把这个作品写完出版。悔意将化作动力,激励自己把下个作品写得更好。
---------------
Note:
故事进展到“瓶颈”时、进入低潮期时、陷入对自己极度的否定时,坚持写下去的勇气;
犹豫着要不要放弃已经写完的部分,推翻重来、修改阻碍剧情进展的部分、或者是选择放弃,都是一种勇气。
改变自己常写的题材和体裁,选择新的领域去探索和书写,同样是勇气。
二、作家的动机:
所谓作家,就要持续写作。不是只写一部名作,而是每年都能写出高水准的作品,竭尽全力,不断冲击极限,为了超越极限而持续努力。……因为归根结底,驱使作家不断写出更多佳作的动机无他,唯“畅销”与“获奖”耳。
--------
Note:
???我还以为他会说是因为对写作的热爱(怎么这么实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畅销与获奖代表的不仅仅是金钱和名声上的收入,也是很重要的对写作者的肯定。毕竟生活在社会中,和其他人类相处着的写作者同样也是人类本身,即使在写作时并不是为了寻求肯定和理解,能够获得各个层面的肯定也必然是希望获得的成果之一。
【当然我的想法不代表那些认为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理解的写作者……
【问答】
Q:即使一篇作品写着写着觉得太差,也应该坚持写完吗?
A:嗯,但是你真的确信那篇作品不行吗?写得差的小说,要么是情节差,要么是角色差,通常不外乎这两者。若是情节差,有时只要回到某个点,从那里开始重写就能解决问题;若是角色差,那基本上就要从头重写了。你的情况属于哪种呢?关键是要找出究竟哪里不行,但找到问题关键的能力是比较难掌握的。
我写小说,在起笔阶段几乎从不考虑情节,而是会用大量时间思考主人公和反派角色的塑造。因为只要角色和大概的核心情节确定下来,故事就会自行发展。反之,如果支撑情节的角色不够完善,整个故事就会中道倾塌,最终失败。
------------
Note:
我个人实名赞同,我自己是会在写之前先把出场主要人物的背景故事、性格特点、心理特征至少先表述一下乃至于写个小传出来的。
也许写作的开端只是“啊,想写一个XX性格的人做了某件事!”或者说是想写某个性格和另一个性格的人互动之类,确定了最开始的想法之后,就需要自己先确定人物形成这个性格的背景,以及这个性格的人物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话、有没有什么个人习惯的动作或口头禅、以他的性格会做出什么样的事,自己笔下的不同人物面对同一场景会有什么看法……
当然也会有设定设定着就发现完善背景设定之后的人物并不会做最开始自己想让他们做的事,以至于剧情发展跟自己最开始的想法南辕北辙。【经常会发生这种事的我……】
这种时候就是决定到底是为了场景改变人物性格,还是按照人物性格放弃或者修改原定剧情的时候了!
【个人经常是选择后者……】
第二课 掌握第一人称的写法
这一章的重点自然是讲述第一人称的写法,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方式——即通过讲评作品的方式,指出作品的优劣来说明应如何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故而这一章我尤为建议看原文。
--------------------------
一、跨越三个障碍
1.消除视角混乱
2.在有限的视角内为读者提供信息、建构故事
3.向读者传达视角人物的个性
二、讲评作品
1.活用第一人称的描写
——这一篇作品的主要问题在于视角混乱和情节薄弱
2.第一人称只有一个信息入口
——视角混乱
3.描写须符合主人公的年龄
4.全是好人的小说太弱
5.不要过度依赖通过对话进行说明
6.主人公的年龄与叙事部分的关系
即使以年轻人为主人公,也没必要让所有措辞乃至叙事部分都显得幼稚。请使用成熟的措辞。
7.专业术语的有效用法
不要以为使用专业术语能让文字显得更有价值,搞不好反会弄巧成拙,引起读者的反感。
8.如何活用观察
三、除了“输出”,还要“吸收”
1.通过思考和琢磨小说、漫画、电影、戏剧、音乐等“吸收”行为忘记持续刺激自己。
2.身边常备用来记录想法的备忘录
3.随时随地观察别人。
【问答】
Q:怎样描写讨厌的人物。
A:讨厌的人并不会认为自己是讨厌的人。
不要一上来就写讨厌的人,可以让看起来并不讨厌的人逐渐显得讨厌,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他不得不变得令人讨厌,让讨厌的感觉在读者中间慢慢扩散。
Q:会把自己的实际体验反映到作品里吗?
A:对于写小说而言,负面的经历要比愉快的经历更有用。
怎么描写凄惨的事呢?
类比上一问,不要一上来就直接描写惨状,而是让周围的人觉得“这人真惨”。
将悲惨的人的周围逐渐涂黑,借此突出中间的星行,能把这份悲惨更好地传达给读者。这是因为,读者在观看主人公的同时,也在观看其周围的人,即通过“上帝之眼”鸟瞰全局。换句话说,与其直接描写“可怜”“愤怒”“痛苦”,不如写周围人的反应,这样任谁见了都会觉得凄惨、不甘、痛苦。
----------------------
Note:
作者强调第一人称写作的原因,经常看日轻的人比较能够理解。根据日本国情来说,作者认为作家出道的首选是新人奖,而日本人更能接受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而非上帝视角。
而在我国,第一人称反而并不如第三人称运用的范围广(目测)。那么是否选择第一人称,就需要在写之前确认:这篇小说必须用第一人称写作吗?只有通过第一人称才能写出自己想要写的故事吗?如果并非肯定,那么我个人还是建议优先采用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有着作者所言的三个障碍,而这也同样也可以成为选择第一人称而非第三人称叙事的原因。
因为第一人称的视角有限,所能提供给读者的信息也有限。在第一视角内构建的表层世界便是读者能看到的世界,通过限制信息表达或者是根据人物性格对输出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扭曲,适合隐瞒真相,以造成一定的悬疑效果,揭开真相的时刻也会更有意思。
至于是会在最后让读者觉得被愚弄,还是让读者恍然大悟,就是要看情节安排了。如果铺垫太多、神秘感太强,但是真相无法让读者产生“啊,原来是这样!仔细想想前面剧情确实有足够的铺垫!”之类的想法,而是让读者觉得“什么啊,这完全不合理”,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失败了。
第三课 如何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
角色支撑情节
一、要善于传达氛围,不要依赖数字和固有名词
尽量在脑海里构思出角色的具体形象,注意营造“氛围”,需要寻找能使该任务的形象变得鲜明而立体的文字。
ps.不要使用现实中的人名来形容人物。
二、角色登场要有理由
主人公、反派、路人出场都需要存在理由。(不一定要写出来,但作者一定要知道)
三、在细节上精雕细琢
要雕琢好人物的细节部分(背景、性格、兴趣爱好等等),让人物带有鲜明的个性。
还可以制作角色表,逐渐记下自己对每个登场人物的想法。
四、主人公需要在故事中发生变化
描写人物,就是要让主人公遇到能让读者投入感情的事,并将主人公的感受准确地传达给读者,使之产生共鸣。
要将故事的发展与角色的变化有机结合起来
五、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意外角色
1.似坏实好/似好实坏
2.坚持对周围的人进行观察和想象
观察的要诀:看看对方的视线尽头
3.描写强烈的情感
仔细观察人在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时会作何反应
六、创造局面,让主人公自身渴望改变,或者不得不改变
1.作者要与主人公感同身受,一起思考
2.需要提供给读者产生共鸣的恰当理由
3.主人公≠作者。
作者要明确“作家的视角”≠“登场人物的视角”,登场人物的性格也不能和作者相同,而是需要具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个性。
七、小说里的规则&游走在规则边缘
规则:小说的登场人物必须符合逻辑,而且其逻辑要求具备一贯性
--------
Note:
1.世界观的一致性
2.人物设定的一致性(≠人物无变化)
-------
游走在规则边缘:符合逻辑的意外性
1.增加角色的深度,彰显人物的存在感,拉近角色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2.越是登场画面很少的人物,越需要冲击力。
八、如何生动有趣地描写人物的过去和背景
通过对话揭示主人公的过去。
a 塑造善于插话的对手
b 在对话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插入叙事部分,稍作补充说明,然后再次回到对话
进入回忆的契机很重要
九、角色的措辞:
1.通过措辞表现角色的个性
2.不要通过叙事描写性格
十 拥有自己的“剧团”
确定部分:角色的价值观、立场、思想、个性
再根据故事里的角色类型、登场的场景来安排年龄、性别、职业。
重点:特长
“原以为毫无作用的特长却在出人意料的地方大放异彩”。
十一、写推理小说须具备常识
当作家就像杯里的水——读书量越来越多,最后才会溢出,才会有写作的热情。半杯不满的人就算勉强写,空出的部分也填补不上,总有一天会遇到无力跨越的障碍。当然,杯子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而且并不是说读书多就一定能泄出好作品,但是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意外的安排,都需要大量的书才能把握好。
请大家阅读大量的书,再当作家吧!
第四课 对话部分的秘密
一、“实际的对话”与“小说的对话”不同
二、符合角色的对话
三、如何通过对话介绍人物
四、“隐藏对话”的技巧&“隐藏对话”为何必不可少
五、有效的对话技巧
六、试写假想中的对话
七、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但不要过度依赖角色
----------------------
一、小说的对话:
在某种程度上贴近实际对话,同时省去实际对话中的多余部分
二、符合角色的对话
1.配合角色塑造,仔细考虑符合该任务的说话方式和口吻
2.多人对话时务必要让读者清楚台词的所属。
三、如何通过对话介绍人物
1.通过对话完成故事反转
2.通过别人的嘴透露视角人物的信息,而非让视角人物自我介绍
四、“隐藏对话”
技巧:
写推理小说,应该在故事发展到百分之八十左右时,通过对话让读者知道秘密的真相,而在故事的前半段,如果作者想在揭晓谜底前再留些悬念的话,就应该使用隐藏对话。
1.沉默或岔开话题
视角人物被蒙骗时,读者也被蒙骗了。在这种时候,作者也必须做出被蒙骗的样子。尽管只是装模作样,但这样一来,读者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受骗了。
2.通过隐藏对话布置诡计(因信息把握不足而出现的语言圈套)
必要性:
1.要点在于并非所有登场人物都肯配合主人公
2.让对话不会一次性结束,故事会变得错综复杂,从而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3.主人公通过对隐藏对话的探索积累经验,使故事更具深度和广度
五、有效的对话技巧
1.变化的对话
对话口吻的变化等表现了人物感情、背景、人物关系的变化,也可以以此刻画人物的个性
2.风趣的对话
3.色情的对话
4.找到决定性的台词
根据每个人物的角色,逐渐写出该人物该说的台词,找到“这个人在这种场合只会这样说”的决定性台词。
六、试写假想中的对话
假定各种场景,想象角色会使用什么样的措辞,有没有口头禅或决定性的台词,并把每个角色所能想到的对话逐渐写出来,想一想“这个角色会怎么说”“他是不是一定会这么说”。
七、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但不要过度依赖角色
尽管对话是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但不应对其过度依赖。
【问答】
我们在描写实际存在但不甚了解的角色时,通过想象该人物的私生活和人生,考虑具体细节,就有可能描写并塑造出不乏真实性的对话和人物形象。
第五课 如何设计情节
NOTE:
这一部分确实如作者自己所说,他更依赖于人物个性对剧情的推动,而非事先设定情节。因此经验性的内容比较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章毫无可取之处,但若是想要对情节设置有更多了解,还是推荐读《故事》。
一、要清楚自己想为读者提供怎样的乐趣
1.变化
2.解谜
3.变化+解谜
二、“谜题”的处理是情节设计的关键
优秀而有趣的小说必然存在谜题
1.对“自己想写什么谜题”有清楚的认识
2.动笔之前定义好“这部小说的看点是什么”
三、思考小说的“形”
想要写什么样的小说?温暖人心还是揭露人性?神魔大战还是日常生活?
四、确定关键点
粗略地确定情节(起承转合)
在故事迎来结局的大高潮之前,应该先布置若干小高潮,以确保整体平衡
承→转:布置谜题、增加新的登场人物、让主人公面对新的危机、增添新的元素等
五、确定路线&故事从哪里开始
是从①写起,还是从③写起?
是写①②③④⑤,还是③④①②⑤,或者是其他安排?
六、不要害怕脱轨
脱轨:在确定情节并实际动笔以后,偏离故事的部分。
就算偏离关键点,也能使故事变得更充实,回到关键点时产生的振幅就会增大,从而为故事增添更多的趣味,所以不能害怕脱轨。
--------------
第六课 小说需要“刺”(何谓独具“特色”的小说)
Note: 这一章含混性的内容比较多,具有指导性的“干货”比较少。可迅速阅读以作为参考。 比起正文部分,这一章的【问答】因为是大泽对学生具体问题的回答,具有更多的可看性。
一、虚构有趣的故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以创作大格局的故事为目标
尤其是长篇小说,应该先画出一个“大圆圈”,然后寻找大量材料,充实这个“圆圈”。其中的关键在于,这些充实“圆圈”的要素对读者来说是否有趣。
2.随时思考自己的作品会给读者留下怎样的观感,时刻抱着如何让读者觉得有趣的意识
二、发展最强大的武器
关键在于,要找到并发展自身资质中最强大的武器。这个武器可以是体裁,也可以是人物描写、对话、情节发展等等。而且在发展武器的同时,大家还必须时刻思考,当这个武器达到极限时,如何切换为其他武器。即使对职业作家而言,这也是很需要勇气的,而且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做到。
三、一旦出道就再无退路
我认为小说里有某种“东西”,并不是靠故事情节去吸引读者,而这样“东西”,只有当作者积累一定的经验后才会出现。因此从某个角度讲,积累人生经验以后再出道的人,往往能写出韵味隽永的作品。
四、不要在意此时的差距
五、什么叫有趣的故事
相信自己写的作品是有趣的。
六、什么叫跳跃
使故事转折,也可以说是让本来线性发展的情节向旁边偏移。……为了产生偏移而转折的点,我们暂且称为“跳跃”。
增加新的角色或必要的道具
七、让主人公经历磨难
八、小说的“刺”是指什么
故事只要有登场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抵达作者设定的目的地,即已构成小说的“形”。然而,能赚到钱的小说和职业作家所写的小说,必然含有高于“形式完整”的某样东西,那就是小说的“刺”。虽然称为“刺”,或“毒”,但并不一定会刺伤读者的心,给读者留下可恶的印象,而是能在读者心理激起涟漪的东西。
关键:“读者不会从头到尾只做旁观者”
----------
【问答】
Q:怎样才能彻底解决视角问题?
A:
搁置一天再重读;
要让自己完全与场景中的视角人物相融。深入场景,彻底融入角色,只写该任务所能见所闻之事。
第七课 锤炼文字和精心描写
一、让文字富有节奏换行的技巧:
可以根据场景增强速度感或改变节奏,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或是勾起读者内心的悲伤。……有时,完全不换行的长句子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有时,频繁换行致使后半夜显得空荡荡的句子效果更好。
----
NOTE:“节奏”可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问题之一了……分段、长句还是短句、句与句/段与段/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连贯性、情节上下的连接、全文整体的起伏等。自己还没搞清楚的东西我就不瞎说了……
二、写出准确的文字
1.准确&具备逻辑性
2.准确的文字源自精准的措辞→尽量选择能够准确传达自己心中意象的词语
3.冷静地选择正确词语和叙事方式,做到“八分感性,两分理性”
4.用普通的词语实现有新意的表达在自己觉应该着重表现的场景,请尽全力选择措辞。
三、描写时要注意张弛缓急
1.通过浓淡不同的描写突出场景中最重要的事物
2.用一句话表现人物
大家若是熟悉自己塑造的角色,就算完全不描写服装或相貌,只写该人物的谈话方式、走路方式、在街上遇见某人的场景,该角色也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若能做到这样的描写,才是最理想的。
3.比喻要有品味尽量使用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但也要存在限度。
四、描写的三要素场所、人物、氛围
三要素描写的比例分配,关键在于要有轻重之分。轻重有度的文字,是指在应该说明的场所,对应该说明的事物,做恰到好处的说明。
五、掌握自己的文风
六、编辑对新人作家有怎样的期待创意、着眼点、热情
第八课 挑战长篇小说
一、开篇
1.务必重视开篇吸引读者的作用
2.自行判断开头是进行说明更合适,还是不说明更能吸引读者
二、人物
1.主人公和反派乃至于配角尽量塑造成“强”的角色。
2.给角色能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台词
3.塑造有所隐藏的橘色,使故事读来更有趣。
三、结尾
顺其自然
四、中途
——解谜。
1.在承→转的过程中逐渐解开谜题
2.解开第一个谜题,再制造新的谜题
3.准备两拨高潮
运用布置悬念的技巧,可以随处布置小型谜题,然后随时解谜,以此来持续吸引读者。
五、尝试解析自己喜爱的长篇小说
六、让自己尽情享受
七、暂未出场的人物也在活动
八、推敲前让作品沉睡一段时间
九、描写困难时的秘籍
天、地、人、动、植
天:天气、气候
地:地理位置、地形
人:人物
动:动物
植:植物
描写的关键在于,脑中要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电影院”,专门上映你要写的故事。电影院里有声音、有光、有气味、有人物、有氛围。大家应该记住有意识地描写氛围。
十、使信息成为自身的血肉
1.要具有时代氛围
2.要写出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能产生共鸣的情感
3.以自然灾害或犯罪案件等真实事件为题材写小说时,不要忘记现实中存在因该事件而留下痛苦回忆的人们。
------------------
最后两章因为经验性介绍比较多所以没有笔记,其他被我省略或者概括的部分,也很推荐阅读原文。因为是由讲座汇编而来,内容很平易近人,语气也很亲切,很像是和作家在面对面对话了,经过编辑的整理后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问答和讲评部分很值得一看。
缺点也正是因为讲座的特性,以及作者个人风格的倾向,具有一定纯经验性的含混内容,常见“很难概括”之类的话,不如某些纯理论的写作书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