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有一种备课,被文字延伸(赵成峰语);有一种备课,被探究拓展。我的初衷就是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适应日益宽泛地命题趋向;在教学过程中就事论事牵扯出事,时时渗透可持续发展地理思维。
1
今天有课。第一节在2016级21班。我说:
“同学们,上周上课的,我们讲晨昏线的时候提到,每年晨昏线有两次与经线重合。一次是秋分,一次是春分。我说没几天就是春分了。今天是没几天以后的春分。”
“3月21了”同学们在窃窃私语。
“对,今天的日出时间是几点?”
“六点。”部分答
“日落几点?”
“18点”齐答。
“看到今天的日出了吗?”
“没有”带着些许的遗憾。
“我也没有”我笑着说,“今天早晨有点阴天,7点多上班的时候还没看到太阳。但是同学们可以在晚餐后看看18点的日落。”
“与春分有关的知识还记得哪些?”
“昼夜均分”
“草长莺飞”
“春耕大忙”
“燕子回来了”
“开始有电闪雷鸣”
“春暖花开”
“太阳直射赤道”
“昼长开始大于夜长”
“……”
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倒是都没错。
2
“小毛同学,已经把专题二通关训练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自我订正一下”我边说边巡视。几分钟后。
“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
“第2题”
“第7题”
“第13题”
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倒是都能听清。
“第2题是:形成嶂石岩地貌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为?然后有四个选项。要解决第2题,我们先看第1题。先看背景材料,材料中提到了“嶂石岩地貌”,另外题干中还有该地岩石主要有薄层砂岩和页岩组成”。在专题二的考点部分岩石的成因类型里说的很明确: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大理岩)、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所以第1题选C沉积岩。”
接着说:“嶂石岩地貌这是一个比较新鲜的称呼。因为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还没有这个说法。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著名地理学家郭康提出来的。与丹崖地貌、张家界地貌合称为我国三大旅游砂岩地貌。嶂石岩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赞皇县太行山深山区的嶂石岩景区。”
“在六亿年以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了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时进时退,以后的一次次地壳活动,使太行山脉逐渐隆起。后又与东西的华北大平原断裂,形成太行东部陡峭,西部徐缓的地貌形态。嶂石岩地貌就是其中的一种地貌特征。我们看四个选项哪一项符合呢?我们看关键词:一片汪洋大海,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时进时退”
“选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部分同学说出了答案。
3
“第7题、第13题是关于寒暖流的题目。这就要求大家回扣教材,弄清楚全球洋流的分布。强调一点:寒流一般是指从高纬度(水温低)水域流向低纬度(水温高)水域的洋流。同学们课后可以画一画洋流分布和写一写洋流名称。”
这时候赵皓同学拿出一张洋流图。我借过来,举个大家看。说:
“就是这样画简图就行。同学们我们看第14题,世界著名的渔场有哪些?”
“北海道渔场”
“秘鲁渔场”
“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
“那,这个题丙北海道渔场,丁秘鲁渔场,选D”
“对,但是纽芬兰渔场已经消失啦,仅仅存在在中国高中地理教科书中。”
同学们很惊愕的表情。我介绍了纽芬兰渔场的盛衰:
“纽芬兰渔场,位于纽芬兰岛沿岸,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形成了。1534年,由西欧航海家约翰·卡波特在寻找西北航道时意外发现。异常丰富的渔业产量有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90年代之后已不可见,但在中国高中地理教科书中,仍将其标明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过度捕捞造成大西洋鳕鱼数量锐减。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纽芬兰海域的大西洋鳕鱼数量直线下降了99.9%,这也是有史以来现存海洋乃至陆地动物最严重的“崩溃”之一。”
我想同学们展示了北大西洋鳕鱼颌下一根须的经典图片,多数同学们顿觉惋惜,也略有沉思。
4
以上内容大约进行了15分钟,开始进入专题三的复习。要求还是三步走:先看考点-回扣教材-通关训练。同学们开始自主学习。
我仔细审了审赵皓同学的这张图,相对位置不太准确,我就把手机递给他,让他看我昨天拍下的那张简图,让他比着再画一遍。画完了,他递给我,悄悄地说:“谢谢老师。”
昨天我备课的内容,几乎都用上了。嶂石岩地貌与太行山的隆起;全球的洋流图与四大渔场;纽芬兰渔场与鳕鱼的图片;一级地貌类型与二级地貌类型;砂岩地貌的三种类型;嶂石岩地貌“百里赤壁,千里红绫”视觉冲击与地理专家郭康的生平。今天下午备课又探究了 “印度洋的洋流除西澳大利亚寒流和西风漂流属寒流外,其余皆属暖流性质”。
有一种备课,被文字延伸(赵成峰语);有一种备课,被探究拓展。我的初衷就是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适应日益宽泛地命题趋向;在教学过程中就事论事牵扯出事,时时渗透可持续发展地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