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的书有3本,但只看了1和3,原因是大家都推荐的3,说是实用性强。但在找电子书的时候,找到了1就顺便看了,也挺好,弥补了自己的一些概念。要说书的内容,挺简单,像看故事一样,每本书一个下午都能看完。但不做看官,要做主角,是需要花时间来记录故事的脉络,梳理故事的重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才能写好自己未来30年的剧本,做好自己生活的主角。毕竟,理财,首先建立观念,其次必须付出行动。
系列1,是通过做梦到了30年后看到了凄凉的晚年,再一梦惊醒,回到现实,立刻马上现在努力向优秀有远见的同伴寻求获得晚年幸福生活保障的故事。这一本主要是讲理财的计划性、时间性,以及坚持基金定投产生复利的魔力。当然,主题是养老。顺带提到了保险,正如书里面说的:活在世上所需要应对的两大危险,一个是过早死去,一个是活得太长。读完这一本书,会让读者建立起一个长远的理财观和周期表,并且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去实现养老计划。同时,书后的几张表格,也可以好好利用,和主人公“钱小俊”一起,计划一下退休的生活费、需要为退休生活准备的资金;梳理一下目前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净资产,毕竟资产众多,并不代表净资产多。还有弄清楚每个月的支出和收入,要先储蓄在花费。最后,除了退休储蓄以外,每年存的钱还应该包括扩大住房、子女教育、子女结婚这些方面。只要看清了大的方向,下定决心走下去,在挣钱更有紧迫感、存钱更有目的性、花费时有拮据感、投资时有成就感的时候,也许就离幸福宽裕的晚年生活不远了。这本书除了理财目的的明确,还有几点比较好:1. 引入了通货膨胀,投资必须将这一点考虑进去;2. 计划退休费的时候,算入了公共年金,也考了到了实际领取的金额,估计就和我们的养老保险差不多概念;3. 为了面子不必要的开销必须减掉,做到这点不仅能认清自己的净资产,还能主动为了投资降低花费。我在做自己资产表格梳理的时候,发现作者把现在价值10万元的汽车,按照4%的复利计算到三十年后的资产是27万,觉得不对,毕竟汽车是负债啊;后来才看清下面的备注:不是使用的汽车,是准备卖掉的(就成现金了嘛),那就对了。你看,小小的资产结构的变化,再加上复利的魔力,三十年的变化不容小觑。
系列3,说是操作性更强,我觉得是因为从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三位主人公的故事来对比自己的生活情况,有借鉴性。这本书比起上一本更注重大方向的理财,比如建立5个投资账户(甚至根据自家的情况建立更多投资账户)。同时,只用了10年的时间来展示重视金钱进出和投资理财的人的差距以及金钱的重要性。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持续的工作能力,这也是3这本书与时俱进的地方。现代人的寿命没有多大意外,90、100岁都是正常的,在50、60多岁退休了,就天天刷剧、买菜做饭、饭后散步广场舞养老了?不!余热应该继续发挥,找到自己的爱好并投入时间精力,不仅能让自己的晚年充实精彩;同时,也能弥补在朝九晚五工作,不进行长期投资带来的时间短缺。因为再加上余热,这二三十年的时间又可以算作一个工作周期了。另外,在我这个上有老下有小,负担老人医疗,考虑孩子教育的家长来说,读同龄人的故事更有感慨(35岁投资失败后濒临崩溃的上班族)。看别人的决策和结局,调整自己的步伐。该不该做“大雁爸爸”,是不是要倾尽全力一切为了孩子……读后也许你会和我一样平静不少。如果你是25岁的月光族透支女王,又或者你是45岁职业危机感巨大生活压力紧张的中年人,书中的故事主人公总有一款适合你对号入座。
先改变思维,有了危机感,找到正确的方法,迈出第一步,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