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文明历史中,尽管几乎所有的宗教与哲学流派都曾涉及过有关于死亡的探讨,但是探讨死亡并不是宗教和哲学的主题,至少在东方的哲学中,有关于死亡的探讨并不多。
如佛教,注重的解脱的法门,而不是探讨死亡的终结。
如儒家,当年子路也曾问过老师孔子:“敢问死”?
孔子告诉他:“未知生,焉知死”?
也就是说,在孔子那里,生才是最重要的,而死亡,反正大家都没经历过,因此,没有必要去探讨,换句话说,连生是什么都没搞明白,你去谈未知的死亡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孔子的这个回答,有很多人说他忌讳死亡,以至不想谈,这样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因为事实上,孔子并不忌讳死亡,他更担心的是“道”或者“礼”的传承,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能够把他所强调的这个“道”或者“礼”传承下去,那么,他就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了,另外,他本人更是说过“自古皆有死”,可见,他并不忌讳死亡。
他之所以不去谈论死亡,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去做,即生的意义,根本就没有精力去谈论未知的死亡或鬼神之类的东西,也就是说,生的意义,我们活着尚且搞不明白,又怎么有时间和精力来探讨未知的死亡呢?
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生与死相对,若把生的智慧搞清楚了,死也就自然明白了,因此,他才告诉子路,要把生的意义弄明白了,要正确的认识当下的责任与担当,即在把这个能够净化社会风气的“礼”给传承下去,这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而死亡则是另外一个主题了。
他言外之意是说,我们这个身体,即这个有形的躯体,从出生至死亡,都在分秒必争的都在变化,随生随灭,一切更加微小的细胞也是时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因此,生死交替其实也是人生的常态,用佛教的话说是“无常”,用《周易》的概念解释就是:唯一不变就是变,如果你完全明白了这点,也就能悟道了,也就可以谈论死亡了。
这就是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也就是说,孔子拒绝谈论死亡,并不是他忌讳或惧怕死亡,而是因为相对探讨死亡,他更愿意去谈论生的意义。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
司马迁《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