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步入这片林子的,起初是抱着出汗排毒的想法,没料到日趋渐染,竟对这空中翱翔的小球欲罢不能,时而单刀赴会,偶尔华山论剑,若是偶遇知音,那就切磋以后煮酒论英雄。要问到我的功夫,基本上还处于郭靖从师“江南七怪”、虚竹尚未得到无崖子内力真传阶段。有些假把式,但三两个回合就败下阵来。羽林中因球臭而得名,常有“小飘小飘,谁逮谁削”欢呼声。但我不泄气不沮丧、不消沉不迷茫、不懒惰不懈怠,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集腋成裘的道理谁不懂?给我一个支点,我也敢吹,我也能撬起地球,你信么?
上周,羽林惊现一对新人,一个不到20岁,皮肤黝黑铮亮,体型削瘦,一身腱子肉;另外一个目测40出头,水桶腰,身上囔囔踹还不少,但精神头很足,搭档在体型上属互补。两人上来二话没说就挑战泰斗级高手。瘦的眼睛毒、出手快、击球狠,胖的身体灵活、协调性好、专打空位,杀球不失时机。比赛激烈的场面可谓“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其余各大门派跨立于场地四周,不自然地将赛场围得水泄不通,掌声、助威声此起彼伏。
“你还不知道吧?他们是父子。”身边球友窃窃私语。
“哦,怪不得,上阵父子兵嘛! 我说配合咋这么默契。”老实说,我也感觉他们心有灵犀、形同一人。
“那小子在市青少年羽毛球大赛中取得过单打冠军呢!今天双打发挥还不够淋漓尽致。”球友接着讲。“你没见过他单打,那跑位速度眼神真得盯住了,看他比赛简直是一种享受,过瘾!”
“哦?原来拿过冠军,了不得,不得了”我嘴上叨咕后起之秀,心里琢磨后生可畏。年轻真就是千金不换的背景和资本啊!
“三中的,高考刚结束......”
“哦?”我有点惊愕住了,“你说这孩子是三中的?”
三中是全国重点高中,在我读书的年代曾与北京四中齐名,青年骄子的诞生地。每年高考清华北大的名字赫然醒目,在学校大厅贴得满墙都是,纸粘着纸,名挨着名,其中不乏文理状元,谁都保不准儿哪个成为未来国之栋梁!
“文武全才,难得!厉害!”我不加思索,发自内心地为如此优秀的少年感到自豪!
经过几个回合的刀光剑影,对面两位泰斗级高手以小比分败下阵来。
“父亲先学的球,后教的儿子,儿子领悟力强,后来球技上反超了父亲,青出于蓝胜于蓝”,球友饶有兴趣地讲。
“孩子考得怎么样?估分了没?”
“现在高考是先出成绩后报志愿,他平时在班里10名上下浮动,至少600分以上,重点大学应该不成问题”球友向孩子投去欣赏的目光。
“你对他们爷俩挺了解!?”我有点懵。
“我儿子和他儿子在一起打球,他们差一个年纪,你看那边戴眼镜的就是我儿子,他现在高二。”他一边说一边指向自己的儿子。
“也在三中?”
“也在三中!他俩总在一起切磋球技,我们两个父亲也就慢慢认识了”球友道出了原委。
韩寒曾有论---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之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今天再细嚼彼时韩寒的观点,下得似乎有点武断和偏颇。怎么就不能有全才呢?另外,把中国教育成败这笔账完全算在时代和学校头上不太公平,毕竟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而成年以后的老师应该是生活。
我有一个五岁的女儿,热衷于“跑男”,每天晚上都吵嚷着“我要看奔跑”,期期不落,恰好有线电视具备回放功能,所以看完不过瘾的她还要调头重放一次。幼儿园里,她张罗“撕名牌”活动,疯得老师们团团转。至于Baby、陈赫、邓超以及每期嘉宾,她都能如数家珍、脱口而出。我担心她贪玩成性荒废学业,便企图转移她的兴趣,比如:认字读书念英语、弹琴跳舞写拼音,总而言之,压缩“跑男”时间,戒掉“撕名牌”游戏,我不想她玩物丧志输在起跑线上。女儿看不到想看的电视节目,玩不到想玩的游戏,跟我大吵了几架,还哭了几回鼻子,甚至分庭抗礼,对我提出的所有意见,好的坏的都抵触起来。
与球场上的两个父亲相比,我这个年轻爸爸的教育方法似乎有些愚蠢了,玩和学本身是不矛盾的,自己爱好羽毛球和女儿痴迷“跑男”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对体育竞技的向往,越激烈就越感到其魅力的巨大。通过培养锻炼体育竞技,无形中强化了体能、情商,忍耐力、持久力、分寸感,甚至挫败感,年轻时谁都不缺少梦想,缺少的是对梦想的执着和越挫越勇不言败的精神,这些无论对学业或者事业都是大有裨益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原来的自己为什么要硬生生地搞起二元对立呢?
望着那两对父子亲密无间的身影,我这个年轻爸爸在心中深深自责。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一位领跑者,如果教育思想落伍于时代,传统观念就会束缚孩子成长,父女之间就会产生隔阂,这隔阂越拉越大,父亲在孩子心里就缺少了信任感,成为血缘最亲距离最近的陌生人......
“来兄弟,咱们打两局。”刚才那位球友主动邀请我打球,把我越飘越远的思绪拉回了现实。我换上球衣球鞋,拎起球拍走上了球场。球友和我搭档,他的儿子和另一位球友搭档。
球场上,父亲虽然对抗儿子,但没使尽全力,总是把球打在不跑接不到、但稍跨一二步则刚好能接到的位置,儿子接到球后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当比分拉大时,父亲又故意让个两三分,但总比分却不输,常常是一边接球一边鼓励,当然有表扬也有批评。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我们输了,我前面已经提到,“小飘小飘,谁逮谁削”。这次我又被削得面目全非,差点没找着球。
但大汗淋漓的我内心满足,甚至喜出望外。当我抬头仰望那轻盈的羽毛球在空中翩然飞舞时,我发现高远球的前进路线是一条不对称的抛物线,在达到抛物线的顶点时则会垂直降落、不再滑行。我内心深处幡然领悟,在人生长河中,我们不都是那只张开双臂用力向前奔跑的小球吗?但达到事业的顶峰时,就算心气儿再高,也飞不远了。
我真的渴望一生永远陪伴在女儿身旁,但我知道那只是单纯质朴的愿望。作为父亲,我只需在她人生奋斗的初始启蒙阶段,给她一个向上向前助推的猛力,我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她一定会跃出最美最炫的舞姿。
尽情飞舞吧!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