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情人节,蹭个热点谈下婚姻问题,也是给女儿未来择偶的一部分指导思想。
麦穗理论,讲的是有一天苏格拉底带学生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走过麦田,途中摘取一支最大的麦穗,但只能摘一只,而且不能回头。
第一个学生先出发了,很快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满心欢喜摘下。但是越往前走,看见越来越多的大麦穗,就后悔自己为什么那么早就摘了。
第二个学生吸取教训,慢慢挑选。每当看到大麦穗,就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可惜一不留神就走到了麦田尾段,只能慌慌张张地挑一支不大的。
第三个学生又吸取了教训。他把麦田分为三段:第一段用来观察,多大的麦穗才算大的。第二段再观察,验证一下之前的判断。
最后一段才开始下手,一看见较大的麦穗就摘下来。这样虽然摘不到最大100分的,但是摘到满意80分的,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故事如果放到婚姻中,大家是不是似曾相识?
相信很多女生也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者觉得还早不着急。挑着挑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末段,结果冷暖自知。
一切完美都存在于未知中,只可向往而不可得。
到了一定时间,我们就应该转而追求满意方案,而不是执着于理论中的最优方案。
但如果严格按这三段论来挑,是会出大问题的。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麦穗”们-优质男朋友是不断被摘下挑走的。
比如到了后三分之一,好男人可能也剩三分之一了,那之前观察验证的标准又坍塌了。
所以,开始采摘的时间,应该提前到前33%-37%之间。
现在大学生毕业在22岁,预设理想结婚在32岁之前,那理想采摘时间也就在25.3-25.7之间。
也就是说,毕业后三年半考察期结束后,我们就应该从追求最好的目标切换到选满意就行的心态。
然后一两年时间去找到满意答案,加半年时间去相处试验,提前暴露矛盾,最终在27-28岁结婚最为合适。
感觉推导出来的结论像一句废话。但不同的是,这会是自己胸有成竹预想中的结果。
再加上一些看人的小技巧,就能不慌不忙,步履从容,凡事快人一步。
如此既不负青春,又能找到满意的另一半度过余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