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要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这个要求明显不会被接受,接着提出一个比较小的要求,这样较小的要求很容易被满足。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在面临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同时有两种心理机制启动:
一种是设法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事情的发生;
另一种是开始调整内在的心理矛盾,准备接纳要会发生的事实。
如果在调整进入平衡状态时,出现的一个新的选择与内心平衡状态相近时,就很容易被内心接纳。
在难题面前,人们往往退而求其次。如果别人降低问题的难度或要求时,人们就会犹豫。如果再次降低,人们一般就会答应了。
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再拒绝,另一方面是感觉这问题与要求自己也能解决或满足。
比如说,老婆和老公说,要买个两万块钱的包包,老公一听那么多钱,不同意她买。过一会,老婆说,那买个八百的。老公听到以后,立即支持和响应。
再比如:你朋友欠你2万块钱,多次索要未果。
你不妨换种索要方式:先让他还你2万块钱,在他一再推迟的情况下,你可以降低要求″先还我1万,剩下的宽限一段时间″。
或许他确实没钱一次性还你2万,但是对于你″先还1万″的要求,对方一般不会拒绝,也不好意思拒绝。
拆屋效应,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别人无法拒绝你。
日常生活中,拆屋效应随处可见,一个小学生考试考砸了,回家一定会被父母责备,当小学生离家出走,父母焦虑痛苦,相对于孩子考砸了的愤怒,考砸了的愤怒就不算什么了。小学生逃过了被打骂的可能,还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
无数事实说明,职场中勇于担当的人更容易在职场获得成功。
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年轻时留学美国,学有所成后,不顾美囯政府的反对,执意回囯效力。
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放弃了高额薪水,双手重新抓住的是中国航天事业,扶起的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无论工作中的任务大小、难易,在公司需要的时候,如果你能够挺身而出,那么每一个任务都可能成为你脱颖而出的机会。
冮西深燃公司输配所抢修员罗志勇精通各种业务,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2022年7月的一天,罗志勇接到丰城市洪洲宴会中心紧急抢修任务。
当时正是用气高峰期,他第一时间戴上头盔,驾驶摩托车赶至现场。
到达现场开始″望、闻、问、测″进行排查,发现厨房无气。
经检测排査后,无气原因是厨房流量计故障,立即更换备用流量计,经过近3个小时抢修,恢复了用户正常用气。
随后,罗志勇对厨房里的燃气设备及管道进行全面检查及处理,以最快速度排除了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职场中每一个任务都是一次机遇。如果你在工作需要的时候,承担起重任,那么每一个完成的任务就是你的每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