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中出现的“差序格局”一词,为费孝通先生独创。他用西洋的团体格局对比我国的传统社会格局,用了“差序格局”这个词,把中国传统社会格局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定义。读了之后,对当时的社会有了豁然开朗的了解,也引发对当今社会尚存的一些传统现象的思考。
之所以会有“差序格局”的说法,源于当时文字下乡工作者对于乡下人的偏见,认为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作者在文中以苏州河的脏臭来论证了,“私”并不只是乡下人的毛病,城里人也有同样的毛病,比如“这种小河是公家的。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也因此,“有人家根本不必有厕所,什么脏的臭的都往河里倒,明知有人家在这河里洗衣洗菜。”
作者认为,“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是比愚和病更普遍得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所谓私的问题却是个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界限的划分,引出什么是“差序格局”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差序”的社会格局。
要讲差序格局,就要先讲一讲和差序格局相对立的西洋社会格局。
西洋社会的格局是现代国家的观念。它的社会格局是团体格局,“就像柴一样,几根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团体,团体内外的人分得很清楚。”国家是一个团体,人民是一根捆在一束里的柴,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并据此建立了革命、宪法、法律、国会等。
作者还论述了,“西洋国家的外交家在国际会议里为自己国家争利益,不惜牺牲和平、别国合法权益。国家是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此,上下双方都可牺牲,但不能牺牲国家这个团体来成全别种团体。”
由此,不难看出,近些年,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打压,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就是出于“为自己国家争利益,不惜牺牲和平、别国合法权益”这个群己的社会特征。
中国传统的社会格局,和西洋的团体格局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水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乡土社会中,这种社会网络,不但存在于亲属关系之间,同样存在于地缘关系之间。
社会圈子范围的大小,依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这种差序格局下,因中心势力变化而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使得中国人对于“世态炎凉”很有感触。
和西洋社会界限分明的团体格局相比,差序格局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国是皇帝的家。界限只是从“自己”这个中心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也因此,“克己成为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在差序格局中,是不会发生克群,以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这种问题的。”
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为了获得成为团体一员的资格;而在中国社会里,讲的是交情、关系。
直到今天,讲交情、攀关系的现象依然存在,足见在差序格局影响下,这种特有的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