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大多时候我成了别人眼中的好人,为了父母骄傲努力学习提高名次奖状荣誉一堆;为了老板认可不分白天黑夜除了上班就是加班;为了朋友赞同每次出差海外各种海购只为一份心意……
我知道我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儿子,优秀的员工和够义气的哥们儿。否则,我就是坏人,bad guy。但是,突然我发现我并不愉快,凡事首先想到其他人而让我迷失了自己,无法照顾到自己的需求和情绪而常常陷入到焦虑和忙乱中。
大多时候我们是在完全无私和完全自私中进行选择,就像我们一直问道电视剧中某个人物的时候,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妨从好和坏的思维限定中跳出来,我们选择一种新的思考方式,那就是“开明的利己主义”,也是就是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照顾好自己,并兼顾他人的需求和福利,让自己和他人从自我照顾中受益,我们可以参考到下述流程:
从第一过程而言,我们在处理好自身之后,继而兼顾到他人工作,各环节的人均会受益;从第二过程而言,过渡考虑他人而忽略掉的自身感受,从而导致各环节的人收到负面影响。
【A1】
再次想到自己创业的时候,同学兼合伙人只是资金入股,但是在投入消耗殆尽以后,我为了不让大家失望,在明确他们都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自己借遍所有的人,导致的结果是,自己压抑长达3年之久;父母也认为自己前途未卜从而家庭氛围骤降;当然我们三个合伙人也产生了很大的隔阂,事隔4-5年之后,各自才从委屈和相互埋怨之中恢复过来。
试想当时自己多考虑下以后的出路和家庭状况,早早的结束掉生意,大家纯粹当做一次人生考验的插曲,如何又会产生一系列的悲情悲景呢。
【A2】
从I的关系链来看,不论是开明的利己主义,还是完全无私的状况,核心环节都是我们自身,但是在对他人和依赖我们的人的考虑不同,要让整个环节都处于积极的循环之中,近期的展会工作计划我应该做到的:
①从个人角度:理清展会的需求点,不单单是展台上接待客户,我需要从这次国际化展台上收获到最新的行业信息、有趣的创意点和更多的沟通,首先让自己兴奋起来,收货更多;
②从他人角度:确定好我需要做和不需要做的事情,不会扔由任何事情都与自己相关,去处理各种事物,只是限定在我目的之外的时间,完成好此次展会布置的任务;
③从依赖我们的人的角度:把我的开心和收获做更多的分享,让他们知道我在成长,关注我的人知道我所以看到的美景和精彩的出差生活。
那么,还有什么好去等待的,keep on going,开明的利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