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6 华杉
读书是要以书为镜,来观照自己,把自己的心搞通,不是要把书读通。如果心不通,却要把那书搞通,就反而会给自己搞出更多事。读书之病,就在这里了。
【九川问:“自省念虑,或涉邪妄,或预料理天下事,思到极处,井井有味,便缱绻难屏。觉得早则易,觉迟则难,用力克治,愈觉扞格。惟稍迁念他事,则随两忘。如此廓清亦似无害。”
先生曰:“何须如此,只要在良知上著功夫。”
九川曰:“正谓那一时不知。”
先生曰:“我这里自有功夫。何缘得他来?只为尔功夫断了,便蔽其知。既断了,则继续旧功便是,何必如此?”
九川曰:“真是难鏖。虽知,丢他不去。”
先生曰:“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的容易,便是大贤。】
九川问:“我反省自己的念头思虑,有时候呢是一些邪念妄念,有时候呢是思考平治天下,想到极处,沉醉其中,津津有味,便难以摈去。觉察得早的话还好些,觉察得晚就更加难以去除,越用力克治,阻力越大。只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想其他事,才能忘掉。我这种清除思虑的方法,似乎也没有坏处。”
陈九川讲这种“转移”的方法,倒是一个方便法门,如果碰见焦虑、抑郁,找一些事做,找一些高兴的事情去想,找一个高兴的画面去关注,这是常用的“转移”的方法,把自己从沉湎其中的念头你拔出来。陈九川也觉得自己这个办法不错。
不过,王阳明回答说:“何须如此,你只在自己良知上下功夫就行了。”
九川说:“我说的正是那良知没有醒觉的时候。”
“我这里自然是有功夫的,怎么会需要你再找其他方法呢?只是你功夫间断了,便遮蔽了良知。既然功夫间断了,接上就是,哪需要去找别的办法呢?”
“那真是一场鏖战啊!心里明白,却又去不掉。”
“这需要勇气!用功时间长了,自然就有勇气。所以孟子说这是集义所生。到时候能轻易战胜妄念,就是圣人了。”
【九川问:“此功夫却于心上体验明白,只解书不通。”
先生曰:“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合。若心上不通,只要书上文义通,却自生意见。”
九川问:“这致良知的功夫,心体上倒是明白,但是解释不通书上的文句。”
先生说:“只要你解心,谁让你解书。心明白,书自然融合。如果心上不通,却要把那书的文句搞通透,那反而生出事来。”
读书是要以书为镜,来观照自己,把自己的心搞通。如果心不通,却要把那书搞通,就反而会给自己搞出更多事。读书之病,就在这里了。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可以说:读书是为了自己的心读通,不是为了把书都懂。心通了,书自然就懂了,甚至你比那书还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