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英都在用的7个《高效休息法》,免费送给你!

 

文 | 李配酝

高效休息?这么简单的事儿,还要你教,也太低能和搞笑了吧?


我看到《高效休息法》这本书的时候,满是不屑和批判。


但读完书,我才羞耻地发现,我错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不希望它只是我对《高效休息法》这本书的一个“复盘”,而是,希望它是来不及看这本书的人在休息上的一个行动指南。


01

对休息的错误认知

关于休息,我相信,很多人一定和我一样认为所谓休息就是让身体闲下来,于是我们会选择睡一觉,或者发呆放空自己,或者停下所有工作或扰人的信息外出旅行,或者给身体做SPA、泡温泉……


也即是,我们以为休息=让身体休息。


但其实不是。


因为不是,所以即便我们选择种种方式让身体休息,还是常常感觉很累;无论我们忙不忙,睡多睡少,都觉得睡不够;我们无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并且脑海里面总是杂念丛生。


这是为什么呢?


《高效休息法》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


你累的不是身体,是大脑。


因为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叫“DMN”的浪费家一直在运动。

“DMN”是什么呢?


它的英文单词是Default  Mode-Network,简称DMN,中文意思是“预设模式网络”,即由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后扣带皮层、楔前叶、顶叶顶下叶等元素构成的大脑网络。

这些东西太抽象了,简单一点说,就是一个叫“DMN”的东西会在大脑未执行任何有意识的活动时,仍然像一台自动运转的机器一样进行基本操作。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静不下来的、总是动个不停的器官,它随时都处于“低空运转”状态。


所以,一个人就算是发呆,“DMN”也仍然高速运作,这就是为什么就算我们明明休息了,但还是觉得累的底层原因。


据研究,“DMN”会消耗掉大脑整体能量的60%——80%,可怕的是,当我们有意识地去做某件事时,它会在原来的能量消耗基础上追加5%。


这就好比,你明明已经累得快虚脱了,你想稍微走快一点到休息点去休息,但这个过程越走越累,那是因为”DMN”一直在你身体里“燃烧”。


身体被“烧“过度,往往会表现出来两种状态:


一种是明明身心俱疲,但无法安睡。


另一种是注意力无法集中。


但是,当我们出现以上症状的时候,我们常常以为是身体累了,于是选择旅行、泡温泉等等,殊不知,我们在做这些消耗能量的事时,“DMN”这个家伙,拼命在后面给我们“烧油”呢。


那么,是不是我们只能任由“DMN”控制,无法让大脑得以真正的休息了呢?


并不,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练习方式打败“DMN”。

怎么打败呢?

只需要塑造一个不会累的大脑,有7个方法。



02

 

正确休息的7个方法


休息需要7个方法?刚开始我想,有必要这么复杂吗?作者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


后来我才发现,造成我们休息不好的情况,分很多种,比如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有压力,有时候是因为有心事,有时候是因为心情不好,有时候是我们工作太忙了……


在以前,无论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我们的休息方式都千篇一律,比如我在第一部分说的要么睡觉,要么发呆,要么旅行……


但很显然这些方式都没有达到让自己真正休息的目的。


因为我们完全抓错了让自己疲惫的“凶手”。


而《高效休息法》这本书提出的7个休息办法,就是专门为我们消灭“凶手”的。


我在阅读书籍的时候,跟着书上说的办法很认真地做了练习,我尝到了正确休息的“甜头”。


所以下面的7个方法,请认真训练。

第一个方法:用正念呼吸法练习“什么都不做”。

 

什么是正念呢?


引进正念呼吸法这种方法让员工休息的谷歌公司,对正念的定义是:

 

不做任何评价和判断,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经验上。


这样说太抽象了,简单来说,正念其实就是一种冥想。

主要步骤有5个

第1步,保持3种基本的姿势,一种是坐在椅子上挺直背部,背一定要离开椅背;一种是腹部要放松,手放在大腿上,双腿放平不交叉;另外一种是闭上眼睛。如果需要睁开眼睛,那么双眼要看向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


这个练习,我准备做的时候,刚好是我学习累得腰酸背痛且头昏脑涨都想发脾气的时候。


当时看到这个方法,我不相信,但还是尝试着练习,当我把背挺直、把脚放平,把眼睛闭上什么也不想只静静呼吸的时候,不到5分钟,我居然睡着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2步可以解释,即用意识关注身体的感觉。


什么意思呢?


作者的建议是,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感受自己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比如感受脚底与地板、屁股与椅子,手和大腿,甚至,即使我们是在走路,也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移动的手和脚上,并仔细感受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


感受,这个词说得真的太棒了。


我读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尝试屁股去感受椅子,尝试用大脑去感受血液的流动,然后当血液第一次流经我颈椎的时候,我发现它忽然就堵在那儿下不去了。

这个“下不去”让我颈椎很疼,我于是像按摩师一样一寸一寸用意念顺自己的皮肤,一直顺到第5次,我才有血液流通的感受。

正是这个感受,让我在做完练习的5分钟内,差点睡着。

那天下午我走出家门去买菜,也用了这个办法。


从我家去菜场,需要爬一座天桥。


以前每次我爬天桥的时候总忍不住抱怨梯子太高太陡,抱怨为什么不直接弄条斑马线让人过马路。


但读到这个观点后,准备迈开脚步爬梯子时,我把身体放松下来,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脚底上,并感受脚底与鞋子的接触,感受鞋子与梯子的接触。


整个过程,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但没有刻意。


奇怪的是,当我学习感受,竟意外地发现,以往给我带来诸多抱怨的阶梯,当我往上爬的时候,好像找对了脚与梯子之间的平静点,于是我把脚步定下来的瞬间,竟然感觉像按摩。


这种感觉,太神奇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作者的解释是,当一个人专注于当下,就会处于心流状态,处于这种状态时,我们就会放松地彻底沉浸在目标之中,然后发挥出极高专注力的状态。


这也说明了,通过正念冥想,可以提高一个人做事情的专注力。


那么,只要做到这样就够了吗?


不是,我们还需要注意保持呼吸,这就是正念呼吸法里面提到的第3个步骤。


可能做过冥想的人都知道,冥想最关键的其实就是调整呼吸。


怎么调整?

其实就是凡事学会停一停、等一等的状态,也即是凡事不要着急,要学会慢,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给呼吸贴上1、2、3等标签,然后从1到10开始数数。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做简直太幼稚了。


可是,越是幼稚的事,越需要练习。


台湾作家金惟纯先生说过:一个人要是可以把简单的事做好了,那复杂的事就不是问题了。


所以,千万别鄙视这个小小的练习,与其鄙视,不如试试看,反正又不花钱。


第4个步骤,抵抗杂念。


即如果我们做正念呼吸法的时候,脑海中不小心闪过杂念,就将呼吸作为锚点,将注意力重新放到呼吸上。


而当我们出现杂念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苛责自己。


金惟纯先生在他的《人生只有一件事》里说过,一个人过分苛责自己,是一种病。


因此,我们正确看待杂念就好,而呼吸,会让我们平静下来。


可想而知,呼吸,其实贯穿了整个正念的始终,这也就是为什么正念必须和呼吸捆绑在一起的理由。


第5个步骤,养成习惯。

 

即每天花5分钟或10分钟来做正念呼吸就好,我们重视的是每天都在做这件事,而且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持续实践,因为大脑最喜欢“习惯”。


这让我想到《微习惯》这本书里提到过:

微习惯其实就是小到我们不可能失败的一些行为习惯,它们看似微小,但如果每天去实践,又足以改变自己。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们习惯某种习惯,是身体习惯,但,想不到大脑也会习惯,这真的太颠覆我的认知。


那为什么我们需要做正念呼吸法这个练习呢?


书中指出,某项研究发现,借助正念,可以创造出一个具有高度抗压性的大脑,也即是我们不仅可以改变大脑的运作情况,还能够进一步预防疲劳。


所以,当你觉得怎么都睡不够,当你觉得无论做什么都很累的时候,不妨用正念呼吸法试试让自己休息一下。



第二个方法:用动态冥想法提升专注力,摆脱心事重重的状态。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事情会被一些下意识的活动给占据了。


而当我们下意识地做一些当下的事时,意识总是呆在无关紧要的地方,例如吃饭、刷牙、走路等等。


这种状态,就像一辆汽车或飞机进入自动驾驶模式,但作为驾驶员本身的我们,意识早就飘到不知哪里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一件事无法专注的原因,也即是我们手上明明在做的是这件事,但脑子想的却是别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们可以把意识拉回来,让它脱离自动驾驶的状态,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得到提高。


主要有4个练习步骤。


第1个步骤,步行冥想。


我们前面说的正念呼吸,其实就是静态冥想,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冥想方式,像我就一直以为冥想只有静态这种唯一的方式而已。


但万万想不到,与静态相对应的动态冥想居然存在,也即是步行冥想,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饮食冥想、刷牙冥想。


具体怎样操作呢?


即步行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任意的速度进行,一开始可以慢一些,然后有意识地关注手脚肌肉和关节的变化,感受与地面的接触,甚至,我们还可以给自己的步数贴标签。

第2个步骤,以站立姿势进行动态冥想。

即双脚打开至肩膀等宽,伸出双臂,在身体两侧缓缓抬高。


这个练习,我们同样需要注意呼吸,并且将注意力集中在腕部肌肉的变化,仔细感受血液的下流和重力。


最后,慢慢抬高手臂,再慢慢放下手臂至原位,反复操作。


这其实很类似于我们的有氧运动,它看似简单,但认真操作后,真的会收获意外的放松。

所以,任何办法,知道了就去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如果我们知道了还是保持原来的习惯或不去行动,那么办法将永远只成为办法而存在。

第3个步骤,以坐姿基本型动态冥想。


坐在椅子上,从后向前慢慢转动肩膀,用心感受肌肉和关节的变化。


关键点在于,转动一次后,反方向再次转动肩膀,以同样的方式集中注意力。


第4个步骤,日常活动中的动态冥想。

 

即有意识地关注日常活动的动作,例如穿衣服、刷牙,甚至是开车的时候。

比如开车,我们可以感受手与方向盘的接触,感受屁股与坐垫的接触,感受脚与脚踏板的接触。




第三个方法:用压力呼吸法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感。

 

什么?压力也会呼吸吗?当我们感受到压力的时候,会有哪些表现呢?


我看到这个方法的时候,满脑子里跑着问题。


在我的意识里,我认识的压力状态,就是焦虑、曝脾气。


但书上说其实当我们身体出现疲乏、疼痛,比如腹痛、胃肠炎等等症状时,其实就是我们有压力了。


这个说法,真是太颠覆我的认知,但又不得不承认它的正确性,因为看这节书的当天早上,我上卫生间的时候肠胃痛得差点晕倒,我不仅全身发汗,还脸色煞白。


当时我只是以为自己不舒服,但当看到书上说这是一种压力时,我觉得太对了,因为那几天就是我学习压力最大的时候。


这让我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压力,于是看到关于压力呼吸法,有3个步骤。


第1个步骤,注意压力来临时自己的变化。


什么意思呢?


其实还是静下来感受,感受压力奔来时的样子,感受压力来临时自己的心境和反应,然后,将造成压力的原因总结成一句话,写下来,放进盒子里,而后拆解它。

我前面不是说我感受到学习压力很大吗?所以看到这个办法的时候,我找了几张黄色的卡纸老老实实写了自己的压力清单。

很神奇的是,当我把压力写下来,我脑子里面各种乱糟糟的关于压力的想法忽然就清晰化、明朗化了,我非常清楚知道我的压力来自哪里,它又将往哪里去。

抓住这个“脉络”,我在清单上一条一条勾画重要压力和次要压力,然后先解决压力最大的事,就这样,我一步步拆解掉了压力。

如果有谁有幸看到我这篇文章,刚好有耐心看到这里,那么我真的希望有压力的各位试试看。

第2个步骤,将意识集中到呼吸上,并给呼吸贴上标签,然后感受身体的紧绷慢慢舒缓、逐渐放松。


第3个步骤,设想全身都在呼吸,随着呼吸感受身体不舒服的部位,有意识地保持该部位的放松。


我前面说过,我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呼吸“流动”到颈椎就感觉下不去了,就好像颈椎有一团东西堵在那让呼吸无法进行。


所以我像去按摩店按摩那样一遍一遍往堵的地方推“精油”,最后竟然真的气顺了。


难怪谷歌、苹果等大公司,都要引进这套方法让员工练习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四个方法:用“猴子思维”消除法来排除杂念带来的疲惫感。


什么是“猴子思维”?


如果不清楚,我们可以想象现实生活中猴子是什么样子的,猴子靠近我们是因为什么。

通常情况,猴子都很喜欢吃香蕉,猴子靠近我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拿在手上的香蕉吸引了它。

当然,也有一些猴子,就算我们没带香蕉它们也会靠近,这部分猴子大多数属于调皮的猴子。


那脑海里的猴子,是怎样的呢?


书中的解释是:思虑和杂念。


哎呀这个比喻真是太棒了。

对了对了,每天跑进我们脑子里的思虑和杂念,当它们不安分地喧闹的时候,可不就是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嘛,正是它搅得我们情绪低落、睡眠质量下降、胡思乱想……


那么如何赶走我们脑袋里的那只猴子呢?


有5个步骤。


第1个步骤,扔掉胡思乱想。


比如可以给跑进脑袋里的想法贴标签,留心那些“想了很多遍”的事情究竟是不是非想不可的事情,如果不是,那就把“受够了”这样的事从脑袋里踢走,就像踢足球那样,用点力。


第2个步骤,如果一直出现同样的想法,问问自己是不是设置了某些相同的前提呢?比如当我们一直怀疑某个人出轨,那就问问自己,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设置了不信任这个前提。


第3个步骤,站在先贤的角度看待问题,假如自己是圣人,面度同一件事,会怎样处理呢?


第4个步骤,不要判断好坏。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被别人评判或不自觉地评判别人,这就有很多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但有一句话说的是未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那么同样的,我们不知道事情是怎样的,就不要轻易去做评判。


第5个步骤,要学会探索原因。


这是最深层次的办法,即我们要向内探索,而不是向外求因。


我们要意识到,跑进脑子里的猴子,就像一列火车一样,我们自己就是月台,月台不会走,列车却会动,那么当列车来了去了,我们需要做出判断,它对自己而言是不是重要到必须自己去思虑呢?


想明白了,重新出发,是不是就可以和猴子挥手告别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个方法的核心不外乎是:


不要把思考中的自己和思考的事情混为一谈,对于冒出来的想法,我们要学会用旁观者的态度对待,然后感知、感受自己。

第五个方法:用RAIN法冷却愤怒时的头脑。

 

什么是RAIN?

 

R,即Recognize,认知,意识愤怒情绪的产生。


N,即Accept,接受,接受自己生气这个事实。


I,即Investigate,调查,观察自己生气时身体有何反应。


N,即Non-identification,保持距离,不要把愤怒情绪和自身混为一谈,要和愤怒情绪保持距离。


什么意思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愤怒呢?


比如我们制定一定的目标,努力了,但达不到要求,会愤怒;


比如我们很认真地工作了,但领导看不见我们的认真,并且拿莫须有的问题来迁怒我们,我们会愤怒……


即愤怒其实是大脑为了保护自己开启的一种紧急模式,当发现自己怒不可遏,或者对某种事情产生强烈的渴求之心时,可以通过RAIN法来控制。


比如当我们生气的时候,要学会认识到自己正在生气,但不要把生气和生气的自己画等号。


比如当我们愤怒的时候,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愤怒很正常,我们不过是普通人而已。


比如当我们着急赶路的时候,不妨在等红绿灯时抬头看看天空,也许会看见天空有湛蓝,有白云,而不仅仅只是乌云……



第六个方法:用温柔的慈悲心“消灭”不顺眼的人。

 

有时候,我们觉得疲惫,未必是我们自己的累,而是别人给我们造成压力,因为人都是生活在一张很大的人际关系网中。


那么当我们感受到别人给自己带来压力,该如何应对呢?


书中给出的办法是要保有一颗温柔的慈悲心。


主要方法,一是将平常做的正念呼吸法持续做10分钟;二是想起那个让你不爽的人,关注想起他时自己的身体感觉和心情变化;三是在心中对他默念“希望你能避开各种危险,平平安安”“希望你幸福,安心自在”等等类似的句子。


为什么要这样做?


研究表明,拥有慈悲心,可以抑制“DMN”过度活跃,而慈悲心,有助于我们培养爱、怜悯、温柔、同理心、宽容等情绪。


而培养这种积极正面的慈悲心,也是消除大脑疲劳的方式之一。

第七个方法:用扫描全身法应对身体的不适。

 

前面我说过有一次我上卫生间,肠胃不舒服导致全身冒汗脸色煞白,这其实就是大脑感受到压力之后,以疼痛的方式传递给身体。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正念呼吸法来应对。


但其实还可以用另一个办法——扫描全身法。

即平躺并关注自己的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左脚尖,感受脚接触袜子、鞋子的触感;从左脚尖开始“扫描”全身;开放身体的各个部位,全身扫描。


以上7个办法,就是让大脑正确休息的打开方式。


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让大脑得到真正的休息,整个人就完全得到了放松呢?


不是,一个人想要得到完整的休息,除了让脑休息,还需要让身体也休息。


这就有了美国精神医生推荐的五日简单休息法。



03

 

5日简单休息法

 

5日简单休息法,说是5日,其实是6日,因为在正式进入5天的正式休息期前,前一天需要停下来做休息的准备。


讲真,遇到《高效休息法》这本书以前,对于休息,我完全不知道需要注意的东西这么多,想想之前自己的休息方式,真的粗糙到令人羞愧。


那么前一天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作者的建议是:


第一,准备一个切换模式开/关的仪式,即可以通过理发等方式,为大脑建立一个条件反射机制,让自己进入休息模式。


这让我想到,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站在梳妆台前稍微梳妆,看着镜子里面“改头换面”的自己,心情就会变好。


当时不知缘由,现在才后知后觉,原来这就是自己休息的一个仪式。


第二,整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比如,写下平时遇到的压力、定期复盘自己的所获所缺,对不需要再继续的过往删删删……

这种整理,一方面是在整理生活,一方面其实是在整理自己。


这个办法还蛮有用的。

因为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忽然想起来很多年前,有个朋友和我借钱,借的时候和我说各种好话,但后面还钱的时候非常不愉快。

我记得当时他把欠我的钱一张一张扔到大街上让我捡,还面红耳赤地和我说要和我绝交。

当时我很难过,但后来从别的朋友那里听说那个朋友往后的心态、对人处事的态度等等一直都非常糟糕,以致于他身边的朋友几乎都远离了他。

在整理这段关系的时候,因为我感受到我受了莫名的伤害,于是暂时将这个朋友从我的朋友圈里删掉了。

然后这么多年,大概十年了吧,我们真的再没有联系过,也再没有遇见过,而且,失去他这个朋友,我完全没有觉得是损失。

所以,其实,无论是过往关系、人和人、生活的压力或问题,但凡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造成了阻碍的,抑或能够推动我们前进的,真的都非常需要整理,因为这样,我们才会看清、看见和遇见。


第三,将自己的房间整理成非日常生活的样子。


比如可以在室内或院子里搭帐篷。


如果条件有限,还可以想象自己住在林边或者小溪边。


通过改造内部环境来让自己得到休息,这种方法也很实用,比如有时候我们换了新床单,或者为沙发添了新的沙发罩,整个人都会觉得精神很好。


原来这也是一种休息方式。


做好这些休息准备,就要真正休息了,那么接下来的五天,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天——让身体休息的偷懒日


早上:睡到自然醒,起床后进行10分钟左右的正念呼吸。


白天:只做最基本的家务,与此同时进行动态冥想。


晚上:泡个最舒服的热水澡,泡澡的时候可以数数。记住别熬夜,睡眠要充足。


说实话,这对我来说太难了,因为我好像从来都不允许自己偷懒,但就是自我严苛,才让自己一直活得拧巴活得累。


为此,读到这本书的建议,我真的在某天周末和闺蜜回去上学的地方找了我们的恩师聊天,虽然我还有很多学习任务需要完成,我也不牵挂了。


意外的是,回去找恩师的那个周末,我心情很舒畅,而且脑子真的做到了完全不去想学习的事。


和闺蜜回来后,我带着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去奶茶店坐了一天,发现经过一天的休息,自己第二天学习状态超级好,我还因此爱上了去奶茶店学习,并且一坐就是一天。


有时候,我们明显感受到累,其实是身体的承受力已经到达了极限。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选择和身体抗衡,结果会适得其反。

何不如,适当让自己休息。

有时候,让身体偷懒,是为了让它呼吸啊。

 

第二天——逛逛附近没有去过的地方


早上:早点起床,沐浴在阳光下,呼吸户外的空气并进行动态冥想。


白天:去一些不太远、你没去过的地方。即使是去过的地方,试试走平常没有走过的路。在走路或者骑车的同时,别忘了进行动态冥想。


第三天——确认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早上:只要做10分钟的正念呼吸即可。


白天:创造机会来确认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联系。最理想的方式是和朋友、家人一起愉快地用餐。另外,要有意识地表达对他人的感谢与爱意,比如写信、送花、做志愿者等。也可以试着与老家的人或者从前的熟人联络一下。今天可是“半偷懒日”,注意自己是不是在不经意间用力过度了。


第四天——释放欲望的“狂野日”


早上:做完10分钟的正念呼吸之后,请认真感受自己的生理欲望和物质欲望。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欲望,以及满足这种欲望后会对个人和社会有何影响。


白天:满足自己的欲望。事先预定好时间和金额后,尽情地购物或者吃美食吧。


晚上:这个时间,脑海中便会开始出现休息前的生活和工作了。此时可以通过冥想来保持内心的平静,并在睡前练习一下感恩的“慈悲心”。


第五天——为了下一次休息变得更好


白天:这一天,一边想想前四天“每天要做的事”,一边悠闲地度过一整天。

此时也许你会开始想起明天一如往常的生活,但是你已经连续五天实行了各种冥想,你应该对日常生活的看法有所改变了


晚上:做一些从非日常生活过渡到日常生活的仪式。准备一个笔记本,规划一下“下一次五天休息计划”。


这其实就是延长满足感,让自己对下一次休息充满期待。


我在读完这些内容的时候太震惊了,因为我一直以为只有学习和工作才需要规划,想不到,原来休息也需要。


也就是说,我们有多重视学习和工作,就应该多重视休息。


然而很多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忽略休息,很多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工作。


这真的很得不偿失,还好我懂得不晚。

这篇文章,我是前几天写完的,写完后我觉得很累很累。

如果是以前,即使再累,我也会选择再撑一会。

但,看完《高效休息法》这本书,当我觉得累的时候,我就停下来,或拉伸身体,或做做家务,或出去走走。

比如写完这篇文章的上个周末,我选择出去街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礼物送给远方的友人。

然后在坐车的时候、步行的时候、选礼物的时候,我都非常开心和放松,晚上回来我修改这篇文章的时候,非常顺畅。


有时候,学会让自己慢下来、停一停,真的非常重要和有必要。

“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有如没有刹车的汽车,极为危险”。美国给福特车做广告的时候,广告词不就是这样写的嘛。

适当休息,再能再次出发。

结 语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全能的休息场所,只有内心安定、平静,才能拥有真正的休息。


而以上的种种休息法,其实,结局不外乎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平静。

但,过往,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

我们以为自己很会休息,以为休息就是让身体闲下来,休息就是睡觉、旅行,但其实不是。


《高效休息法》提到一个观点:真正高效的休息办法,不是一般的“应急充电”(旅行、泡温泉等),而是你要学会关注眼前、感受当下,真正做到身心、心脑合一。


“关注眼前、感受当下”,这个观点,路易斯·海在《生命的重建》这本书里反复提到,她说很多人来找她看病时都说自己这里痛那里痛,但她完全没给患者开任何一副药,而是教他们去感受当下,关注眼前。

当病人静下来和她聊天,当他们把注意力放在接受她诊断的这段时间里,走出诊室,他们自然就好了。

原因是,来看病的人,他们只是想得太多,因而无法感受当下。


李一诺有一本书叫《力量从哪里来》,里面提到:

当下就是力量的源泉

李一诺在面对每一次职场变迁时,每当她感受到自己能力不足时,甚至每当她自卑时,她采取的办法就是去感受当下,最终,她凭借当下的力量推动自己从学校毕业生一步步成为了麦肯锡的合伙人。

请记得,当你觉得累的时候,别慌乱、别焦虑、别低落,与其做这些无畏的事,不如,静下来、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感受当下!

当你学会了这套方法,我想,你一定会和我一样身心愉悦,这难道不就是休息的最高境界吗?


作者:李配酝,不等不靠不争抢,只与文字共清欢的自由职业者和终身成长践行者。

该文同步发布于微信公众号《配酝书桌》,ID:gh_68816fc59ba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