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我和红梅陪老妈再次来到骨科病房。
寻找一个我们要的终极答案:植入的钢板是不是装反了呢?
这是老妈续全身麻痛,手臂旋转不畅之后的新发现。
伸直双臂,老妈越来越觉得她的右手臂有问题,已经不是桡骨部分的问题,上升到了整支手臂。“我这伸直的右手怎么和左手不一样呢?估计是植入的钢板装反了导致我整支手都弯了。”
当你的注意力越在一个点上,看什么就越不对劲。就像我们盯着一个字看,越看越不像字一样。
叔叔为老妈打抱不平,已经准备预演一场医患之间的争吵。有关骨科病房的故事再次升级。
对这样的事件,红梅表现得最为冷静,她所采取的做法是取证,并通过身边做医生的好友进行诊断。有问题,一定会死掐到底;没问题也算是给老妈吃上一颗定心丸。真是知母莫若女呀!
对于红梅,在老妈的三个儿女中,可以说是最不用自己操心第一个。表面上看得不到她的关心,实际上每个做父母的对儿女的爱都想一碗水端平,对其他两个孩子多一点关心其实是源于他们能力上的差异。
红梅出马,老妈爱叨叨的嘴也放慢了节奏。
就诊也要有一个好脾气
一大早,医院的集市又开始了,特别是在周一,似乎要把周末两天闲置下来的交易一起补上了。
没有人爱去医院,所以许许多多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属总是带着满身的怨气,这种怨气很容易在医院的空气里点燃。保安和护士常常成为别人泄怨的对象。
早上排队取号的时候,这一幕再次发生。
医院里每天的门诊取号是有限额的,所以你排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往往就决定着能不能看上病的问题。这不一个病人家属想从队伍外的一边挤进去,被保安提醒。那人好像没听到。保安大一点声提醒。那人突然火了,与保安大吵起来,边吵边走到大家排的队伍中去。
保安也火了,好心提醒不听,还要被对方数落一番,如何受得住这样的起。于是两人就吵了起来,要不是有人参与劝架,估计干上一架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人的四个阶段认知你一定要懂:
1.我不好,你也别想好;
2.我不好,你挺好;
3.我挺好,你不好;
4.我好,你也挺好。
很少有人能完整到达后面两个阶段。
你处在哪个阶段决定着你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很显然对于一个爱发怒爱抱怨的人来说,他的认知阶段肯定不会很高。
红梅的想法
在就诊前,红梅提醒老妈:你什么也不用说,我来说。
今天找的门诊医生不是马千里,本来就是我们所要回避的,因为今天的目的是来取证。
确实,医生知道老妈在17楼住过院,做过手术,第一反应是:你们应该到17楼去看。
红梅说:医生,你也看过我老妈的手,我们只是想让你开一个拍片的单子,倘若真的有问题,绝对不会来找你,而是直接上17楼。
听红梅这么一说,医生开了单子。
在等待拍片的时间,叔叔也到了。红梅到旁边的康复中心大楼去了解情况。
拍好片,结果要等一下,我们一起跟红梅到康复中心。
康复中心里的奇遇
在康复中心,呈现的是另外一个天地。
琳琅满目的训练器材好似让你进入一个武馆,各种部位的训练器材一应俱全,如果不是看到患者在演示,你完全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
病人与护士的其乐融融,她们微笑着跟患者聊天,按摩,做着功能恢复性的训练,耐心指导的样子终于让我看到了白衣天使的模样。
护士与患者基本是一对一的配比,所以基本都是手把手的练习。
当然,恢复得比较不错的病人他们会按每天的训练功课自己操作。一个阿姨就在使用辅助工具练习:用抹布包搽桌子。训练手部组织的肌肉和灵活性。
这样的训练方式一看就懂,原来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些动作,但如果没人指导,你可能就想不到。
老妈坐在一旁认真的看着,此情此景让她突然有了找到组织的感觉,原来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样,原来自己并不是最惨的人。
医生的话,能再次安抚老妈的心吗?
再次回到诊所。
从X光片上看,钢板植入的位置相当好,没有更好了。拍片结果提到的骨质疏松一方面是年龄导致的,一方面是运动量太少,正所谓用进废退。
伤口发红瘙痒,不是手术导致的后遗问题,恰恰是老妈自认为的独家秘技:消毒水用太多,导致皮肤被烧坏,产生了湿疹的原因。
老妈的认知升级:原来我不是最惨的那一个
此次骨科医院之行能否让老妈一直悬着单位心彻底的放下来呢?
红梅的一路旁敲侧击能否真的起到定心丸的作用呢?
是否还要延续我的骨科病房5吗?从成灿,红莲,我到红梅,每一次的陪伴升级能否真正治愈老妈的疑心病呢?
难道真的要小建登场吗?
不过回来的一路看到老妈与前几次不同的表现来看,这一次应该是一次终结。
在康复中心,老妈看到了很多病人并没有自己恢复得好,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自己更惨的人呀。
原来真正影响老妈认知升级的不是跟她讲多少的道理,而是眼见为实。
这种比较,常常可以找到自身的一种满足感。倘若能增加一些更积极的意义,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红梅已经有所洞察,对老妈说:有空就可以自己来看看,在同病相怜的病人面前,也许可以找到更多康复的帮助,人都不是通过依靠外界来重塑自我的吗?
看来,爱也要耍点小计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