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玉丽,专注亲子关系,2岁女儿宝妈,二胎孕育中。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183篇,我的每一篇文章都和亲子关系有关,用文章记录孩子和自己的成长。
今天认真听了樊登读书昨晚上新的《感受爱》这本书,在2018年11月4日时,知道樊登老师在厦门樊登书店录制的就是这本书。
那时就充满着期待,因为听到书名,就想知道这本书会教一些什么样的方法,让我们去好好的感受身边的爱。
因为“我们从不缺少爱,缺的是感受爱的能力。”
听完这本书又一次收获满满,让我能够正确的看待爱、情绪和压力。
爱
1.感觉被爱发生在当下,发生在面对面的时刻。我们看待另一个人的眼神和倾听的方式,以及动作和反应都会透露出我们的感受,尤其是我们对对方的感受;
2.被爱的感觉有很多非言语线索,如拥抱、亲吻、牵手等肢体动作,这些非言语线索会产生更多爱的激素(催产素);
3.如果我们没有感觉到被爱,就很难让别人感觉被爱。无法与自己建立情感联结的人,也无法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
4.感受爱与年龄无关,我们永远不会因为太老而不能感觉被爱或给予别人爱。
当爱到来时,我们感受到的是快乐、充盈、受保护、接纳、开放、平静、专注、放松的心态。
这更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爱”是一个动词,并不是说说而已。让我知道应该珍惜与爱的人每一个面对面相处的时间,多给予非言语的肢体动作,去感受爱,也给别人爱。
情绪
1.情绪不可能被单个控制,因为情绪从来不是单个的,它是一种混合物;
2.我们人常常并不信任自己的情绪,认为只有愉快地情绪才是有益的;
3.每一个情绪都要传递一些信息给我们。我们应该去倾听情绪要告诉我们什么,希望我们做什么。
就像《非暴力沟通》里说的“每个人生气的背后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其他情绪也是一样的。
所以对于任何一种情绪,我们应该做的是观照、接纳,与情绪和谐共处,去思考它要给我们传递什么,希望我们做什么。
而不是一味的隐藏、抑制或者回避各种负面情绪,因为这样做,只会阻碍我们感知情绪的真正目的。
压力
让我们失去自我控制的并不是情绪,而是压力和那些用来回避情绪的能量。我们常常逃避责任,是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
当我们感受到威胁并且无法释放压力时,身体会启动本能的反应(打、逃、僵),是这种生理性的失控切断了我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
压力的来源包括睡眠不足、重大的生活变化、工作问题以及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它们既会引发压力,又会带来沮丧的情绪。当压力按下情绪的按钮,而我们只知情绪、不知其背后压力,这是我们混淆情绪和压力的主要原因。
学会区分情绪和压力,接纳我们的情绪,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去减压,而不是一味的压抑情绪,让我们成为“麻木不仁”的人。
压抑情绪会让我们麻木,阻碍我们感受爱。因为各种各样的情绪,正是反应我们情感充沛、敏感,对于生活更有感知力。
与情绪和谐共处,用心感受爱,我们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感受爱的能力。让我们做一个能时刻感受爱的人,并把爱传递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