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的原文是:
蘧(qu2)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先生的翻译是:
蘧伯玉派人向孔子问候。孔子请他坐下谈话,说;蘧先生近来做些什么?
他回答说:蘧先生想要减少过错,却还没有办法做到。
这位使者离开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好一位使者!
傅佩荣先生在讲座里面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先生是这样说的:
在《庄子》里面,多次提到蘧伯玉,它用一个词来说,说:蘧伯玉呀,年纪到了五十而五十化,到了六十而六十化。
什么叫做‘年纪到了五十而五十化,到了六十而六十化’呢?
结果一查之下,惊掉下巴!
蘧子名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蒲邑,今河南长垣伯玉村人,辅佐过卫国“献、殇、灵”三代国君,他自幼聪敏过人,饱读经书,能言善辩,外宽内直,生性忠恕,谦诚坦荡。为了这位学识丰富“贤孝君子”的重用,卫国一位大臣曾以尸谏的方式向国君举荐。
蘧子的言行事迹,简略记载在《左传》、《吕氏春秋》、《史记》等典籍中,出现在班昭、苏轼等文学家的诗作里。但是台湾出版的《中原文献》却一语道破天机:“蘧伯玉见重于孔子”,简短的五个字,厚载了多少历史玄机、迷案与故事。
1.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蘧伯玉谦虚谨慎,他经常反思自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经常鞭策自己,《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60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蘧子年长孔子三十多岁,当孔子还是孩童时,蘧子就是名满天下的卫国贤大夫了。卫国高层那年即将发生内乱,蘧子劝说无效,为不参与阴谋,毅然辞官归乡。成年后的孔子赞道:“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句话就记载在记述孔子及弟子言论的著作《论语》中。
3.孔子与蘧伯玉
信奉“志不同则不相交”的孔子53岁那年,开始周游列国,而且第一站就是直奔蘧伯玉而来。他的恢复周礼、施行仁爱的理论到处碰壁,只有在卫国才找到了知音,因为主政相位的蘧子施行的仁政与以德治国的方略与其仁爱理论如出一辙。孔子周游列国14年、涉卫10年,其中9年都客居蘧府。先由蘧相推荐担任了一名花瓶式小官。于是两位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完美结合了。白日里两位哲人同殿称臣。处理政事,晚上与众多弟子讨论天下苍生民计。卫国的众多典籍传到孔子之手。孔子的思想在这里形成了。
从材料来看孔子以及庄子都深受蘧子的影响。只可惜,没有更多的著述流传给后代。
不曾想,就在一本说起来貌似谁都知道的《论语》里面,就在傅先生随意说的一句‘六十而六十化’的背后,居然隐藏了这样一位先圣!先贤大德!
【“螳臂当车”何如顺势而为?】
“螳臂当车”是人们熟知的成语。“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面对滚滚而来的车轮,螳螂十分愤怒也十分自信,张起前臂要阻挡车轮,这个生动而夸张的场面,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寓言出自《庄子•人间世》,从原文看,这话出于蘧伯玉之口。
鲁国人颜阖应聘去做卫国太子蒯聩的老师,蒯聩其人性格暴虐,颜阖深感难以胜任,就职前请教蘧伯玉:“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天性十分残暴,假如我不好好管教他,他将来会危及国家;但假如我好好管教他,让他改进,那我自己就很危险。我该怎么办?”
蘧伯玉回答说,你问得很好,这个任务太复杂了。你要时时处处谨慎小心,首先要自己站得正。表面上不如顺从将就他,保持亲近,他幼稚,你也要跟着他幼稚,不能比他高明;他稀里糊涂,那你也不能明明白白;他没啥标准,你也跟着他没有标准。但你的内心却不能随便,要外圆内方,要顺着他的心意,悄悄加以引导。如此通达圆融地处理,才能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混乱的社会中,把这样一个人带上正道。
接着,蘧伯玉就讲“螳臂当车”的故事,讲善于养虎的人,顺着老虎的性子,能让老虎取媚于人,而不善养马的人,逆了马的性子,能被马踢得“毁首碎胸”。
这段文字,是关于蘧伯玉的一段重要资料,但其历史真实性如何?恐怕永远没人能弄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