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读无始限,爱有回声——读《朗读手册》有感

合上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一句箴言如钟声在心底回荡:为孩子朗读,越早越好!为孩子朗读,永不设限! 书中沉淀的万千研究与鲜活案例,无不印证着这一朴素真理——朗读,是父母赠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生命礼物。

为何要为孩子朗读?

于孩子而言,朗读是语言的沃土。在识字之前,让孩子浸润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如同为思维播撒饱满的种子。日常口语的表达终究有限,那些鲜少出现的生僻词、精妙表达,唯有借由朗读才能抵达孩子的认知世界。科学早已揭示,朗读是输入高质量词汇的高效路径,而词汇的丰瘠,恰是理解能力的基石。当词汇量如溪流汇聚成江海,孩子对世界的解读便有了更辽阔的维度。

朗读更是一扇窗,推开它,不同的世界、文化与知识便如阳光涌入。它悄悄滋养着孩子对自我、他人与周遭的感知,甚至在不经意间重塑他们看待世界的目光。日复一日的朗读,如水滴石穿,悄然锻造着孩子的专注力——这正是学业精进的前提条件。而最珍贵的,莫过于借由朗读点燃的阅读热情,让孩子从倾听者成长为终身阅读者,最终成为永不停歇的学习者。

于亲子之间,朗读是情感的纽带。围绕故事展开的对话与讨论,依偎共读的温暖时光,构成了亲子间独一无二的心灵契约。这些美好的阅读瞬间,会在孩子心中将“阅读”与“愉悦”紧紧相连,而父母捧书的身影,本身就是最生动的阅读范本。

那该从何时开始为孩子朗读?生命的起点,便是朗读的序章。我也曾疑虑:为新生儿朗读有意义吗?他们能听懂吗?书中的智慧一语点破了我:“人们不会等婴儿长到3个月或6个月大时才和他们说话。既然婴儿能听懂话语,自然也能听懂朗读。”

朗读的意义,从来不止于内容。当你用温和的语调、含笑的表情,带着韵律为孩子朗读时,那熟悉的声音是安全感的摇篮,更是文学启蒙的第一缕光。即便错过了婴幼儿时期,此刻启程,依然为时未晚。

又该何时结束?在孩子说“停”之前,永远不算晚。孩子从不会因年龄增长而失去听故事的资格,只是给年长的孩子朗读,需要更多巧思。正如作家凯特·迪卡米洛所言:“只要你的孩子还能接受,你就可以继续朗读下去,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甚至到了别扭的十二三岁也不例外。”即便步入青春期,哪怕他们表面故作淡然,故事的力量依然能穿透心防。

专家早已证实,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通常要到八年级才与阅读理解能力持平,在此之前,朗读始终是让他们接触更复杂内容、更优美语言的黄金通道。为孩子朗读,从来没有“超龄”一说。

朗读时,不妨记住这些诀窍:把过程变成一场“乒乓赛”,而非单向的“掷飞镖”,多与孩子互动;孩子2岁前,重复品读少量书籍,往往比泛读多本更有成效;重视孩子的提问,如为了朗读连贯而未回答的问题,可在书上贴一张便利贴,提醒自己随后回答。

或许你会顾虑:声音不够动听,又非播音专业,怎么能读好呢?其实,朗读本无绝对的对错,更不必苛求播音员般的水准。最关键的,是每天抽出片刻,用你的声音为孩子朗读,从此刻开始。你沉浸阅读的模样,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正如书中所言: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阅读;越喜欢阅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就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聪明。

拿起《新朗读手册》,或任何一本好书,从今天开始就为身边的孩子大声朗读吧!你此刻付出的声音与时间,终将在他们的生命里回响,滋养出一颗热爱阅读、充盈智慧、满怀共情的心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