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母,说起来总是矛盾,大道理都是说,父母恩情如何深,要如何报答,可是三姑娘却不这么认为。故事要从三姑娘小时候说起……
三姑娘,顾名思义,排行老三,在她还没出世的时候,不知是三姑娘还是三小子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商量了,要还是不要,要的话担心再是个闺女咋办,不要的话万一是儿子哪?多么想家里有个儿子啊!即使是现在,还是有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更别说那是30年前了,后来三姑娘的妈想起了个好办法,大姐家不是挺想要姑娘的吗?于是跟大姐家拍电报,那时候还没有电话,大姐家远在东北黑龙江,大姐竟爽快的答应了,于是在三姑娘的父母心里,三儿子是自己的,三姑娘是大姐家姑娘。
就这样,三姑娘顺利降生了,是个姑娘,女的,也就是说,是大姐家的女儿,三姑娘老爸赶紧去给大姐拍电报,是女儿,大姐也很豪爽,说送来吧等百天。
他们对那么弱小的亲生骨肉,都可以如此薄情寡义。他们肯定会说,我们都是有苦衷的,我们已经有两个孩子了,生活压力很大,那如果是儿子你生活压力大不大?那个时候计划生育很严的,你爸和我都会没有工作,那你要孩子之前就没有考虑过吗?计划生育是一天就开始计划的吗?请原谅三姑娘对你们的不原谅!
时间改变着生活,碾压着穷困的人,让他度日如年,提醒着无知的人,让他失去才知珍惜,也鼓舞着带孩子的人,因为时间一过,孩童就会长大,从只知啼哭到咿呀学语,蹒跚漫步到蹦蹦跳跳,三姑娘家的老大老二已到了读小学的年纪,而大姐跟三姑娘的父母开了个很大的玩笑,在三姑娘断了百天的奶被爸爸抱着不远万里坐火车去了东北姥姥家以后,大姐说不要了,理由也很充分,她已经有三个儿子了,再要也心有余力不足。于是一场关于诚信与道德的指责在大姐和二姐之间展开。二姐就是三姑娘的妈。大姐站在道德高点,说你们自己生的孩子不要吗?怎么这么狠心,有没有良心啊,二姐说你说过是女孩你要的你怎么不讲诚信?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据说因为这件事,他们在都50以上的年纪还打了一仗,二姐把这些年的委屈和怨恨全一股脑儿的撒向大姐,姐俩痛痛快快的干了一大仗。很多年后,大姐得了脑中风,二姐还不无开心的说看吧,没什么好报应!
人性就是这么复杂,并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带夹杂了很多底线的退让和自我处境的无可奈何。就这样,三姑娘又在八个月大的时候抱回了山东,计划生育确实挺严的,她被老家的奶奶和爷爷带着,后来老家的人有人告密,她不得已又被送去东北的姥姥家让姥姥带。从有记忆起,她就和姥姥一起生活,那时候她五岁。她经常自己出去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早上出去,晚上回来,一天只吃一顿饭!她知道她跟别人不同,大舅家的,三姨四姨家的哥哥,妹妹,都有爸爸妈妈,她没有,争东西的时候,他们都有妈妈护着,她没有,争不过,也没有人给买,这种对比真的很伤人心,她像一个没人待见的猫一样缩在自己的阴影里,虽然有姥姥,可是也和有爸爸妈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