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最近这一段时间的苏州,就是李商隐笔下这两句光景,时常阴雨,偶然乍晴。这时节,枫叶尚未绯红,百花几已开尽,苏州的路旁和园林里都未见有菊花的盛会,桂花也在一夜之间香消玉殒,只余下满眼青绿。
可今年的我,还是颇有些桂花印象的,九月底刚进入十月时,满城的馥郁,阳光照射下,弥漫着甜腻脂粉般的浓香,那香气甚的让人不敢在花下驻足。上周末,是虎丘庙会的最后一天,天下着雨,湿冷。
没吃午饭我便出了门,想着在虎丘附近的小摊上买桂花糕吃,常卖处虎丘出口旁边转了一圈儿,都没见着摊子,只有一个卖炒栗子的。不甘心,又转到去山塘街的那个口儿,果然,原来挪到这边桥上呢!因为熟悉物价,便很轻松地十块买了四个。其实,桂花糕真的好吃吗?去年寒春第一次吃的时候,并不觉得好,还有点噎口,可后来每次从园林里出来,都会买两个,吃习惯了倒还觉得不错,就像雯曾描述她小时候记忆里“桂花糕”味道的感觉,些许似曾相识。
或许那天,你有见到我,穿着一身白点黑底相间的长裙,一手打伞,一手捧着四个桂花糕,边吃边上了山,毫无形象可言,那会子我却觉得自己踩着古人不羁遗风在走,只差脚下生风了。
整个山上弥漫着秋桂香,可能因为秋雨的寒凉,这里的桂花竟然是清幽的味道,遂感觉手里的桂花糕倒有些腻噎了,于是在人迹罕至的林子里找了棵桂花树,六七年前,曾一个男孩子告诉我说,他经常吃花。我至今却从未吃过生花。伸出手探着秋的微凉清香,将一个个经雨洗过的桂花,小心翼翼的采下来,放到桂花糕上,一口就着咬下,些许涩甜,但感觉却是特别美好,满口都是清清凉凉香香的味道,一瞬间错觉,仿佛自己就是在林间吃花草、喝露水长到如今的。
这个时候的虎丘,苍翠如许。仿佛它一年四季都是这个样子的。直到在一片荷塘边,才能感受它的时令转换。早已没了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更无处寻那接天莲叶的映日荷花。只有这满眼的“枯荷”,雨落水面,点点晕开涟漪,这端地,让人不觉唱起了《红楼梦》里的紫菱洲歌,“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的枯荷听雨声”。这世间有诗词真好,因了这两句,免了多少荷叶在枝枯杆黄之时的灭顶之灾。也让人在花尽的寒秋,多了一种意趣和审美。我想,如没有这两句诗,我第一眼见到枯荷时,应没发现它美的视觉和心境罢。或许还会和宝玉一般:“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红楼梦》在第四十回引这诗时,是透过黛玉的话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有了林妹妹这般诗典故,宝玉便改了口:“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阿弥陀佛,那处残荷,真真是有幸躲过了一劫。
虽只一字之差,我却更喜欢原句的“枯荷”,那是时光里的自然转变,虽是写实,倒也平和淡泊。“残”字,更多了些哀怜的破败飘零之感。当然,你也可牵强附会地去结合黛玉身世理解。开个脑洞,原因也可能是——黛玉看的那首诗流传版本,和我们现在的不一样。亦可能是林妹妹她记错了字,虽然红楼人物儿林妹妹记错可能性很小,那曹公呢,可能是曹公记错了个字呢!
盛放的莲花,人人都能看见她的美,而识得枯荷的韵,就得是境界了。可曾经故友却说,境界,是说给没抵达境界的人听的,真如一朵花开,从绽放到凋零,是欣赏她的人强加给她的种种说法,但她本身什么都不觉得,有什么惊奇的。
他也曾说:最好的境界,禅宗里讲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花一旦全开,便近凋谢,月一旦全圆,就将亏损,而未全开,未全圆,内心就有所期待。心里有所期待的时候,是最美好的。可眼前的枯荷,之后却再无期待,无欢喜,只余寂静。
他是孤独的。如今,或许我已稍稍理解他当时所想。心里蓦地,有些悲凉,我们每一个人,果然都是孤独的,当时虽然有用心去体会他所说的,可还是不能够真正明白。有些话语,只有时间沉淀经历过,才能解其中三昧,而时空的交错,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或许现在,你也正在某处看一池枯荷,恰如我眼前此刻。
丁酉年九月初三
【20171022160】
作者简介:洛水清萍,行走在古城中的文化传承者,曾长期细致走过洛阳、西安、苏州、扬州、开封等历史古都,目前居于苏州,闲暇时,开设有苏州园林鉴赏课,讲解与植物、昆曲、典故、历史相关的园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