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后记
早就知道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而我从教二十年来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中都没有选入此文。2016年9月份,苏教版语文换新版本,才有幸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相遇,细读文章,的确是一篇美文,值得用心反复揣摩。
张岱,出生于明代末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人,寓居杭州。出生于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美婢,晓音乐、戏曲,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自序云“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糜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也就是说,晚年的张岱,因国家灭亡,无意功名利禄,隐山而居,著书以终。书中追忆往事,寄寓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就是选自《陶庵梦忆》,回忆自己当年某一个冬日夜晚在湖心亭赏雪的经历。
张岱游西湖,在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之时,又在天黑更定以后,小舟独往,来这宁静的自然中感受别样人生。
学习这篇文章,除了疏通文意,赏析时该从哪儿入手?反复诵读这篇经典之作,忽然顿悟,结尾的一个“痴”字,既总结全文,又点明主题,还能突出张岱隐世避居的情怀。学习本文,抓住一个“痴”字即可。
何谓“痴”?一是傻,二是精神失常,三是入迷,极度迷恋,四是谦词,白白地。把这几种解释,摆放在同学们面前,毋庸置疑,大家都会认为,痴,在这里,是入迷,极度迷恋的意思。
从网上查阅资料,也查阅相关教学设计,最终确定围绕“痴”字,安排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找“痴”行――品“痴”景――议“痴”心。
一、找“痴”行
张岱是一个痴人,隐居后,痴迷于山水,痴迷于大自然,遗世独立,傲然不群。本文中,张岱行为上的“痴”表现在哪儿呢?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就能很快从文章中找出。
张岱此人,绝对不同于常人,他的行为也不同于常人。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使人很容易想起柳宗元的《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用极简的文字写出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张岱游湖心亭,竟然还选在天黑更定以后,这个时候的天气更冷了。即使这样,生性洒脱的张岱“拥毳衣炉火”欣然“独往湖心亭看雪”。
他的这种行为,正常人,谁能理解得了呢?说不定会被骂为神经病呢。但张岱有这种“异常”的举动,你必须接受,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张岱呀,洒脱不羁、随心所欲的张岱!
二、品“痴”景
一个人,大冷天,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景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段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不用华丽辞藻,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使人如临其境。
特别是量词的选择,“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用得极为精妙,天地之间,空旷苍茫浩大,人和物都显得那么渺小轻淡。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三、议“痴”心
张岱的晚年,有一种情愫一直萦绕心间,那就是故国之思。因为这种千丝万缕的愁绪,他是孤独的,也是清高的,给人一种超凡脱俗恍若仙人的感觉。
在《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心,表现得尤为明显。雪夜,他带舟子赏雪,却要说“独往”。在他看来,赏雪的只有他一人,而舟子不是赏雪人,只是陪同而已。所以,张岱的遗世独立、清高孤傲可见一斑。
还有,在到达湖心亭时,偶遇金陵人,张岱没有金陵人的大喜,而是问了问对方姓氏“强饮三大白而别”。在看似不多的描述中,可见张岱不仅没有大喜,甚至还有一丝“小情绪”。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本想独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料想却被人扰了清静。从这里,我们可以再次体会到张岱的孤傲清高。
张岱,不管是他年轻时代奢华糜丽的生活也好,不管是他天命之年后的遗世独立也好;不管是游走在山水间领略风物人情,不管是隐居山林著书写文,他都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但这个人,心头萦绕的故国之思挥之不去,以至于他这个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有一缕淡淡的忧伤。
不管怎样,有一颗痴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