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考察成都的时候,提出了“公园城市”的理念。你知道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转变意味着什么吗?
传统的“城市公园”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览的需要,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公园城市”是一个大的系统,是把建筑、道路等城市设施用绿化、生态串联起来,形成城市大景观体系。
从前的“城市公园”只是城市中的绿色孤岛,是一些被圈起来的绿地。而“公园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对未来城市的生态愿景加以形象化的定义。让我们从闲暇时间去“逛公园”的生活模式,转变到生活在“公园城市”这个大环境里。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公园城市”概念的实施呢?是“围墙”。
现在的城市规划里,把城市土地划分为各种功能类型。其中有道路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形成办公用地、教育医疗用地、公园绿地……等等。而这些用地都不是简单的盖房子,都要有必要的景观绿化。可是现在这些绿化都被一圈一圈的围墙隔离,圈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院子。如果能把这些院墙拆掉,将所有城市绿化景观整合成大的绿地系统,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不新增绿化用地的情况下,实现生活在“公园城市”的美好愿景。
“围墙”是一个时期人们“安全感”的来源,从早期的部队大院、机关大院……,到后来的居民小区。人们觉得有了围墙就能阻止“坏人”来到我们身边。认为围墙里面的都是跟我们自己一样的“好人”,而围墙外充满了居心叵测“坏人”。
现实真的是这样么?我们的安全感真的需要依赖一道并不严密的“围墙”么?你们家小区里那几个衣冠不整的“保安”,真的能守住那道围墙,保证你们的安全么?
这个问题也许应该有城市管理部门先给出一个办法,逐渐消除人们对围墙的心里依赖,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更美,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