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及回复来自@张诗颖的整理,感谢她的认真!
#海比特训练营#01次课作业+笔记+答疑
问题1【关于无法列写榜样的相关内容整理】
【回复】榜样本身就是用来给自己力量,让自己想办法前往榜样的方向去的。也不一定非要有榜样才能有好习惯,只是我为了给大家赋予能量而做的这个操作。看到榜样,会让自己更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没有找不到榜样,很有可能说明发现了内心的另外一个痛点:就是没有可供参考的标杆,提升的过程可能遇到困扰。榜样可以是各种人,在不同的领域都可以,我们关键是要找到榜样身上的优点,并思考什么样的习惯可以让自己拥有这样的优点。
【我的思考】
- 榜样是比较容易寻找到的标杆。通过标杆,能够找到自己可以改进的点,努力的方向。
- 不是所有的榜样都可以成为合适的标杆。如果自己和榜样差距过大,会因为差距难以缩减,目标难以实现导致挫败感。所以选择标杆时,应当明白自己借鉴参考的标准是否适合自己。
- 标杆开始是航向标,是自己努力成长所要达到的标准。但自己可以成为他人的标杆,只要认可自己,并持续成长。
- 缺少标杆除了是没有目标意外,也可能是高处不胜寒。在一个领域钻研很深,前方已无标杆时,更多地需要自己探索创新了。
- 在舒适区呆得过久,会导致自己不愿意改变。而标杆会给自己改变的动力。
- 标杆身上很多亮点并不一定是他的习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习惯培养的方式获取这些能力。因为习惯本就是一种管理方式。
问题2【关于习惯、目标、愿景之间的关系】
【回复】能够有所困惑是最佳状态,比如这个问题:“写的不是习惯,是愿景,没能落实到具体的方式方法去,但如果落实下去感觉又不太像是习惯”。请自己思考这个问题,明天晚上的训练营中会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提一个思路,请尝试思考:你可能对习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吧?
【我的思考】
- 困惑说明自己有问题。而问题导向更容易驱动我们去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 问题的解决很多时候不在于方法,而在于对问题的认识。比如正确的定义。
- 习惯的定义是什么?习:习性。惯:惯性。已经成惯性的习性,行为。我们的习惯一般是不易改变的行为。行为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所以习惯也分好坏。(具体定义可以在02课学习后加深理解。)
问题3【关于习惯分类】
【提问】永澄老师,我是微博马修的学生,我的习惯培养宣言是:坚持就是胜利,
我最期待养成的习惯是
1.22:30开始阅读15分钟,然后23点之前睡觉。
2.养成每天夸赞或者帮助一个人的习惯。
3.养成在沟通事情之前确定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够讲什么并且慢慢的讲出来。
我觉得第三个习惯貌好像有点难养成,但是我很需要养成这个习惯。所以我再考虑是否重新调整?
【回复】今天我们只需要罗列,而不需要思考,这个问题明天思考。
你可以尝试着自己思考一下,明天我们再来处理。
【我的思考】
- 难以养成的习惯是不是真的难以养成?可能是方法不对,或者对这个习惯的认知就不正确。
- 难以养成的习惯是否有必要养成?需要找到核心习惯,通过核心习惯的养成来带动其他习惯。那么,这个难以养成的习惯是否有必要养成呢?
- 习惯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问清楚自己内心的声音。
问题4【关于调节不良情绪】
【提问】
大家好,永澄老师好,我是这个小青年儿,像类似急躁、焦虑、遇事发怒等的情绪问题是否是影响习惯的原因呢?不良情绪怎样通过习惯的养成来改善呢?
【回复】情绪确实是养成习惯的重大原因。但是,这不代表不良情绪的改变必须通过习惯养成来达成,这也是很多人在设置习惯养成事项时的错误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反复训练、持续反复刻意训练来改善情绪,而不一定非要靠习惯。习惯很重要,但是不是缺他不可的。
【我的思考】
-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有什么?行为对习惯养成的作用。通过TMBRT模型,我们知道,行为如果不能获取激励,进而加强出发机制,那么习惯就难以养成。而情绪的波动对内在动力的影响是显然存在的。
- 情绪需要去控制还是需要去认识接受?控制是对着干,认识接受是顺着引导。
- 情绪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悦纳,认识理解、接受、改善。我自身就有情绪改善的习惯要培养,而永澄老师的刻意训练、重复练习、持续练习很值得思考、借鉴。
问题5【怎样调节精力,怎样保持生活工作的平衡?】
【提问】
永澄老师,我之前坚持回顾,时间记录,每日三件事,发现时间和精力不足,原因是用的时间每天超过1小时。然后就放弃了。
请问:您认为在习惯管理上的精力和时间应该如何平衡?
【回复】
范围、进度、质量、成本是达成目标的四大限定因素。你的时间不够了,很有可能是范围太宽泛、质量要求太高。所以,可以这样调整。
另外,关于平衡问题,请查看我周二的打倒纸老虎的答疑会,讲的就是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我的思考】
- 项目管理四要素的活学活用,不仅仅限制于一个领域,而可以成为通用技能。
- 时间、精力、成果之间的平衡是项目管理四要素的变化。
- 自己给自己定的标准是否合理。在日的维度是否需要那么高的标准?产生的价值是否与当日投入的时间、精力匹配平衡?是否可以在更合适的领域、层级按照这种投入方式去执行,获取更好的成果?
问题6【怎样在群里发言?】
请使用一次性交流的方式,如果非要评价的话,请说事实、情绪、意图。例如:
- 事实:我看到张三毛在听课完成后的第一时间给出笔记;
- 情绪:我很崇拜、很羡慕她的行动力
- 意图:我期待拥有和她类似的积极主动、作品声音、利他助人等习惯。
注意:一次性沟通,让每一次的发言的平均价值提升。
【我的思考】
- 我们是否在参加活动,进行学习的初始就带着一种急躁的心态,而不能静下心思考我为什么参加,我参加要注意什么,我参加如何获取到更多的价值。
- 利他原则、作品声音这些本质规范并不一定是要通过大的事件成果来展示,点点滴滴的行为都可以积累,体现。
- 觉察自己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的关系,确保自己更加适应这种情境,必然要对自己的一些既有的行为方式有改善、优化。
- 结构化的思维,让零散的语句变成有核心点的有序信息组合。
问题7【怎样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
大家好我是张诗颖。
问题背景:
在01节训练课上,永澄老师刚刚说了,〖风险〗的定义是:可预见、没发生的、早预防能避免损失的。
现实遭遇:
我现在的阶段是,工作小白+在校学校,在生活和工作里没有太多经验。经常遇见,不可预见的困难。
我的问题:
那些不可预知的困难还能归类为〖风险〗吗?针对不可预知的困难,要怎么应对呢?
@易仁永澄@幸福进化俱乐部
【回复】
我的情感:我很喜欢张三毛,我一定要给她带来更多的东西。
问题解答:不可预见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在风险管理中,作为自己看不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是最大的风险!更多细节可以引用周哈里窗口的内容理解。风险防范的
最佳应对方式:借用他人的积累。比如说找导师带着自己(创业导师、成长导师)、多看书(别人的经验抓紧变成自己的,尤其是读历史)
我是张诗颖。
【对于导师回复的感受】
(使用了一次性交流的方式,如果非要评价的话,请说事实、情绪、意图。)
- 事实:导师表达了对我提出问题的认可+认同了〖风险〗中确实存在着,不可预知的风险+给出了应对不可预知风险的1个知识点和1个原则;
- 情绪:我很愉快、很受鼓舞,感觉自己提了好问题,符合了6大元规范里的〖利他主义〗之认真提问;
- 意图:我期待实践导师给的1个原则:借助他人积累;我期待查找导师给出的1个知识点:周哈里窗口;我期待明天的答疑里,提出更好的问题。
注意:一次性沟通,让每一次的发言的平均价值提升。
@易仁永澄@幸福进化俱乐部
【我的思考】
- 张诗颖的积极提问、迅速反馈、及时总结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 对于周哈里窗口理论,同样存在知识盲点,需要学习。
- 结构化的提问,结构化的反馈效果非常好。
- 在他人帮助自己解疑答惑后,及时给与有价值的反馈,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认可。
提升投入产出比:将学习的内容萃取出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