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姓史,叫史老二,不过村里人都叫他哑巴,包括他的哥哥嫂嫂也这么叫他。
哑巴虽然不能说话,但是耳朵并没有毛病。据说哑巴并非是天生哑巴,他出生的时候,哭声很大。
他爹听了他响亮的哭声,是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作为一个上门女婿,这个二小子可以跟他一个姓。发愁的是,缸里的棒子面马上要见底了,又来这么一个大小子,这糟糕的年头怎么过下去。
不过,不管怎样,日子也得过。一家人虽然过得紧紧巴巴,磕磕绊绊,但是,有人就会有奔头。
哑巴一岁多了,一天,他爹娘带着他和他哥去地里做农活儿,一时没看住他,让他吃了哑巴草。村里也有人吃过这个草,嗓子疼几天就没事儿,他爹娘也就没管他,结果等到发现不对劲儿的时候,他已经哭不出来声来了。后来让村里的赤脚医生看了,吃了药,也没治好。
哑巴还没开始会说话就变成了哑巴。
哑巴渐渐长大了,能吃也能干,五六岁开始,就跟着他爹娘上山入地干活儿,供他哥上完了小学和初中。
哑巴十二岁那年,爹娘相继离世。临死之前,他爹娘嘱咐十八岁的大儿子一定要照顾好这个二小子。他俩对不住这个小儿子。
刚开始几年,哑巴他哥对他还不错。除了哑巴干活儿多,他哥干活儿少,他哥指使他一年四季不得闲儿之外,他们在一个屋子里睡觉,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哑巴他哥毕竟上过学,思想活跃,开了村里的第一个小卖部,还买了村里唯一一辆拖拉机。从此之后,上山砍柴,下地种地这些苦哈哈的活儿,都变成了哑巴的活儿,他哥要么在家看着小卖部,要么开着拖拉机接送城里人去赶集。
等到哑巴他哥娶了媳妇之后,哑巴就睡在了南屋里,他们家放杂物的那个房间。哑巴吃饭的碗筷也被分了出来,饭食就跟他们家养的大黄狗一样,不是玉米面做的搅粥,就是玉米面做的疙瘩,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或者白面馒头。
哑巴并没有怨言,他没上过学,又不会说话,人情世故也不知道多少,除了闷头干活儿,他似乎也不会别的,跟着哥哥嫂嫂生活,虽然辛苦点儿,总归能吃饱穿暖,干完活儿回到家,也总能吃上一顿热乎饭。
村里人虽然看不惯哑巴哥嫂的抠搜劲儿,但是也不好说什么,毕竟那是他们家自己的事儿,各人自扫门前雪,各家顾好各家就行了。不过,总也有那么几个闲话一箩筐的闲汉闲着没事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