逞强赢一时,示弱赢一世。
弱者喜欢逞强,强者懂得示弱。
怎么赢?
示弱能赢的逻辑是什么?
来自于助人为乐的成就感。
如果孩子有机会经常帮到家长,就会恢复他们的价值感。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从而提升对家庭的归属感。也会让孩子更爱父母,更爱家庭,更爱自己。
输在哪?
现在很多育儿问题的原因,就是家长太强势,控制欲太强。
我们往往喜欢把这些行为解释为爱。那么这真的是爱吗?
我们来看看家长们常做的事:
孩子起床,替他把书包、衣服、早餐全部都准备好。
出门看见孩子系鞋带慢,不等孩子动手,马上帮他系好。
孩子题目做错了,指责他上课不听,然后直接给他讲题。
孩子放学回家只管做作业学习,家庭事务一概不用参与。
这一系列行为的特点就是:包办代替。包办代替夺走了孩子自主性。这也是某些孩子成为巨婴的起点。
为什么?
迫于升学压力社会舆论,以及各种机构的恐吓广告。导致我们家长十分焦虑,渐渐的将目光只聚焦在孩子的学习上。
然后导致孩子的生活全部围绕学习展开。
孩子所有的时间都要为学习让路。
由于孩子无法在家庭生活中建构价值感和归属感。那他就只能把自我的价值感完全建立在学业的好坏上了。
最终一旦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价值感立即崩塌,心理出问题也是可以预测的。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从不参与家庭事务决策,从不参与家庭劳动,没有社会活动的孩子。他如何解释自我存在的意义?
这样一根筋的学习生活会让孩子丧失什么?丧失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丧失探索世界的勇气,丧失对父母的同理心。
丧失对家庭的归属感,丧失对生活的掌控感,丧失自我的价值感,最后丧失活下去的勇气。
怎么做?
因此,示弱就是提醒我们,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帮助我们的机会。
要让孩子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记住,你装得越弱,孩子就越强。
那到底怎么示弱呢?我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