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学习吧(一)
——2017-2018君子兰班上学期第五封信
亲爱的大、小君子们:
国庆假期快乐!
今天已经是假期第三天了,前两天忙于走亲访友,今天早上才有心情给大家写信,交流学习这一话题。小君子们,你前两天是怎么度过的呢?看到群里有同学晒假期读书写作业,提醒大家别忘了履行家庭成员的职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啊。
1
还是照例,回顾一下上周的课程与活动吧。
上周,我们迎接了第一次月考,七门功课同时接受了测试。第一次使用答题卡,难免手忙脚乱,加上考试时间相对缩短了些,很多同学的几门副科试题都未答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初中的试卷,没想到题量那么大!所以有同学很委屈地说:卷子都未做完,没考出理想成绩。
没关系,以后考试经历多了,就会慢慢适应了。
一次月考,也能考验出这一段时间学习的效果。与入班成绩相比,有几位同学进步特别明显:凡奇、燕姿、亚珍等。其实这几个女孩的进步不是偶然,据我观察,她们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特别好,积极,主动,认真,专注。
一次月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为什么副科我也背了,考场上就是想不起来?为什么语文得分这么低?为什么数学找规律的题我却找不到规律?为什么英语题目那么容易我还没有达到优秀分……有反思,才有可能改进!
上周,我们一起共读了《草房子》,重新认识了油麻地小学的一群少年,他们在成长中都遭遇了重重危机,比如杜小康家道突然中落,不得不辍学养家;桑桑突然得了重病,久治不愈;纸月与之相依为命的外婆突然去世;细马养父去世,家被洪水浸泡;陆鹤因秃头而生自卑等等。他们是如何化解危机的呢?他们的遭遇让我们看到,生命的美丽与尊严,总是与灾难、疾病、残疾相抗争而赢得的。分享了曹文轩老师的一句话: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成为强者。分享了张志民的诗:《没有不带伤的船》。
我们也通过蒋一轮老师的故事,讨论了关于“信”这个话题。也请同学们思考: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书写者,我们如何书写我们的初中岁月?如何书写以后的故事?也许你是因自卑而超越的陆鹤,也许你是因疾病而坚强的桑桑,也许你是因家庭变故而有了责任感的杜小康,也许你是倔强而独立的细马,也许你是安静而优秀的纸月……无论你是谁,你,总能从这本书的某一个人物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吧?也许你和他(她)有着相似的生命密码。他们的故事是精彩的,你的故事同样也会是精彩纷呈!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的全部热望,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传奇!共读之后,我们要进行一次随笔写作,题目是:《xx,我要与你同行》,概括书中你喜欢的一个少年的故事,写出你从中得到的感悟,联系自己,写下你的计划或想法,这就是读后感的常见写法:读-感-联。
2
上周的语文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的前三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在分享学习并及时温习练习后的愉悦体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分享朋友一起切磋交流的喜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联系生活,也发现了这一点:大度的同学,是最受欢迎的同学。跟曾子学习从三个方面反思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于自己的职责,与人交往诚实守信,学习的知识及时温习,我们以后写暮省日记,也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第三章就是孔子在回顾一生经历啊,同学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志于学”的呢?
上一周,我们评选了九月阅读之星。统计阅读字数,有55位同学完成了“百万富翁”的挑战,其中有8位同学阅读字数在200万字以上,成为了九月的阅读之星,我们的奖励就是他们拥有下个月优先借阅的权利!这些小君子中,李子扬的阅读字数是410.2万字,孙言旭、苗莎莎和史亚珍的阅读字数是三百多万字,杨志豪、张义英、王永强、贾明铭的阅读字数是200多万字,祝贺他们!
进入十月,我们首先迎接的就是8天的国庆假期,这是多么珍贵的集中阅读的时间段啊,李子扬已经读完了《寂静的春天》《教你学数学》和《水浒传》(上),正在读《白洋淀纪事》,早已超过了100万字。在群里,我也看到了史静凡、吕乐乐和朱愉彤沉浸在阅读中,期待更多的同学完成百万富翁的挑战,成为十月份的阅读之星!
3
前四封信,我们聊阅读,接下来这个月,我们聚焦学习,十月,我们班级生活的主题也是学习。
第一次月考,如同一面镜子,让小君子们体验到了学习带来的奖赏;也看到了学习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良好学习习惯没养成等;也会生出关于学习的些许烦恼:为什么努力了学习成绩却不好?不喜欢学习怎么办?不能专心怎么办?
在这封信里,我们首先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把学习的范围从课本从课堂放到人的生活当中,放到人的一生当中,你会看到:
a学习是人的本能。
观察一下婴儿的动作和言语,你会发现,原来我们一出生就在学习之中啊——学习辨识表情,学习简单的词汇,学习走路,学习与亲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诉求,学习用工具吃饭,学习得到想要的东西……当生命处于未成熟状态时,学习让人不断走向成熟。从自己的小家进入社会群体,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我们学习基础知识,学习与同学相处,学习遵守各种规则。在学校文化社会文化中,学习人类传承并不断发展的种种文化……无时无刻我们不在学习啊。
b学习是人的需要。
正如上面所说的,学习基本技能与常识,让我们能够生存下来,获得基本能力,满足了马斯洛所说的基本生理需要。
马斯洛还提出了一个需要的层次:认知需要。认知就是学习,它也是我们的重要需求。面对大千世界广漠宇宙,我们小时候曾问过大人多少问题,一块菜地,我们可以待上半天,就是现在,不也是充满了好奇心?这就是认知需要。因为有这样的需要,我们从课本中学习,我们阅读科普人文等类别的书籍。
推动我们学习的第一动力,就是我们的求知欲。课堂上,我看到同学们亮亮的眼神,当然不是被我吸引,而是被知识所吸引,那是一种求知的渴望,一种探索的需求。
学习,能让我们过上更富足的生活,不仅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的,学习,将来可以做官发财。但是现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远不止做官这一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就是学习造就的。每个小君子都正在拥有或曾经拥有过一个理想,实现理想的途径是什么?当然是不断学习。
说到这里,大君子们可能会深有同感,因为我们在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或者说,学习是工作的需要。而且当我们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去,运用到业余生活当中,是不是充满了成就感?
求知欲、现实需求和成就感,这三大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学习,如古人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学习,让我们每天都是新新的自己。
c学习是快乐的重要源泉。
上面提到学习给我们成就感,这个成就感就是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有了收获,也可以说是满足感或者开心快乐。学习不是机械模仿迁移,而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
上一节课,如果我们感到快乐,就是学习本身带给我们的快乐;独立完成一项作业,也会感到快乐;与同学老师交流一个知识点,也会给我们快乐;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更会感到快乐;学习一段时间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会体验到快乐……
所以,学习是快乐的重要源泉。
4
有些大君子可能会困惑:既然学习是人的本能和需要,是重要的快乐源泉,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学习?为什么孩子成绩总是提不上去?
好吧,我们接着聊聊学习上有趣的教育学循环问题。其实这个话题我们在开学第一天就聊过,上周讲《论语》也跟小君子们聊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在著作中反复提及过,在这里我引用其中一段: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这件事鼓舞了孩子们,他们的思想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他们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豪感:我们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我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当然,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此外,还有一种纯粹思考(运用智慧进行概括、系统化的活动)带给学生的欢乐。(《给教师的建议》第21条)
干国祥老师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思想进行梳理,梳理出了一个这样的结构:生命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
就是说:没有从精神生活和智力活动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就,就不可能拥有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和对劳动/学习的渴望。没有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和对劳动/学习的渴望,就不可能从精神生活和智力活动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就。
这样的一个教育学循环,干老师将其命名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循环”。
接下来我就大段引用干老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循环》原文了:
从这一循环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教育的规律与金律:
1.任何人对当前具体的学习/劳动的兴趣(渴望或厌恶程度),总是以前学习/劳动的结果。一个具体的儿童面对具体的学习/劳动,总是带着特定的历史经验进入的;而这次旅程,又将成为后面学习的渴望或厌恶的因素。
2.儿童获得学习/劳动成就的途径,既应该是多元的,又是有所规定的。这里的多元,指的是应该创造丰富多彩的学校精神生活,让每一个儿童从中获得成功的机会。这里的规定,指的是每个孩子都无法回避主要学科的学习,而且也不能借其它领域的成功,来最终替代这些重要领域中的失败。
3.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核心因素是儿童内在的尊严感(也可以称为道德感),责任心、意志力、动机都根源于这种生命内在的感受。我们可以相信,一个儿童如果能够在某些正当领域中获得成就,赢得存在的尊严,那么他纵然无法在所有领域都获得同样的成就,也一定不会允许自己在主要领域出现恶劣的情况。为了保持自己的自尊,他既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又要在共同体认为主要的领域中克服困难,不至于成为笑柄。
4.成就感,也就是幸福感和尊严感,是和所克服的困难的难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没有困难的学习/劳动,将不能导致真正的幸福感和尊严感。也因此,娱乐性的领域,虽然为生命的整体感提供了营养,但不能为这一核心——尊严——提供滋养。
5.但是,前面所指的是“自己所克服的困难”,与之相反,如果困难过大,学习/劳动者最终没能克服,而成为一次失败(能够再度冲刺加以克服的困难将依据此定义不能叫做失败,而只能视为多次挑战而克服的重大困难),那么失败将产生负面的效应——带来挫折、沮丧、畏惧的感受。
6.每个人承受失败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除了无所谓的麻木之外,一个人在前面同一领域的成功越多、越大,能承受失败的能力将越大。能承受失败,我们定义为“愿意在此领域再次挑战”,而不是无所谓,或者转身在另外领域去获得成就感以弥补这里的失落感。
7.意志力、责任感,正是克服困难的副产品;而自尊感、信心、渴望与热爱,则是获得成就的副产品。
8.当一个孩子在成功地穿越学习/劳动过程之后,他的意志力与责任感,以及自尊感、自信心,以及对学习/劳动的渴望与热爱都将随之增强。如果这种正面学习占据着他学习生涯的主导的话,那么我们将在不久之后得到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有着“想做个好人”、“想成为一个卓越者”这一美好愿望的人。
9.而这一愿望,就是内在道德感的核心与动力。也就是说,对自己生命的肯定,是爱他人、爱知识、爱世界的出发点。自暴自弃者,是谈不上对他人和知识的热爱的。
与此相对,还有一个坏的教育学循环:
一次次的挫折打击自尊自信,面对新的挑战不敢尝试或总是失败,学习越来越困难……
大君子们,基于上面的理论学习,如果孩子不爱学习,我们怎么办?
建议:1、让孩子在挑战中获得自尊自信;2、帮助孩子取得一次次小小的成功(记住:成功是成功之母)。
当然,这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小君子们,如果父母因客观原因不能帮助我们,建议大家:1、计划一个学习上的挑战,完成它;2、写成功日记,记下一次次小小的成功!
请记住,学习过程是父母老师无法代替也不能代替的,你要学会独自穿越!
希望每一个小君子都能进入良性的教育学循环,体会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5
以后的几封信,我们继续聊学习的话题,欢迎大家针对此话题提出问题,我们以后在信里交流!
还要提醒大家,8天假期,要规划好时间和学习任务的安排,各门学科都布置了假期作业,你也借了书想要在假期读完。你可以列一个清单,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天完成多少数量的作业,读多少万字的书,都要有计划。
我们的语文假期作业是:每天练字一张;每天一段积累;月考试卷一份;完成两篇周记:《xx,我要与你同行》和《国庆最乐事》;完成《朝花夕拾》导读题;抄写第4、8和11课的课文及课下注释。
其他科的作业:历史试卷;地理生物和政治是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英语完成练习册上习题;数学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和试卷。
最后,再祝大家玩得愉快,读有所乐,学有所获!
你们的,王老师
201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