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天天在使用大模型,例如豆包、deepseek、腾讯混元。
从使用体验上来看,最丝滑的模型是豆包。
无论给出什么问题,豆包总能很丝滑的给出结论,而且结论的质量也很高。
对于你下达的指令,都能很好理解并执行。
但是,最惊艳的模型还是deepseek。尤其是深度思考的能力,真的很惊艳。
例如,上午我提了个问题,怎么把每天写的日记通过ai的辅助转成视频?
豆包的回答是使用工具A、工具B、工具C,然后附上一些操作步骤。
deepseek的答案呢?它会像一个助手一样去思考这个问题的背景。
首先给出了怎么生成语音怎么生成画面并且怎么对二者进行剪辑,这部分和豆包的答案没有本质的区别。
接下来又提到了两点,我觉得就比豆包更用心了。
1.用户可能还关心整个流程的自动化程度,需要从自动化调用api或者自动化脚本的使用方面给出建议。
2.用户可能没有提到的深层需求是内容的隐私和安全,日记内容可能会被上传到云端。
到这里我觉得已经考虑的很完善了,我自己还没想到去做自动化流程的时候,模型已经在帮我考虑了。
然而最惊艳的点是下边的第三点。
3.用户每天的日记转换成视频,可能需要保持统一的风格一致性,例如字体、转场效果、背景音乐,用户可能需要一些模板化的设置。
这一点我忍不住要点赞了,真的是想我所想,甚至最后一点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有这样的诉求。
豆包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本科生阶段的熟练工。
你的指令指向哪里,豆包就打到哪里,而且可以很丝滑的完成任务,处理结果也可以给到80分。
deepseek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贴心的全能助理。
你只需要描述你的需求,你能想到问题deepkseek能帮你解决,你想不到的问题,deepseek也会帮你考虑,并且提醒你。
对于任务的处理结果,我认为可以打85分,跟豆包没有质的提升,但是胜在思考能力很强,所以最终可以加5分的印象分。
最近deepseek还是天天报“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
我自己是对deepseek的使用转战到腾讯混元中。
腾讯的混元模型中集成了deepseek和自己的混元模型。二者都可以进行深度思考,工作模式也类似。
但是两者最终处理的结果还是有差别的。混元大概可以打75分,逻辑中可能会出现部分错误。
例如我让混元帮我解构文章内容的时候,混元对于长篇文章有时候甚至要弄错事件的主角。即出现了A人物解构到了B人物的事件上。
腾讯的deepseek和deepseek官网的真身,两者我觉得没有区别。都是85分。
下面是一段自我介绍。
话说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所以在这里,我的身份很牛逼。
我要给自己贴一个重要的标签,是啥呢?写作路上的小学生。
我,希望能早日有100个粉丝。向您鞠躬!
第二标签是,菜鸡币圈交易员,我有3万刀的资金量,擅长技术分析,我立志做比特币、币圈的科普者。
第三标签,也就是我在职场的角色,是一名程序猿。
我待过外企、币圈交易所,现任某云计算厂商工程师。
为什么程序猿要排在第三?
因为,前两个是目标,第三个是手段。
打工是为了自由。
在这里,我打算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写下对生活、对交易的思考。
成为最勤奋,最用心,最全力以赴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