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己到利他
人生在世,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会
有各种利己的欲望,金钱、名誉、地位、权力等。这些不可一概否定。但人
的欲望一旦过头,不但害人,而且害己。而人的欲望,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抑制的话,很容易过头。特别是有能力、有贡献、有财富、有权力、有威望的人,一旦利令智昏,他们就无法对事
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对集团乃至社
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
对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都要很快做出正确的判断,有什么秘诀吗?稻盛在
经营的烦恼中,悟出了判断事物的基
准。
试想,如果没有尺子做测量长度的基准,我们就只能依靠目测,目测不可
靠,而且因人而异,只有依靠尺子才能对物体的长度做出客观的正确判断。
那么判断事物有没有像尺子那样的基准呢?2001年10月28日在天津,我第一
次听到稻盛讲,把“作为人,何谓正
确?”当作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当时
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惊喜,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换句话说,判断事物不以得失为基准,而以是非为基准。而“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谓“是非之心”就是人本来就具备的良知。具体来说,就是做人应该正直,不应该虚伪;应该谦虚,不应该傲慢;应该勤奋,不应该懒惰;应该知足,不应该贪婪等。更具体地展开,就是本书《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
点》的78条及其稻盛对每一条的详细解释。把这78条凝缩起来,再换句话说,就是以“利他之心”而不是以“利己之心”,
对面临的一切事情做出判断。
在明确了事物的判断基准以后不久,由于11名高中生的辞职事件,触发了稻盛对企业目的这个重大问题的思考。稻盛毅然决然,抛弃“让自己的技术问世”这一偏向利己的经营目的,而把京瓷的企业目的,也就是经营理念确定为“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稻盛说,正是这个利他的目的,
为京瓷的持续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这本书,本来是京瓷内部经营管理的秘籍,后来也只在“盛和塾”内部传播,现在公之于世,这本身也是一种很大的利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