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秋叶大叔的《高效学习7堂课》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感觉自己频频被打脸,这说的不就是我自己吗:
很多人都过了30岁,天天谈成长谈学习谈进步,这样的人,不一定是真学习。
他们也许只是用学习来逃避现实。很多人都在买书囤课,还能坚持打卡坚持分享,这样的人,不一定是真进步。他们也许是需要一个爱学习的人设。
好的学习者,要做的是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痴迷于成为所谓的“终身学习者”。
要是学了那么多东西,还是不能解决自己或他人的问题,那么做一个“学习爱好者”的意义何在?
我们真的要想想学习的意义何在,读书的意义何在。难道只是为了学而学,为了读而读吗?为什么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没有从“终身学习者”,变成“终身践行者”。
老公经常跟我说,你虽然看了这么多书,可是也没有觉得你在哪方面有明显的进步。这句话我一直很不爱听,但是却也是现实。于是我总是反驳道:我读的书都是育儿方面和学习方法论方面的!因为其实我并不想承认,自己读过的书没有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半点影响,自己只是在营造一个爱学习的“假象”和人设。
当我静下来反思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其实真的是把读书和学习当做一种“心灵慰藉”,因为这个过程可以给我带来内心的安全感,让自己摆脱焦虑空虚的状态,让自己误以为自己在进步着,自己没有被时代抛下。我承认比起学习成果,我更享受学习过程。
于是这就造成了几个问题:
1.过分在意学习的过程或形式。比如读书时过分追求速度,而没有理解内容的本质,当然无法把知识切实应用到实际中。
2.缺乏对于学习内容的思考深度。很多观点虽然让自己有“醍醐灌顶”之感,但是看过去就过去了,没有深入思考这个知识点我究竟应该怎么使用,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
3.在自己内心形成一种“我都学会了,我懂得很多”的假象。无论学习了多少知识,如果只放在那里不去用或不会用,再多的知识又有什么价值呢?就好像挣钱挣了不少,但就是不会花。
那么要突破这个窘境,变“终身学习”为“终身践行”,需要哪些复盘思维模式呢?
第一,使用结构化复盘。
会学习的人学完知识,会把学到的零零碎碎的知识归纳到自己的知识框架树里面,并形成结构化输出,用于指导自己下一次的工作或学习,并找机会反复练习和实践,最终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第二,使用拆解思维复盘。
详细拆解高手的动作,并一项项对比分析自己的差距。拆解时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持续地记录。通过仔细观察、拆解、模仿高手的动作这些环节,省去了自己盲目花时间在训练上的大部分时间。
第三,联系思维。
也就是在复盘的过程中,需要思考造成一个事情的结果除了因果关系,有没有更复杂的相关性。涉及管理、社会、经济、心理和教育等领域的问题,都要考虑相关性,要认识到这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如果没有注意到事情背后的相关性,用过于简单的解决方案去应对真实的世界,往往会事与愿违。
第四,换位思维
我们不能头脑简单地学习,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就可以要求别人理解自己;更不能因为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就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这样解释。
第五,复利思维
自己新学到的观念、知识和技能,在哪些方面可以产生复利?这样去思考,不但能让自己学有所用,而且因为发现了学习的价值,下一次学习更容易动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