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过微信读书群,获得肖复兴老师的《我的有趣在无聊的日子里》。从书名就可以获知,这部散文集的主题是,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其中的乐趣,感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读了书中的几篇文章,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1.人要有梦想
《等那一束光》这篇文章,写的是自己的中学同学老顾对梦想的坚守。老顾和作者一起去北大荒插队当知青,又一起回北京当老师。在北大荒时,老顾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台照相机,背着去到处拍摄。
退休之前,老顾早早买了一辆四驱越野车,打算一退休就开着车,带着摄影器材去西藏。
因为老顾是单位一把手,后任总难以到位,因而在到龄后三年多才退休。退休后立马动身去西藏,终于到了梦想中的阿里,看见了古格王朝遗址。而就在他等着拍一束阳光照在远处寺庙顶上的照片时,天公不作美,厚厚的云层就是不散开。在等了很久之后,只好无奈地开车离开。
而在离开的路上,他总觉得那束光在追逐他,刺着他,便忍不住掉头又把车开了回去。果然,他看到了苦苦等待的那束光线。而这时云层正在收敛。他赶紧跳下车去,端起相机对着那束光连拍了两张,光线就消失了。其中的第二张,最成功也最具震撼力。
2.行动最重要
另一篇文章《年轻时应该去远方》,从儿子的一封电子邮件写起。儿子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作者,打算利用寒假从美国北方去南方旅行和考察。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一共写了三个人:自己的儿子;在柏林车站遇到的刚到柏林时只剩十美元,在德国坚持下来学电子的天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作者自己,在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年纪,北上到北大荒当知青。
每个人都一样,在漂泊中自然要吃很多苦,而就在吃苦的过程中,也才能品尝生活的一些滋味,积累人生的经验和智慧,最终得到宝贵的精神财富。
3.生活需要品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中,写了作者前后三次在北大西门不远处一家朝鲜小馆喝土豆汤的经历。分别是儿子出国前带她和爱人,他和爱人两人,再后来作者去中关村办事时一个人吃饭。
每次去这家小饭馆,吃的都是同一道菜:鸡块炖土豆汤;遇到的都是同一个服务员:一个胖乎乎的东北小姑娘。在对三次吃饭的不同情景,不同感受的细腻讲述和回味中,明显地传递出了一种情感,即对亲情乃至对与生命中每一个与自己有关联的缘分的珍惜。
其实,平凡的生活完全可以挖掘出快乐,人人皆可写散文将其记录下来。鲁迅先生说过:写散文其实就是和别人对话。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与作家不同的是,普通人缺乏对生活的仔细品味。如果能将想象或实际中跟别人分享的普通生活记录下来,便可以形成文章。
写作并不难,关键是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