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阅读,在头脑里形成足够多的材料,才能会说话;会说话,才能会写作;做笔记或写作时会查资料,阅读才更有效;说话有清晰的逻辑,才能读得好、写得好。 ——何伊凡 《知行力》
作为一个大学专业课老师,想要吸引学生专注于课堂,那么就不能简单地讲解教材,而是需要结合基础理论,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举例说明,这自然离不开大量的资料,资料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阅读与践行。其中,在阅读的时候经常会为了如何做笔记而苦恼,既怕笔记做得不够完备又怕主次不分,大水漫灌。
在《知行力》一书中,作者根据自己的心得总结了一种做笔记的方法,“三环套月笔记法”,感觉豁然开朗。其中三环,分别是指案例、金句与知识点,这三环是讲课和写作必备的素材,而“月”就是应用。
这种方法跳出原书的逻辑结构,也不是只着眼于记录内容,而是从读者如何应用的视角出发,把一本书的内容根据素材种类加以分类整理保存。
也就是说,把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拆开再整理。
那具体如何拆为己用呢?作者何伊凡给出了三个步骤:
首先,充分吃透书中的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面面俱到,仅仅抓住核心知识点即可;
其次,围绕每个核心知识点提炼出让人听了就不会忘记的金句;
最后,将书中对应理论的案例,换成你的案例、新闻中的案例或其他书中的案例,尽量不要用原书中的案例。
根据这种方法,我在阅读的时候,试着利用相关知识管理软件就一本书的内容进行拆解整理,阅读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变成了一种积累,与原有的知识经验形成有效的连接,进一步应用到工作与学习中。
好的方法可以进行不断的迁移,这应该是体现了作者写作的初心,重新定义成事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