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初中高中那时候自己特别喜欢看书。初三以前看的书很少,除了学校发的课外阅读,自己几乎没有主动购买过课外书,这也与当时我的经济条件有关。初三的某一天,同学带来了一本合订本的读者或者青年文摘,当时的我竟然看的如痴如醉,恍然间发现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看的文章,那时对那种勇敢面对现实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身条件的故事非常感兴趣。高中时期省吃俭用,手里略略有了点零花钱,而每到周六周日,学校门口会有卖盗版书的小贩,断断续续买了一些名家名作。高二时晚上为了看《围城》,等巡楼大爷走了以后,跑到厕所,借助微弱的走廊灯光看,结果导致眼睛度数急剧增加。
那时候学业紧张,看点课外书都是挤时间,有时候入迷看的忘了时间,可能一晚上的自习就没学习,睡觉前突然想起还有作业没做,弄的一阵心惊。虽然如此,读书的劲头有增无减。可是,到了大学,时间更充裕了,读书的劲头却日益消减,大一大二还能看点,后来就几乎完全扔掉了。现在,能翻开看的,就剩专业书了,偶尔想到人文社科的书,却看不进去,这种状态太糟糕了!
前一段某电商平台图书特价,同学想买,就问我有没有需要买的,可以一起凑单。当时我说没什么要买的。后来这件事就一直在我心里若隐若现。仔细想想自己有多久没读书了,难道从现在开始就告别学习了吗?我还很年轻啊,难道都把时间浪费在游戏,网络社交吗?难道自己甘心变成那种每天刷刷微信微博的年轻人吗?自问越多,内心越虚。最后,我决定要让自己重新回归学习状态,把放下已久的书本再拿起来。
下了决心,反而能安定了。现在我打开书本,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专业书籍,都能静静的看下去。这种状态我很满意,要好好珍惜。我常常跟别人说,自己一直待在校园里,过惯了悠闲的日子,不知道珍惜时光,不知道充分利用时间。读研究生时,班里有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几年后又回校园读研的,他们的状态跟那些直接读研的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看别人忙碌,自己若是心安理得的继续悠闲,将来自己肯定被远远的甩开。这个道理我早就明白,却一直不愿改变。
借着读书这个契机,我要让自己进入努力奋斗的状态。改变过去懒散的毛病,每日做好规划,把时间充分利用,付出总会有收获。相信当我们默默努力了很久之后,回首往事,定会为曾经努力的自己而会心一笑,也许,那时候收获已经不重要了,心理上的满足,比任何物质形式的回报都要重要。
松松散散写了一堆,算是自己开篇了,以此为起点,开始我的读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