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有多长时间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写自己的东西,确定地说,应该是高中毕业以后,是的,十年没有认真写下一篇文章了。无意中在一位导师的朋友圈发现“简书”这个APP,希望可以记录下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一些中的些许感悟,或许称不上文章,但对于喜欢分享的我而言,肯定是一件好事。希望各位大师们手下留情,多多指教。
我是一位国有银行客户经理,从业5年。5年时间,我从最初的柜员转换到客户经理,这期间收获了许多,同时也付出了许多。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许多变化,不只是脸上的皱纹,还有心里的变化。每天的工作可以用三个字形容:多、杂、乱。我就是那种嘴里一直喊着辞职,又一直没有辞职的人,心里满满地负能量。上周,分行组织客户经理进行培训,主要课程还是围绕营销技巧方面,同时参杂着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教我们去发现问题的正向性。今天开始,我希望可以从老师提出的方法,慢慢修炼自己的内心,多发现问题的正向性,提升自己正能量。
今天是周日,喜欢睡懒觉的我被一个客户的电话吵醒,心里满是烦躁地睁开眼睛看是谁的来电,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居然是一位老教授的名字。
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也是我的老乡,他每年都会抽空从北京回来探亲。去年初冬时,他来到我们网点取现,那时我们已经准备送钱箱关门,告知他现已不能在柜台办理业务,请他到自动柜员机办理,老人说,他不会操作,我便带他到柜员机前协助他办理。办好后,老人非常激动地称赞了我,这种称赞于我而言已经显得非常平常。老人准备离开网点时,他递了一张名片给我说,有机会去到北京随时联系他,叫我忙完可以加他微信。下班后,我通过手机号加了老人微信,自从第一次几句寒暄后,便没有经常联络。
我是一个跟容易被情绪左右的人,以前的我,也喜欢在朋友圈发泄自己的情绪。让我感动的是,老人在看到我发表的负能量后,经常像朋友一样开导我。
今天在电话里,他像一位智者一样,关心着我的工作,关心着我的想法。用他的智慧和经历引导着我,每次跟他交流,我感觉醍醐灌顶的同时也感慨万千。
对于网络高速发达的今天,这种来自陌生人的问候,显得如此难能可贵。
我感慨于我的职业:
它虽然每天让我抱怨不断,但也收获很多温暖。我应感恩它,因为它,我认识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他们总在激励着我,变成更好的自己。
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而我们,更多应该看到它好的一面。
终于鼓起勇气写了一篇流水账,明显感觉到自己写作水平已经退化到小学时期,些许焦虑!
且行且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