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昨天回老家参加婚礼顺便回我家看了看我父母,跟妈妈聊天的时候,说起院里种的菜很好,绿色无公害,妈妈抱怨说菠菜长的不好,说是当时翻地的时候不够深,地下有草根,我顺嘴说了一句,你怎么不叫我哥哥来帮你掘一下地。妈妈立马说,人家忙的不行哪有时间过来,我一听就感觉不对劲,问怎么了?妈妈抱怨说我哥哥好久没有过来家里看他们陪他们聊天了,其实每天在村里街上能碰到,能见到我爹在街里坐着玩,只是没有专门来家里聊天,我妈觉得哥哥应该定期回来看看。
身体感受:当妈妈口气不对时我内心一紧,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
情绪感受:妈妈不高兴我立马感觉到不舒服。情绪有些低落。
勾起了小时候的伤痛:小时候父母因琐事吵架或是妈妈觉得受爷爷气后,就不高兴,抱怨爸爸,家里的空气一下子就凝结了,感觉非常压抑,特别害怕妈妈不高兴,因为有可能的结果是家会散。
限制性信念:妈妈不高兴,我就不应该高兴。
临在后看到的真相:妈妈没有不高兴,只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一下对哥哥做事方式改变的希望。妈妈希望哥哥像弟弟一样,只要出车一回家,第一时间到我妈这边看他们,陪着聊天等等。希望哥哥也常没事到他们院看看陪陪他们,妈妈认为哥哥在一个村住着就应该这样。哥哥不爱表达,不喜欢说话,以为他们两个身体没事,每天在街里能碰到,也没啥要说的,所以也就不再特意来看,真要有事安排一叫就到,并不是哥哥不愿意来看他们。
可能的选择:妈妈的情绪是她的,我不能被她带走。我跟妈妈开玩笑说,你可以跟我哥和我姐提明确要求,要求他们两个每天或每两天必须有一个人过来转一圈,陪聊或问问有什么事,没事也要这样执行。妈妈听我这样一说就说也没必要这么频繁,偶尔过来转转就可以了。我觉得他(哥哥)应该知道。我说,你的想法别让他们猜,直接表达下命令就行。妈妈听了笑着说,其实都很好,只要下命令都听,是我想多了。看着妈妈开心了,我们也就放心的离开回石家庄了。
快送暖气了,月底前再回家接他们来石家庄过冬。其实两位老人有四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只是有时候自己在拿孩子比较,让自己心里不舒服,当从内心接受孩子是不同的,各有各的孝顺方式时,也就慢慢平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