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的CEO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找钱,找人,定战略。
说来简单,一旦落到具体的操作中便是困境重重,有很多额外的评价,更有许多额外的事务会带来影响。如果从具体的角度来看,当代最伟大的CEO莫过于史蒂夫乔布斯或者杰克韦尔奇,但事实上这两位CEO更像是产品经理,另一位则更像是管理大师。
回到最重要的三件事来看,似乎应该有更契合的人选。这方面,威廉·桑代克的《商界局外人》提供了另一个角度:根据给股东带来的收益来看。事实上道理就这么简单:找钱是找股东,那么,一定得让股东满意;找人是找人才和协调人才,让人才们能一起共事;定战略则是找好方向,让前两件事合在一起能实现增值。而这本《商界局外人》作为一本实际案例分析的作品,从新的视角提出了伟大企业家所需要的能力——资本配置。
这确实是一本很有洞见的书,尤其是为CEO的核心职责进行了重新定义。简而言之,CEO核心要做的是资本配置,将资本合理调配并分发以获得增值,所以,需要以一种“局外人”的姿态来运作企业,而大多数CEO做不到这些的原因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运营上,当然这无可厚非,也不乏出类拔萃之士,但这其实应该是COO来抓的事,CEO陷入其中往往就难以获得跨越,更容易陷入迷局里。
这里就涉及了一个人才匹配和运行机制的问题了,书里没有详谈,因为这是一本讲商界“局外人”的书,只用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概念来做了诠释——其实就是不靠自己来管,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一起朝着共同的方向去奋进。
认真读完书中的各位“局外人“的故事,会发现他们大多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非常低调、拥有长远的眼界、建立独特而符合战略的标准。这些特色其实是投资高手所需要的。而事实上,书中作为案例的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每股收益,都是靠投资获得的(回购股票也可以看做是投资自己的公司)。这又回到了常识:投资收益本该更高。
像投资一样的去做企业、去管公司,才能获得高收益,这是《商界局外人》给出的建议。去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不断创造,避免大权独揽的效果,找到并信任优秀的管理者,在此基础上以资源配置的方式进行协调,选择投入或者放弃:
可以像汤姆·墨菲一样在其他方面极端节省,但对于有价值的并购则毫不手软;可以像比尔·安德斯一样通过大规模的出售业务、裁员来进行止损,然后聚焦业务;更可以像约翰·马龙一样运用各种杠杆进行扩张,然后再把公司以天价卖出;当然,还有著名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CEO沃伦巴菲特,已然被尊称为神人。这些以投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CEO们以他们的超乎寻常的战绩直接摧毁了很多偶像,关键他们大多还如此低调。
其实,真正考验理性的一定是投资,真正把公司量化、资产化之后,建立一套方法论来进行评估,在数据的支持下进行决策,往往行之有效。只是在很多时候,公司的领袖由于陷在具体的管理之中,参与了创造和建设,注入了太多感情,往往就难以再进入那个“投资“的角色里。这方面,作者在最后总结的八大要点和工具清单成了非常实用的工具包——好好算一算,值不值得马上知道。
就像巴菲特那句最经典的话: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知易行难,要做到如此,就必须成为一个“局外人“,因为只有“局外人”才可能真正的识别出“别人”的状态,从而做出最好的选择。
当CEO管理企业的是极少数,但关键还在于心态。其实谁都可以是自己的CEO,那么,如何获取资源、建立联结,找到方向和目标,不就是:找钱、找人、定战略吗?那么,你能不能以“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看自己,来进行算计和安排呢?
这,其实是更多人可以却始终没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