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天敌》
1.一所学校的特色是需要实践和时间的。“实践”意味着特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申报”出来的;意味着特色的形成需要历史的积淀,哪里是可以事先“申报”的?
2.真正的名校,既是实践的结晶,也是时间的积淀。所谓“三年建成”的“名校”,这样的“名校”和催熟的“速成鸡”有什么区别?
3.学者张文质有一句话,平易朴素而意味深长:“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佐藤学谈到教育变革时这样写道:“它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可惜,这些符合教育规律的话,今天似乎没多少人听得进去。
4.教育,不能走捷径,不能投机取巧,不能幻想“亩产万斤”“一夜暴富”,而是要根据其特点,面对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是常识。教育,就是不喊口号,不贴标签,不唱高调,不夸海口,不吹牛皮,每天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备课,认认真真地带班,认认真真地和孩子谈心……这就是朴素。
二、《未来,教师会消失吗》
1.几十年前,“家教”这个词是“家庭教养”的简称,其含义是一个人来自家庭教育的良好修养;但现在,“家教”这个词是“家庭教师”的简称,就是补习功课。从“家教”词义的演变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来指向人格的“教育”是怎样沦落为赤裸裸的“刷题”的。
2.但教育本身并不只是灌输知识和传授技能——知识和技能在教育的过程中都是人格的载体。真正的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引领、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引领……
3.教育是指向人的灵魂的。所有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人格形成的渠道之一,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渠道。
4.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关于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事关灵魂,岂能交给没有灵魂的网络与机器人?
5.教育承载着价值,凝聚着精神,体现着人性……岂能只是冷冰冰的知识。我再次强调,学科教学是为人格培养服务的,而不是相反的。以教学代替教育,正是现在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有人将其概括为“教育的教学化”。
6.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7.只要教育的目光永远投向“人”的心灵,教师永远不必担心被科技淘汰,教育也必将永远处于时代的最前沿。
阅读感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慢的艺术,是静待花开的艺术,是潜移默化的艺术,如果教育一味追求急功近利,就像李老师所说的“速成鸡”一样,短期看“很实用”,长远看有利而无害!
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对孩子保持足够的耐心,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力争关注每一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样的教育者才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甚至永远活在了孩子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