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前面的文章里,我们见到了许多的能相名将,也见识了很多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将才。在本节故事里,秦昭襄王时代的名相范雎终于出场了,同为基层公务员,让我们通过范雎曲折的仕途,看看他是怎样被人诬陷、被人赏识。也通过他的故事,侧面了解一下当时魏、秦的政治环境。
自译部分
魏冉向秦昭襄王推荐客卿灶,命伐齐,占领刚邑(不明)、寿邑(不明),以增加自己的封地陶邑(山西永济北)。
最初,魏国人范雎跟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欣赏范雎的辩才,私下赐予他金、牛、酒。须贾认为范雎是因透露国家机密才得以赏赐,回国后便将此事告于魏相魏齐。
魏齐大怒,在宴会上鞭笞范雎。以至于范雎的肋骨被打断,牙齿被敲烂,晕倒在地,奄奄一息。魏齐发泄完怒火后,令人用竹席把范雎包裹起来丢入厕所,并公然让醉酒的客人在范雎身上擦尿继续侮辱。通过这一番折腾,魏齐警示众人出国后把牢嘴门,别瞎说话。
范雎悠悠醒来,看到外面有守卫,便对守卫说:“求求你救我出去,我必有厚谢。”守卫心动,于是询问魏齐是否可以将厕所里的席裹尸扔掉处理。当时魏齐已经大醉,便同意了守卫的建议,这样范雎才得以脱身。当魏齐酒醒,对当晚扔掉范雎的决定十分后悔,便下令通缉。
范雎在脱身当夜,身心俱疲,无法远逃,幸运的是,被魏国人郑安平施与援手,将其藏匿在家中,并更名为张禄。就这样,范雎胆战心惊地在郑安平家中疗伤度日。
有一天,秦派谒者(礼官)王稽出使魏国,范雎感觉到转机已到,便乘夜觐见王稽。王稽见范雎颇有才能,便把他秘密载回秦国,并向秦王举荐。
读书笔记
1、在范雎出场前,司马老先生先做了一个铺垫,其实在之前的故事里,我们并没有过多地了解宣太后和秦穰侯魏冉在秦国中的作用,更是看不清秦国的政坛到底是秦昭襄王说了算,还是他们仨共同协商。
而在范雎出场前的一句话,类似于出场白,说穰侯魏冉向秦王举荐人才,攻击齐地,以壮大自己的封地。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不一般的感觉,虽然刚邑、寿邑在哪并不清楚,齐地领土与陶邑(山西永济)又似乎离的远了些,但这种举动,向我们昭示了穰侯在秦政坛的地位。
2、范雎又与商鞅有些类似。在一开始,在魏国做着一些幕僚工作,期望有一天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君王的赏识,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可惜的是,他们都跟错了人,商鞅跟着公叔痤,建言君主杀了商鞅。而范雎跟着须贾,被出卖,甚至被折磨凌辱。所以结合前文田单与赵奢从基层提拔的经历来看,除了默默工作,有才谋,关键时刻能漏一手,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跟对领导,选择正确的平台。
范雎是目前来看,在向上爬的过程中,受难最惨的一位,张仪在去秦前,只不过是在楚国被侮辱为小偷,身体心灵未收到实质性的伤害。而范雎作为一个男人,确是在鞭打与尿浸中度过。
他也许已将仇恨当做自己上进的药引,就如同经历国仇家恨的燕昭王。
3、魏国简直是放走人才专业户,人才上升途道乱起八遭。领导干部不是妒能,就是虚伪。魏齐作为一个国相,竟然在没调查清楚原因情况下,为了昭示自己的忠心爱国(惩治人之前虚伪地举办酒宴),就对一个下级官员动用私刑,也许他已经把这事当做一出戏,当做一种玩乐,也许在专制体制下,下级官员的命在他眼里只为草芥,这种自上而下的腐朽昏庸,也难怪魏国实力江河日下。
而我们回看秦国,从军从政的优秀人才,多少是别国赶过来的,多少是客卿。人才是立国之根基,这样吸引人才的手段,秦国难道不会优秀起来吗?
当然,我们这只是以果推因,甚至历史的细节我们都不清楚。但是我们看到了两国对人才的习惯做法,秦国是见了有才之人就往回拉,魏国是根本不去调查人是否有才,或有才了也只是打压,就能粗略判断两国对人才的吸引力。
4、本文出现的几个人,其实下场都不太好。魏齐后来被逼自刎,郑安平被范雎举荐做大将军,不料最后投敌,而范雎因为郑安平的投敌行为,黯然退出政坛。真是缘分将大家聚在一起,不管有仇有怨,都种了因。最后都会因为缘分使然,大家一起吃这个果。
5、关于范雎后续是怎么得到秦王欣赏的,我们下节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