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料到,开学首日,儿子就把我气得不轻。
事情得从儿子对老师的不当行为说起。上个学期,政教处常规检查学生是否携带危险品入校,老师收走了炳仁的剪刀,当然,被收走剪刀的不止炳仁,还有其他同学。当时老师向炳仁承诺,第二天就还给他。
可到了第二天,老师忙忘了这事,这也能理解,毕竟琐事繁多,人难免会忘事,我自己就常常这样。但炳仁一直记着,所以他径直去讲台拿回了自己的剪刀,只是剪刀套不见了。
今天开学第一天,他就跟老师翻起了旧账,老师自然是有口难辩。炳仁满脸不高兴,老师留意到他的情绪,便说会联系我。随后老师联系上我,我心里清楚是儿子做得不对,赶忙安慰老师,说中午放学就给孩子做思想工作。
没成想,我从饭堂打饭回来时碰到了老师,她说自己赔了炳仁一把剪刀。还没等我多问,就看见炳仁满脸笑意地走过来。这可把我气坏了,儿子太不懂事了!老师看孩子不开心,咽下委屈,自掏腰包买了新剪刀赔给他。我的儿子,炳仁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不过在外面我还是得给孩子留面子,打算中午回家再好好和他谈。那些在乎你的人,都是真心爱你的人,儿子怎么能这么得寸进尺,让老师赔剪刀呢?
从孩子的角度看,他觉得理所当然,毕竟老师答应还却没做到。所以老师带他去买了剪刀后,他心满意足。但从我的角度,孩子太没度量、太较真了。做人要是没格局,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以后步入社会可怎么立足。
情商教育,关键在家庭啊!
吃完午饭,他就出去玩了。我跟他说我今天累了,洗完碗就回家睡觉,让他别跑太远。可等我洗完碗,孩子已经没影了。出门遇到个小孩,一问才知道炳仁在一栋那边打羽毛球。我找了好一会儿,才看见他和同学在一起,赶忙大声喊他。这小子却装作没听见,和同学上了楼梯。我又喊了一次,心想他知道我找他,很快就会下来。结果我在后门等了好久,直到门卫要关门了,还不见他人影。
我决定先回家,但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在瑟瑟北风中,等到一位有钥匙的老师,我又进了校园。这次看见他在看同学和同学妈妈打羽毛球。
可能是我脸色不好,炳仁一看见我就跟了上来。我强忍着怒火,不想在大街上发火,打算回家再说。可当我说“你既不珍惜自己的时间,也不尊重我的时间”时,他竟然回我一句:“你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人,你的时间有什么宝贵的?”这臭小子!我为了节省时间,把长发都剪了,剃成光头,他还这么不把我的时间当回事?我气得都想抬手揍他了!再说,我怎么就成“好吃懒做的人”了?
或许是因为他爸爸工作太辛苦,天天早出晚归,相比之下,我好像“无所事事”。而且他爸爸做饭好吃,炳仁喜欢吃爸爸做的菜,我做的他就不怎么吃。所以通常是我先把饭做好,菜洗好、切好,等他爸爸回来炒菜。
还有个重要原因,我早起看书的时候儿子没瞧见,他看到我的时候,我常常在手机上写作。我写文章喜欢一气呵成,所以那时很少陪他玩,时间一长,他就说我又在写“破文章”。我偶尔也会吃点小零食。但这就能说我“好吃懒做”吗?活了几十年,头一回被人这么说,还是自己七岁的儿子。
其实这还不是最让我生气的,最让我气愤的是他不尊重我的时间,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教育,是对人灵魂的塑造,而非知识的简单堆砌。想要提升人的认知,需要用爱沟通,但有时候,爱反而会成为教育的阻碍。观察木头的横截面,能看到年轮,从年轮便能知晓一棵树长成大树有多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更是难上加难,或许在如今物质充裕的社会,这种难度愈发凸显。
教育不是控制,不是因为我是大人、他是孩子,他就得听我的。他有思想、会思考,但人的本能是自私的,所以他的思考难免带着本能的幼稚和以自我为中心。教育也不是改造……教育究竟是什么?有时,这真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好在我跟儿子说了我对“赔剪刀”这件事的看法后,他理解了老师工作的不易,还说明天让我陪他去给老师道歉,把买剪刀的钱还给老师。
这次与儿子的冲突,恰似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家庭教育的复杂与微妙。在孩子成长的漫漫长路中,类似的磕绊与矛盾必定还会频繁出现。身为家长,我们不单要教会孩子分辨对错,更要引导他们学会理解、尊重与感恩。这一场风波的平息,并非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往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在爱与规则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助力他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个内心充盈、品行端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