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处处“内卷”当下,在这个微信群“过载”的时代,线下书友的见面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在共读会,读书是所有人的热爱,但是我知道,在成年人的世界,占用一个周末的下午,在一个空荡的创业园,去听一个不知名的陌生人分享,去和素未谋面的所谓“书友”聚会,开展一次毫无现实利益纠葛的交流有多难得。
3月下旬,江南午后,苏州园区斜塘青创工社,6个“读书人”沉浸式开展了一次面对面、心与心的深度交流。
此次活动报名一共9人,最终有3位临时请假,最终只来6人。我完全理解,加班和带娃才是中年人的周末日常,抽出宝贵的半天时间来参加活动的绝对是“真爱”。人少毕竟也有人少的好处,除了我的分享,6个人可以充分自由交流,每个人都机会讲出自己的故事。
最令人感动的是从上海赶过来的木木同学。木木同学是一个文静斯文的女生,安静中蕴含着一种柔软的力量。她对苏州十分熟悉但目前长居上海,愿意乘坐高铁花费数小时往返,完全是出于对读写的热爱。她也是我们这群人中加入共读会最早的同学,在上海组织过线下活动,近两年一直在共读会线上和线下的活跃,足以证明瘦弱身躯下蕴藏的巨大能量。
来得最早的同学是云龙同学。其实从高新区一路乘坐地铁到园区的桑田岛,路上花费时间也要超过1小时,往返两小时,不比从上海过来少多少时间。云龙明显是个性情中人,直爽而和善,在活动开始前他一直用着笔记本电脑,因为工作是网络游戏相关领域。云龙经历颇为传奇,他自幼失去父母独闯世界,在游戏过程中认识了现在的“网友”妻子,一己之力从外地闯荡苏州。这样一位经营游戏领域的自由职业者,却对读书成长情有独钟,有时候甚至边玩游戏边读书,还曾经和朋友一起组织读书会共读中英文对照的《道德经》。
春芳是去年苏州线下聚会见过面的“熟人”。春芳人如其名,说话总是带着微笑,透着热情,光芒绽放。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照顾子女的压力极大,我能想象她为了参加活动克服了多少困难。春芳是去年线下见面后,在共读会内成长最快的同学。她说上次的共读会线下聚会给她带来了极大能量,特别是听了我的分享后决定全力身心投入读写,此后先后担任了密探、带教、大内密探等,深度参与了共读会的好多活动,写出很多卡片,也得到快速成长。她还拿出我上次推荐的《卡片笔记写作法》,说正在阅读,感悟日深,让我喜慰之极。
另外一个“熟人”是浩君。浩君话不算多,属于低调沉稳、安静内敛的儒雅型。他是唯一参加了苏州三次线下活动的同学,行动力拉满。感觉浩君比较“慢热”,说至今只写了三十多张卡片,还没有参加卡文营。他事业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安逸,觉得日子过得有些平庸,希望能有一点突破。
最后一位紫薇同学也是热爱线下见面甚于线上的人,热情开朗,愿意表达。她听完我的分享后说感觉收获很大,因为很多点都能引起共鸣。她的发言也最积极和感性,我能透过她的话语能感受到那份收获的欣喜,也感受到了她生命中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读书·觉醒·成长”,这是我定下的本次读书会主题,也是一次我一年来在共读会的成长成果复盘和展示。这次分享我准备了很久,写了1万多字的逐字稿,浓缩了一年来的读写精华。事后,几位同学不约而同地都提到,感到了我的“能量”和“状态”,说我分享的时候应该是进入了“心流”。
我得承认讲到后面有些“自嗨”,强烈的“分享欲”让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层次空间,有些过于投入和忘我了。好在我的分享是真诚的,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至于有的同学居然说我的风格有些像古典老师,这绝对是对我的最大鼓励。
当然有些同学也善意地指出了我分享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不必太强调这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应该更大胆自信一些,过于自谦的表达其实并没有实际意义。此外大概过于沉溺于自己的“心流”之中了,如果加上一些有效的互动效果可能更好。
通过深度交流,我也明白了所有人的困惑。大家都是极度热爱阅读的人,却缺乏足够的阅读深度和思考深度,难以长期坚持读写和保持驱动力,正如我在分享中所讲,没有做到“读写一体”和“知行合一”。
这也坚定了我做“读写产品”的信念和决心。我要把自己的所学、所感和所悟,融合输出、精心打磨出一套可以帮助更多人觉醒和成长的“产品”来。把“”读写·觉醒·成长全景图”、读写炼晶术“四大心法”(主题阅读、卡片笔记、图形思维和故事表达)以课程、训练营、直播等知识产品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用线下加线上的方式聚集和帮助更多热爱读写的人。
让同频共振的人,在觉醒成长路上,通过修炼“读写绝学”,跳起美丽的“双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