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晚时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我,我有一只猫,还有一支笔
01
第一次接触《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我上初一的时候,对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故事里那些朴素的农民和没完没了的鸡毛蒜皮一点都算不上新鲜。
所以在耐着性子读了十几页之后,我就没有想要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和冲动了。
那个时候我更加喜欢和向往的,是那些辞藻华丽的伤痛文学,大概那些没有到过的远方总是更加的迷人,只有未曾经历的才令人向往。
如今我已经有了一点点生活的阅历,当我偶然间再从书架上翻开这本已经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的书的时候,不过短短的几分钟,我整个人就被完全的吸引了进去。
不同的年龄,读同样的故事,产生的,却完全是不同的心情。
世界还是那个平凡的世界,但是我却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发现了一些不平凡的人。
尽管生活的苦难从来未曾放过他们,但是他们依然在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他们身上对待美好的向往和热情,深深的感染着我。
人大概一生中都要经历三个阶段才能真正的走向成熟:第一是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生来就不平凡,第二是发现自己根本影响不了这个世界,认识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第三是在认识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之后,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最原始的期待和热情。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也未必能抓住人生中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但是无论身处何地,我们总该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
哪怕这样的努力没有意义,哪怕这样的坚持周围的人都不认同,坚持本身,就是意义。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我们除了奔跑没有其他的选择。
02
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人觉得《平凡的世界》没有什么艺术性,甚至没有多少文学性的评价,很多知名的博主对这本书侃侃而谈,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一条一条的列下了它的七宗罪。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懂文学,也不懂得文学性和艺术性需要怎么样在一部作品里去体现,但我认为这两样东西并不应该成为决定一部作品好坏的主要因素。
一本书,处在不同的年龄就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不同的人,感受也会完全不同。这些,跟我们个人的阅历有关系,并不单单是一部作品能决定的。
作家也是人,所有的人创造出来的东西都难免会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无论是顶级的大师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没有办法完全避免。
也许《平凡的世界》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众口本就难调,即使它有瑕疵,那也是瑕不掩瑜。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主人公少平对于苦难的认知,也只有路遥把苦难变成了哲学。
艰难和困苦并不是那个年代独有的东西,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需要做好随时面对苦难的准备,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既然逃避不掉,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一种心态来面对苦难,我想这本书里你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生活没有出现奇迹,少平拼尽了全力也只是站到了别人的起点上,做着不见天日又苦又累的工作,晓霞那么美好的一个人,那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一瞬间就变成了那场肆虐洪水的战利品,少安没能走出双水村,没有脱离生他养他的黄土地,润叶也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爱情,而是选择接受了命运,接受了她没有那么爱的李向前。
这些,都是我们平常人的生活,是我们不愿意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每一个残酷的未来。
如果说这样的作品缺少艺术性,那么只能说我们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的大多数人,都缺少艺术性,生活的沉重,让我们慢慢的麻木,让我们常常看不到希望和未来。
03
如果我们希望从一本书里,就窥见整个世界的全貌,显然不太现实。
我们读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找到精神上的慰藉,得到心灵上的鼓舞,我们未必需要那些伟大的人教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我们渴望的,是从他们的人生里找到努力向上的意义。
生而为人,向上生长,永远朝着月亮出发,即使最后不能到达,也无愧活过这一场。
任何东西都不应该被神化,每本书都有它的伟大之处和它本身的局限性,但是只要它能让我们对生活燃起热情,让我们不至于被苦难压弯了脊梁,让我们即使身处绝望依然能心怀希望,那么它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这一点,《平凡的世界》做到了。
-END-
配图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