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李娟丽高级六期/分享508天/2021.05.18周二/第1000.1001场(上两周累计15场/本周3.4场)
一、约练学习
1、观察员:善良的人,总是看重亲情,看重友情,遇到什么事情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帮忙。但是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好意思打扰别人把亲情永远放在第一位,宁可让自己委屈求全。夫妻互动交流有一些情绪,很多无法达成一致,很多的憋屈无处可说,那是什么让自己愿意去心疼关心爱人?
2、咨询中会遇到来访者毫无方法,也找不到一点动力的感觉,反复强调你要给我一些有用的方法,而且非常焦虑迫切。这个时候非常考验咨询师,如果能稳稳的陪伴来访者,不被来访者的情绪和问题困扰,就不至于一头扎进解决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而是可以很冷静的邀请来访者一起来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自己是什么感受?自己希望的样子是什么?咨询师的稳定会影响来访者慢慢地走出焦虑情绪的泥潭,也就有了思考分析能力。
二、高六复盘学习摘录:
孙老师:
1,首先看到这个团队的作用,看到大家都约练那么多次,尤其是娟丽老师,需要向大家学习。
2,今天我报的那个案例的来访者他中间停了几次,今天又来了,他亲戚一直跟我说了好几次一直想来,我自己就会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是很有迫切的想要去调整自己,或者说有想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目标。
但是来了之后,我就问:“咱今天聊点什么对你是有帮助的?这个孩子跟我说,我没有什么想聊的,只是觉得好长时间没来了,我就想过来聊一聊。
我追问一下,他说:我就是想你了,我就想过来聊一聊,但是我觉得我现在的状态,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启示: 1),自认为不收费我按正式的咨询做,但是在来访者那里好像不是。他好像就不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式的咨询。
2),告诉当事人:如果你觉得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我再给你推荐别的咨询师。
3),如果说咱们作为朋友的话你要想来,那就有时间你就来,我们再聊。
3,很大的提醒: 我会发现自身能力还有这种设置非常非常的重要。
4,人情世故的社会有的时候不太好拒绝但确实是我们只能去聊一聊。
5,我自身可能太想做成一个正式的咨询了,但是它其实真的很难做成一个很正式的这样的咨询。
6,最大的触动: 提醒自己注意在以后的咨询当中要去避免这种双重关系。
严格按照那种自身的能力和咨询设置的要求去做。
李老师:
1,我的两个舍弃: 首先舍弃了网络平台上做咨询,特别是昨天听完刘老师讲课之后,对文字咨询,语音咨询有了新的认识。
平台咨询容易破坏咨询设置,自我觉察做咨询的过程中对方容易要建议,为了得到好评,内心不由自主的会讨好,对他们帮助好像都不是太大,对于我专业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偏。
一个作为督导条件免费的要约10次咨询的舍弃,因为我和她一起学习过,对于双重关系我有了严格的遵守。
2,觉察:你和一个人如果有交集的话,你就要放弃了。
3,不为了找案例而去做案例。
4,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利用时间学习,约练沉淀自己,让自己在这个专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5,另外,家人朋友对于我做个案转发朋友圈,也很感动他们的支持。
李老师:
因为高级班学习有想要去督导:
1,方向性,
2,来访者到底是舒服不舒服,是有收获没收获?
3,思考语言再言简意赅一点,不要啰嗦,那么多废话。
4,让来访能有高效的咨询。
肖老师:
1,开口有益,最大的收获: 现在是不管对方他是什么样的状况,什么样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情绪,我那个不确定感好像降低了,感觉到不是为他处理问题这个事对我来说触动蛮大的。
不是为他处理现实中的问题,但是了解问题的过程当中更加的能够知道怎么样去接,或者是说能够敢于去接长程的咨询。
2,从无到有从,从慢到快,从不敢要慢慢的放开,包括也能够去接纳来访。
情绪,状态让自己能更稳。
不能一直陪着她解决问题而是要助人自助。让他看到他自己的模式,让她看到他跟别人相处的模式,互动的模式,他跟自己,他跟别人的关系,自己的关系,包括一个系统观,家庭的关系或者是他工作,生活方方面面。
感觉自己豁然开朗,面向视角一下子打开了好多,看到了更多就是无论是观察他这个人,无论是人性观,无论看我们自己,似乎更接纳了。
就是看到的都是风景。
3,助人情节,咨询伦理坚守,双重关系有意识觉察。
不太会拒绝,慢慢修炼自己这一块。
一个双重关系案例没有去申报,但是自己特别的安心,特别的安静,就是说纯粹,让自己走得更远。
想要更加长远,那就需要舍弃,也是一种得到。
4,能够去更加的澄清,更清晰了一点,找他的资源,能从他不同的面,呈现出来的没有呈现出来的,显性的隐性的。
5,他是他解决问题的专家,我们不把自己放在专家的位置上,怎么样让他自己就是成为他自己的专家,要相信他自己带着问题的答案。
尚老师:
1,首次咨询时间1.5…2个小时,有利于收集资料,也方便当事人倾诉自己。
一个小时首次咨询效果有可能出不来,有可能来访会觉得没啥效果,会可能就会脱落。
2,如何辨别哪些是人格障碍?有过幻听有过幻觉,医院给他诊断的是抑郁症,建议她找匹配的咨询师是否这样说合适?出现真正意外比如自杀,割腕,跳楼,咨询师如何规避这样的风险?没有机构怎么样才能规避这样的风险?
3,咨询过后三五个月后,他自杀,警察会不会找个咨询师?如果是咨询过后三五天,她有了意外,警察,法律部门会不会找咨询师了解情况?
张老师:
1,未成年需要家长签字。要有咨询记录,一式两份,一自己看,一是需要就是作为一个证据来证明我们咨询中间过程他说的是什么,我们讲的是什么,保留一份证据。
他真的是出现问题的话,我们做到了我们能做的就是。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2,如果要是在单位,在学校或者在医院话是需要给领导汇报的或者说要收住院的办法的。
3,有点不太正常,心理门诊精神科都有更专业的量表去筛查。感觉超出我们的职业范围的时候是需要绷紧这个弦儿,建议他去医院,而且这都是需要记录到咨询记录里边。
肖老师:
1,心理咨询是没有诊断的权利,但是我们可以去评估,看看他有没有那样的一个想法?他是怎么样?那你睡多长时间呀?想什么呀?有时候情绪激动想什么呀?糊涂会做些什么呀?就是看看他有没有就是做那些危险性。
记录他的电话,紧急联系人电话,,身份证复印件,签订不自杀协议。
不说他是什么症,牵涉到法律问题的时候,保护我们自己。
我们不确定他是不是这样的病,我们又没有这样的权利,万一他在这边加重了他的病情,或者说他没有去及时的检查,就怕我们陷到那个坑里了,所以说这做到自我保护,主要的是保护来访者让他能够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2,幻听他是听到别人议论他还是别的?他是什么样的?青春期阶段属于正常的一种幻觉他不是说精神病性的。
如果他老是觉得别人都在议论他,这个就要更加谨慎。
是不是要跟家长要聊一聊,看看他是不是有什么非常奇怪的行为。
3,说不匹配有没有意味着抛弃,语言上是否斟酌一下。
刘喜玲老师:
1,善于利用身边资源,如从每个角度学习每位老师的案例,而自己也遇到事情,喜欢求助,利用资源。
2,对长程咨询,增加信心,可以邀请来访做进一步咨询。
3,自己做个人成长,有自己的分析师,目前两三年。
4,如何邀请来访者继续做咨询?
答:咱们最近这一段的咨询哈,你也来了这么几次了,老师也看到你就是说是陪着你一起度过了这么长的时间,那么你也在从咱们在陪伴的过程当中你也承担了很多,那么你如果接下来要进入社会或者进入学校的时候可能还会遇到很多的新的问题,那么在老的问题过程当中,老师也看到你有解决自己有问题的一些能力,可是当如果说以后你再遇到这些老问题的时候老师不知道你是否还会再去很好的去处理啊,那同时呢可能还会伴随着一些新的问题出现,所以说老师希望你下次还可以继续来。
5,对于经济考虑,可以在时间上做调整,例如由一周换成两周,三周。
孙老师:
1,来访者是第1次和他聊,和他聊到最后,也因为时间的原因,他觉得应该是没有解决他的问题。
后来我就说:“如果要是你愿意的话,咱们可以就说啊,因为这个咨询他一次可能也,毕竟我们首次也解决不了,可能有太多的问题,如果你愿意的话哈,咱们还可以接下来再约,你看可以吗?
他说,可以,那到时候咱再约时间,他说了这一句话。
我说:如果可以的话,你看下周三还是这个时间怎么样?
这是我的邀请做咨询……要有自信约长程咨询
2,共情上没有刻意共情,目标清晰之后能够围绕着目标去进行。
对于一般来访和资深不同情况,是追随他去走还是能够把它拉回来,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
3,主动要求结案,因为我看他基本上也没什么问题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感觉好像也是稳步提升向她想要的方向发展,已经能够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而她也开始忙自己的工作了。
这个时候我就说:“我看你的状态现在越来越好哈,孩子也朝向你的方向发展,正常的咨询一个疗程大概是6次,我们聊了大概有十几次的时间了,你看如果要是可以的话,我们先暂停在这里,如果你有需要的话,到时候我们还可以再联系。”
4,如果是疗程结束之后,她有需要的话他应该会再找你,如果没有需要的话他可能就不再找你了,对于是否后续咨询我是这样认为的。
张老师:
1,约长程咨询:“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六七年了,今天再一次拿出来,因为时间关系,一次也看到不彻底,你看要不要咱后续的每周一次进行持续的约练,你看怎么样?”
2,我们常常之前做不下去就是压根我们就没有想到要把它给做下去。
3,对于具体的目标需要澄清进一步的去看我们要聊的目标是什么这样的。
4,案例报告书写的梳理约练,发现每一个小条里边都有值得我们去仔细的探讨,报告案例的模板去仔细研读。
5,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问他的感受或感觉?
孙老师:讲出来事情之后,充分的叙述之后,刚开始的时候要用多方面去了解,了解问题,了解情况,在他说足够多的时候去问,情绪宣泄的差不多的时候或者是问问题差不多的时候。
尚老师:
1、她在意的地方,在意的点,她谈的时候就是要捕捉到她在意那个点,比如说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别人不理或者她谈到的就是不理解她,让她很难,然后在这个时候就谈她的感受和想法。
如:她感觉到不理解她,他那么做了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呢?你内心又想到了些什么?
有可能她在意的是这个别人不理解或者是在意的就是别人指责和批评她,这个时候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啊?让她多说一些他的情绪状态,便于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2、捕捉来访者的目标,目标肯定是来访者的不是说我们自以为的。
让他去说,让他去谈,比如说他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他觉得确实很难受,他觉得很想让他人际关系很融洽,像其他同学一样能亲亲热热,亲亲密密的交流,这个可能刚开始他没有说他想要的目标什么?他谈的都是他的烦恼他不能怎么怎么,那我们就不揣测他的目标是什么?
当然我们内心可能会从他的外在语言的一个表达我们可能会给她一些就是假设,可能她属于哪方面的问题,然后再去具体化。让他举几个例子或者是谈一些细节,谈一些就是他非常在意的场景,然后再一次的去锁定他最在意的那个点儿,再就问他,我怎么帮助你呢?
有大方向,有目标,接下来谈,能让他透彻理解或者是接下来能做到的一个行为或者是一个认知的改变都可能做一个目标。
三、后现代主义
二十世纪的文化经历了三个时期: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以艺术为例,前现代主义把作品的意义置于作品之外,艺术家通过作品反映某种社会现实; 现代主义把作品的意义置于作品之中,作品除了自身以外并不反映别的事物; 后现代主义把作品的意义置于作品与观众之间,不同的观众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aaa心理治疗也经历过三个时期,
前现代心理治疗以症状为中心,以消除症状为己任;
现代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而不满足于消除症状;
后现代心理治疗以治疗关系为中心,否定了治疗师的权威性。
与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理性中心主义、反逻辑中心主义、反男性中心主义、反西方中心主义、反能指中心主义,概括起来就是反中心、去中心、无中心和多中心。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