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房价居高不下,上班族的通勤时间越来越长,工作时间却有增无减,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寥寥无几,不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挑战,而且用于充电学习和提升的时间愈来愈少,个人成长发展后劲自然受到限制,长此以往的奔波劳碌,身体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
据《经济日报》报道,全国十大城市中,上海和北京平均通勤时间接近1小时,其他城市均在40分钟左右。从极端通勤人群平均时间来看,北京和上海依旧高居榜首,极端通勤平均时间超过1个半小时,其他城市约在60分钟到80分钟之间。
另据有关研究确切表明,在奔波途中每多耗费一分钟,我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就会相应地降低。郊县价格较低的房子也好,收入高一点的工作也罢,它们并不能完全弥补出行不便的缺憾,上班一族的舟车劳顿已成为全世界上班族的共同难题。
如何减少通勤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绚丽多彩呢?
首当其冲是尽可能减少通勤时间。如果是打工一族,暂时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尽可能选择离工作场所较近的地方租房,理想状况是越近越好。但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付出的经济成本会较高,必须与时间成本进行权衡,选择综合成本更优的方案。
有段时间,我在外地工作,由于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我每次租房都首选离公司最近的地方,一般步行路程时间都在10分钟以内。这样上下班路程时间绝对可控,不要担心塞车迟到等情况的发生,还省去了交通费;而且工作上可随叫随到,领导和同事也很满意;同时工作不需带回家,加班一般只在办公室进行,加班再晚回家也方便,家人也放心;步行还可节省锻炼身体的时间。
如果是自有住房,也可考虑在住所附近寻找合适的工作,以节省通勤时间。具体要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选择确定。
其次是选择最佳的出行方式或路线,节省通勤时间。如果工作地点和住所无法改变,就要在出行方式或路线、出发时间等方面来考虑,如何更能节省通勤时间。现在出行方式很多,自驾车(包含自行车或电动车)、顺风车(或便车)、打的(滴滴快车等)、地铁、公交车、城铁、磁悬浮、步行。自驾车或打的上班的,要选择塞车概率小、塞车时间短的路线出行;乘坐地铁、公交车上班的,有地铁到达的尽量选择地铁出行,同时尽量选择直达车,减少中途转车等车耽误时间。在出行时间方面也要计算好,尽量提前出发,宁愿早点出发错峰出行或返回,避免路上塞车延误时间。
有段时间,我的住所离公司较远,而且每天只能乘坐公交车出行。如果每天早上7点半之前出发,一般8点钟能到达公司,但如果7点半以后出发,一般要8点半才能到达公司,有时甚至更晚。公司的上班时间是8点半,为确保按时上班,我每天都是7点半之前就出发,到公司后可以在办公室学习半个小时。
再次是充分利用通勤时间,减少通勤时间的损失。通勤时间无法减少或缩短,就要想方设法充分利用通勤时间,间接减少通勤时间。如自驾车时可听书、听网课;乘坐地铁或公交车时可看书,也可听书、听课或用于思考工作方案、工作计划等。也可利用一段时间步行,即可听书、听课,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果方便或可行的话,也可利用上、下班路上顺便购买生活物资、接送小孩上学、放学,或处理其他事务,节省额外需要花费的时间。
通勤时间占据上班族的时间比重较大,节省和利用好通勤时间,可以积少成多,由质变到量变的升华。上班族一定不要小觑通勤时间,要尽量节省并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