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家整天端着不是手机就是电脑,不是电脑就是iPad。
有一天妈妈突然问我,万一有一天网络消失了,你该怎么办?
那一刻我如醍醐灌顶,想通了很多事情。原来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护互联网,不让它消失。
讲到使命,让我想到了一个三个石匠的故事。
一个人遇到三个石匠,问他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石匠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不错的饭碗了。第二个石匠说,我做的是方圆几十里数一数二的石器活。他问第三个你在干什么?第三个说,我在建大教堂。
管理学家经常用这三个石匠的回答来比喻三种做企业的境界,用我们今天的话说,第一个石匠和第二个石匠,他们做事的动力都是来自于一个很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就是得利或者是得名。而第三个石匠的回答是我在建一个大教堂。
(解释一下什么叫“大教堂”。大教堂跟一般的小教堂不一样的是,它从开工之日到完工之时,往往要隔一两百年甚至两三百年。科隆大教堂建了好几百年,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从1892年开始建,建到今天还没有建完。 )
有一个词叫“大教堂思维”,就是说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哪怕自己看不到这件事的完成,但是你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是跟一个宏伟的目标连在一起的,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第三个石匠的回答,足够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牛掰的使命感,建成的大教堂。
讲到石匠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一个老木匠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木匠辛苦了一生,建造了多得数不清的房子。这一年,他觉得自己老了,便向主人告别,想要回家乡去,安享晚年。
老板十分舍不得他离去,因为他盖房子的手艺是镇上最好的,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跟他相比。但是他的去意已决,老板挽留不住,就请他再盖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
最好的木料都被拿出来了,老木匠也马上开始了工作,但是人们都可以看出,老木匠归心似箭,注意力完全没有办法集中到工作上来。梁是歪的,木料表面的漆也不如以前刷得光亮。
房子终于如期建造完成,老板把钥匙交到老木匠的手上,告诉他这是送给他的礼物,以报答他多年来辛苦的工作。
老木匠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一生建造了无数精美又结实的房子,最后却让自己获得了一件粗制滥造的礼物。如果他知道这房子是为自己而建的,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这样心不在焉。
这只是一则小故事,但现实却比故事里的情况更糟。我们每天带着一脸的茫然和无奈去工作,茫然地完成老板的任务,茫然地领回工资。把我们人生中应有全部的热情和智慧都浪费在了烟云中。
老木匠没有保持晚节,社会上很多同样缺乏责任心,一定要在别人的督促下才能工作。这或许就是缺乏人生的一种使命感吧。
讲到工作,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或都是茫然无奈的,然而有一位清洁工他的工作里又有不同的故事!
卢克在一家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从事后勤工作。
在一次与研究员艾米•瑞斯尼沃斯基和她的合作者的访谈中,卢克告诉艾米有一次他给一个昏迷的年轻病人打扫了两次房间的事。
有一天卢克医院的家属对他大发脾气,对他说他没有打扫他的病房,但其实卢克已经打扫过了。只不过当时这个父亲不在场。
卢克开始跟这个父亲争论,但突然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一样,马上说对不起,我会去打扫房间的,卢克为什么不去努力争论呢?
他跟访谈人员说,他一下子理解了这个父亲,他儿子跟别人打了架,之后就瘫痪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中,他自己焦头烂额精神紧张,想到这些卢克就不生气了,当着这个父亲的面又把房间打扫了一遍。
再说卢克的同事另一个清洁工,本来在拖医院大堂的地,有个病人刚刚做完大手术,在恢复性的锻炼上下楼梯,他马上停下了手里的活,因为他怕刚拖完的地太滑。
还有一个他们的同事,每周都会给病房画一幅画,并跳舞给病人看,还放脱口秀,逗他们开心。这几个医院清洁工,作为一个后勤工作人员,他的工作中本不应该存在这种互动性。
从卢克的岗位描述来看——清洗地毯和室内装饰品等——显而易见,卢克的职位描述中并不包括关心病人和病人家属这样的职责。
但卢克从他工作中寻找到了由亚里士多德称为“终极宗旨”的组织目标。在医院里就是救死扶伤,缓解苦痛的地方,而这一观念也深深嵌入卢克他们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中。他们也同样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具有满意度和成就感。
讲到外国人的岗位工作,让我想到了一位教授讲华人博士的文章。
一位美籍华人教授写了一篇文章。他说在美国一些著名的大学里,带博士生的教授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不要招中国来的学生读博士。
原因很简单:中国学生考博士的能力很强,往往其他国家来的学生比不过,但是中国学生读完博士以后,毕业找工作的标准基本上是一个:哪个地方给的薪酬高。
所以你能看到好多读数学、物理、生物的人,放弃他们的专业上华尔街去。
这些教授觉得很痛心,我花这么多精力来培养你,是希望你能够在这个学科上大有作为,结果你竟然因为一份高薪的工作,就放弃了你值得追求一生的目标。
所以他们就觉得培养中国来的学生读博士有巨大的风险,白培养一通,当他找到工作的时候,就把学到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
在中国,绝大多数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就会告诉你,你要好好学习,到时候会要考试的。小孩儿心里就被注入了一个目标,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恐惧。因为父母旁人在给你设定目标的同时,也给你设定了一个恐惧,你要是不上那样的学校,你将来就考不到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你就只能去干什么,而不能干什么。这是很具有“威胁性的教育”。
吴伯凡说:“当把这些东西都完成的时候,你发现你就成了一个很平常的人。”
或许这一切来源于你并没有找到一个你心甘情愿奉献一生的使命吧!
一生的事业,一生的使命。这让我想到了何帆专栏讲过他的老师。
何帆老师曾讲到他的硕士生导师张宇燕教授。那时张宇燕教授30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何帆刚进研究所的时候,张老师和其他老师在办公室里聊天,他在一旁静静地听。自诩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泡图书馆的他,在张老师他们谈论的学者和著作时,何帆居然听都没有听说过。那时何帆才意识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啊。从此他不敢再夸口自己读书多。
何帆和导师有一次聊天的时候,导师曾经若有所思地对他说:“即使没有任何报酬,我也会选择读书和做学问。现在还有人给我发工资、给我分房,供着我读书、做学问,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何帆说在遇见张老师之前,他总会有很多患得患失的世俗杂念:学什么才能找到个好工作啊?要是只会读书,赚不到钱,可该怎么办?
张老师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原来最值得过的一生,就是追随你内心的兴趣,做你想做的事情。
讲到大学里导师,我想到了扎克伯格一次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2015年10月24日,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清华经管学院发表中文演讲说到:
“2004年,我创立Facebook,是因为我觉得能在网上和人连接是非常重要的。
那时候,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站,你可以找到差不多所有的东西:新闻,音乐,书,电影,买东西,可是没有服务帮我们找到生活上最重要的东西:人。
人是我们生活最重要的。请大家看这个房间,你们看到什么?不是这个桌子,这个椅子,是这里的人。这是人的特点。
每个人都想跟他们的朋友和家人联系。当我们可以分享和联系,生活会变得更好。当我们分享和联系,我们可以和家人和朋友有更好的关系。我们的企业更强大是因为可以和客户有更好的沟通;社会也会变得更强大是因为我们知道的更多。
当我创立Facebook的时候,我不是要创立一个公司。我想要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把人们连接在一起。
我在哈佛大学的时候,我和我朋友每天晚上吃披萨,讨论未来。我们推出了Facebook第一版本的时候,我记得我们非常高兴我们的产品连接了学生。当时,我们想,总有一天有人会创造连接世界的产品。
2012年,我们成立 Internet.Org,去扩大互联网。我跟我们的董事会说,我觉得我们要花十亿多美元。他们问我: 这个东西怎么赚钱?我告诉他们: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连接人是我们的使命,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向前看,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整个计划,但是如果我们帮助人们,未来我们也会受益。”
扎克伯格相信自己连接人的使命,在这件重要的事不断地用心,向前看,最终也是成就了自我。
讲到扎克伯格,让我想到他也非常敬佩的人马云。
马云曾讲过两个公司,一个是GE(通用电气),一个是迪士尼。GE在100多年前创建这家公司的时候,那时候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他们公司第一个使命就是“让天下亮起来”。
那个时候的电灯泡,大概只能亮两分钟、三分钟,灯泡里面的丝马上就烧没了。所以每个人进来,从老板到员工,到管传达室的,都希望这两分钟的亮,能做到二十分钟。加入这家公司的人都充满着荣耀感“我的工作是让世界亮起来”,想想如果没有这个使命,我们的夜生活或许会逊色许多吧!
迪士尼的使命是,make the world happy,让世界快乐起来。所以他们员工都是很开心的人,悲观的人都没办法进这个公司。他们的戏剧、电影,所有东西都是让大家开心。这样的使命,不知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声和笑语了。
当然,想必大家都知道马云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使命起初听起来好像很宏大,但是真在公司生死悠关、重大利益抉择面前。这个使命不知道帮了他多少忙。最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开个饭馆卖馄饨,你的馄饨就是让吃过的人都高兴,你会想出一切办法让他高兴。这种变态的方式,没有一种变态的执着和热爱,想必不可能在后面孤独的路上长久走下去的。
讲到这些大公司和名人,绝大多数人或许是望尘莫及,但在无论如何我们终有自己的一片圣地。
在一个可能是任何地方的地方,在一个可能是任何时间的时间,有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面长满了苹果树、橘子树、梨树和玫瑰花,它们都幸福而满足地生活着。
花园里的所有成员都是那么快乐,唯独一棵小橡树愁容满面。可怜的小家伙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就是,它不知道自己是谁。
苹果树认为它不够专心,“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一定会结出美味的苹果,你看多容易!”玫瑰花说:“别听它的,开出玫瑰花来才更容易,你看多漂亮!”失望的小树按照它们的建议拼命努力,但它越想和别人一样,就越觉得自己失败。
一天,鸟中的智者雕来到了花园,听说了小树的困惑后,它说:“你别担心,你的问题并不严重,地球上的许多生灵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来告诉你怎么办。你不要把生命浪费在去变成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你就是你自己,你要试着了解你自己,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完,雕就飞走了。
小树自言自语道:“做我自己?了解我自己?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突然,小树茅塞顿开,它闭上眼睛,敞开心扉,终于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永远都结不出苹果,因为你不是苹果树;你也不会每年都开花,因为你不是玫瑰。你是一棵橡树,你的命运就是要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们栖息,给游人们遮阴,创造美丽的环境。你有你的使命,去完成它吧!”
小树顿觉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和自信,它开始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很快它就长成了一棵大橡树,填满了属于自己的空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这时,花园里才真正实现了每一个生命都快快乐乐。
在生活中,所有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使命和属于自己的位置,不要让任何事或任何人阻止我们认识和享受我们自身存在的美妙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