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和父亲去年从祖籍甘肃陇西返回的途中,我的父亲又一次和我说起往事:“当年在最困难的年月里,如果不是因为我的爷爷过早病逝,我的父亲也不会那时一家人颠肺流离,后来的生活也不会如此艰辛,他也不会做一辈子辛苦的农民。
时间在1957年前后,我的父亲随同我的奶奶,姑姑,叔父,迫于生活没有着落,不远千里,带着一箱书籍和家里一点值钱的家当来到陕西永寿农村这个带着粗犷气息的地方寻求活下去。现实是非常的残酷, 从我父亲给我的描述中,这一步是被迫无奈,也导致后来父亲的生活磕磕碰碰,纠纠缠缠,情感复杂又脆弱。当时我父亲的继父~我爷爷的儿女们对读书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将我父亲从不远千里带来的很多书籍撕毁,用来折叠玩耍时用的玩具。这种不能融合在一起的家风也好,文化也好,教养也好,无意而做的行为,在那个困难的年月已彻底将我父亲一生的梦想和前途撕毁了!! 在那时一家人每天吃不饱饭的日子里,父亲的继父~我的爷爷也因为生活所迫,变卖了很多父亲一家人从祖籍带过来的珍贵及上好的生活用品,父亲说放到现在已经称的上珍贵的古董。对我的父亲来说,家里这些东西的损失,肯定是心痛及心酸又刻骨铭心的经历!后来我父亲的命运确实非常坎坷和辛苦,尽管当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又不得不面临经济及生活上的困境早早的离开学校,12岁就被迫投身到繁重的农村体力劳动之中。那时,农村的人做饭的粮食需要人力用石磨加工,从每天凌晨两三点起,我的父亲就被迫为当时的一大家人加工粮食,同时精神和思想上又倍受摧残与煎熬。父亲的继父那时显然对我的父亲存在明显的不公对待,我的父亲有很好的天赋读书而被迫放弃,而父亲继父的孩子们却讨厌读书而“被迫”上学。我的父亲就这样每天起早贪黑的劳动,在这一大家人吃饭时留下的残羹剩饭里坚韧的生活着,煎熬着。
这种艰苦的,残忍的,野蛮的,封建的,愚昧的,冷漠的,没有人情味的生活处境,一直伴随了我父亲十几年时间,也就构成了他孤独又独立的承担生活的一切困难的品格,以及沉默寡言的性格。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亲和他的继父几乎从不说话,一直冷漠的相处,伴随我父亲精神世界的一直是书籍和收音机里的小说,故事。这些我父亲熟悉的故事,小说,也伴随着我们长大,滋养了我们这些儿女很长时间。他有时也会讲给邻里乡亲们听,解一下劳动的苦闷。
这些故事里最珍贵和难忘的是关于我们祖辈的往事,记得每到春节除夕和中秋节的晚上,我的父亲都会在我家院子里祭拜和寄思我们的祖辈,我的亲爷爷,然后给我们说起过去的往事,说起甘肃陇西城的亲人的一些往事。这些承载着对文化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情的渴望,对祖辈的崇敬故事,也就支撑起我们一家人的精神世界,支撑着我父亲的生活愿望与希望。我们儿女们听完之后总是渴望回到过去,我的父亲总会说:“一切都回不去了,你们就是我的一切。”我父亲生活的希望也就全在儿女身上。
我的父亲在我们村不算一个能人,由于他不善言辞和与人交往,所以我们家生活经济上一直不太宽裕。他干起活来出奇的快,又很能吃苦,喜欢琢磨农村和家里的各种活计,也总会在庄稼地里种出各种蔬菜,瓜果出来,逢年过节,我们家最可口的美食都是我父亲亲自做的,他总能将火候和味道做到极致的好,每次一家人品尝起父亲做的“美味佳肴”,也就沉浸在简单快乐的幸福之中。我的父亲到了晚年,他对自己里里外外的孙子孙女们更加疼爱,他会一个人匆匆的赶到不远的县城看一眼孙子和孙女,然后就心满意足的赶回去,他担心自己耽搁孩子们的学习。他也会在下雪时在院子里堆雪人让孙子孙女们开心的玩闹;他会清晰的记着每个儿女和孙子孙女的生日并准时问候。
我的父亲由于从小缺少父爱,所以他在对待儿女身上给予了无限宽容的爱,由于他读过很多书,他的思想非常的开明,这给我们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上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尽管身处农村,我们儿女们在婚姻上的选择都是自由的,现在看来,这种“自由自在”的选择方式是美妙的和美好的。虽然我们几个儿女经济上都不算富有,但都相互珍惜对方,相互呵护对方,都享受着平凡又简单的幸福。
由于我的父亲从小生活极度贫困,精神世界里存留着《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红楼梦》……这些丰富的文学及文化养料,能够让他在简朴,节俭物质生活上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希望。也能让他面对任何困难,他从不愿意给任何人增添烦恼和麻烦,他对生命和困难的达观态度影响了我一生。记得五年前,他因为胆结石需要手术,我的高中同学是主治医生,他进手术室的时候对我的同学说:“你放心给我做,手术后出现任何问题,都和你无关!”
父亲一生的命运如此坎坷,情感也很脆弱,这无疑和他年幼失去自己的亲生父亲紧密相连!但他多年来一直靠自己孤单又坚韧的力量支撑过很多艰苦的日子,坚强又固执的传承了自己祖辈对文化的信仰,血脉以及崇文守正的思想,这足以让我们儿女崇敬,也让我们潜移默化的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