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某个群里大伙聊到价值观这事。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这篇纯文字的观点。因为,复杂的社交圈中自然有人会对号入座,这绝非我本意,这只是对现今社会的一种观察。
价值观(Value)是一种处世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有益的事物才有正价值。对有益或有害的事物评判的标准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指人、动物、书、文化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价值认识的排列,是动物就会有价值观,就会有价值排列。反价值观同样存在。价值观是可变的。不管承认不承认,价值观都存在着,综合你的行动、思想、信念一起决定你的联想。你只想你认为有价值的和你相信的,想了才会做。你认为没价值的和不相信的,你根本不会想更不会做。你只会选择你认为价值大的或价值靠前的。
对于一件事、物的价值大致区分为金钱价值、独特价值、纪念价值、体验价值。从中个人可以衡量出来对于该事、物的价值顺位,而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如果只像上述的如此简单,每个人尊奉"只要我喜欢,有啥不可以",文明将走到尽头。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
到了战国,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反观目前的广告乱象不就是白圭的价值观吗?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人,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行为,最后都会回象到自己的身上。
这篇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