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车劳顿九个小时终于到达红色圣地——井冈山。一个为信仰、为理想、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燃烧青春的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红旗、火焰、五角星、红米饭、南瓜汤。路灯是红旗、火焰、五角星;饭店的灯饰、装潢都是红旗、火焰、五角星,也很多以老村长、红色年代、满山红、十八团、五红杜鹃等命名的饭店;也有忆当年、映山红、红米饭、东方红等命名的酒店民宿,让人肃然起敬。
瞻仰感天动地的革命烈士们,最感人的是朱德的妻子伍若兰,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这样称赞道:她在农民里真的是无所不知,是个坚韧不拔的农民组织者,是一个又会搞宣传,又能打仗,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奇女子!伍若兰为了掩护朱德离开不幸被捕,当时敌人还以为只是普通的女兵,后来有叛徒出卖,得知是军长妻子,对其严刑拷打,可伍若兰一个字都没透露丈夫与红军的半点信息,后来敌人得知伍若兰已怀孕就以孩子来威胁她,只要她登报解除与朱德的婚姻关系就保她母子平安,此时伍若兰明白朱德是安全的的,毅然拒绝,丧心病狂的敌人剖开她的肚子,把孩子剁成肉碎,头颅挂在城头示众三天。伍若兰牺牲时才23岁,花一样的年纪,是什么支撑着这个柔弱的女子宁死不屈?有一次闲聊时有人问我:“假如你是地下共产党员,你被捕了,敌人拿你的孩子父母威胁你,你说不说?”我是凡人,也许我能忍受严刑拷打,也许我能抵住高官厚禄的诱惑,但我可能为了家人而屈服敌人的淫威。伟人之所以是伟人,他们的理想抱负、胸怀格局、智慧毅力异与凡人。伍若兰最后一句话是: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伍若兰如兰花般坚韧的巾帼英雄,可歌可泣。
大型实景歌舞史诗《井冈山》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首先剧场以群山为背景,土地为舞台,湖为前景,真实再现烽火连天惨烈的战争场面。其次是演员,演员多达600人,大部分是井冈山革命后代,他们演绎着祖辈们血与火的激情岁月。再次是剧情,演出序幕《血》拉开帷幕,《旗》、《灯》、《情》、《火》、《路》讲述了1927年至1934年二万五千里长征前那一段永不磨灭的历史,夫妻情、母子情、战友情、军民情在战火纷飞中生离死别,骨肉分离,悲哉惨哉。最后是舞台效果,红军剧场是国内最大的室外灯光音响工程,战场上滚石擂木,梭镖如林,刀光血影,炮声雷鸣,烟火冲天,山中火焰,湖中水柱,地动山摇,身临其境,震撼人心,抚今追昔,一场高级的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