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后代子民》 第十章 故事从左边,翻到右边 三、将革命进行到底

三、将革命进行到底

失败了,失败了,共产党的大革命失败了!

从1927年4月12日的“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上半年,仅仅是一年多一点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共产党员就有2.6万多人死在国民党、和反动军阀的屠刀下,革命群众有31万人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在反革命气焰的高压下,一些共产党人也自首叛变,整个中国笼罩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之中,革命势力瞬间从蓬勃之势,跌入冰点。共产党人数从6万人锐减到1万余人,工会会员从300多万人锐减到几万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李大钊、赵世炎、陈延年、向警予、夏明翰等等都被敌人的杀戮,倒在血泊之中……

紧接着,共产党发动有两万多军队参加的“八一南昌起义”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南昌起义失败之后,又有4000多人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是以失败告终。

共产党怎么办?还有路可以走吗?

这时候毛泽东在1927年8月7日武汉的中共“八七会议”李提出: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要建立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工农武装队伍;二、中国共产党要进行土地革命。革命从组织占中国90%的农民开始,以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说:“我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毛泽东就带着秋收起义失败后的队伍,1500人上了罗霄山脉的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吴亦高,在毛泽东湖南搞农民运动的时候已经加入了共产党,跟随着毛泽东在湖南闹革命。吴亦高在湖南乡下建立农会,“打土豪,分田地”办夜校,教农民识字,忙的不亦乐乎。后来共产党大革命失败,整个湖南被反动军阀何建把持,四处捕杀革命者,他还下令锄了毛泽东的祖坟,逮捕并杀害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湖南省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这时候吴亦高跟着毛泽东,上了横跨江西、湖南、广东、湖北四省的罗霄山脉中部的井冈山,继续闹革命的。吴亦高是太平天国圣兵吴三,慕王谭绍光的王妃倪莹莹的孙子;那个广西桂平江口镇胡村,“三缀屋”孙辈排行的老五,那个在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哲学系读书的男孩;那个在清明时“三缀屋”,告诉他几个哥哥们湖南有个毛泽东,领着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进步青年。

故事还得从秋收起义前夜说起:

1927年7月吴亦高有一个机会打入了武汉军阀张发奎的警卫团,这个团有四个营2000人,共产党员卢德铭担任警卫团团长。卢德铭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1925年11月,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卢德铭任该团二营四连连长,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卢德铭受中国共产党委派担任团长。这个团主要干部都是共产党员,部队中还有不少是安源工人,和一些工农运动的干部和积极分子。其中共产党员何长工担任六连党代表,共产党员吴亦高在警卫团担任六连一排排长。7月27日突然间,警卫团团长共产党员卢德铭接到两个命令:

国民党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命令,警卫团星夜开赴江西九江;

共产党发出的命令,要卢德铭将警卫团开赴江西南昌。

    为了迷惑敌人,团长卢德铭先把警卫团按照张发奎的命令开赴九江,可是到了8月1日夜里,他突然召开共产党活动分子会议宣布:中共在8月1日已经在南昌举行了“八一南昌起义”,是当时共产党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等人领导,起义集结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至今起义留下有名字的只有1042人,从这些仅有的人当中,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总理一位:周恩来;元帅有7位,他们是: 朱德、刘伯承、林彪、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大将3位:他们是:粟裕、陈赓、许光达;上将4位 他们是:杨至成、萧克、周士第、赵尔陆;中将7位,他们是:赵镕、聂鹤亭、郭化若、唐天际、彭明治、谭甫仁、谭家述;6位少将,他们是:王云霖、李逸民、张树才、周文在、袁也烈、廖运周。

    在卢德铭组织的共产党积极分子会议里,他将“八一南昌起义”的消息告诉大家,并且宣布已经接到党的命令要将警卫团,和其他跟随的部队要脱离军阀张发奎,暴动起义,跟着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步伐,去南昌集结,不跟着张发奎去九江。起义计划会议要求每个党员保守秘密,做好士兵们的思想工作,不出意外地将队伍乘船带到南昌去。

吴亦高参加了会议,夜间他们乘着大船东进,开往南昌去。吴亦高站在船舷上,望着浩瀚淼淼的长江,乘着与国民党命令背道而驰的方向的大船,革命情绪高涨,特别兴奋,一扫蒋介石“4.12政变”后白色恐怖下的心绪低落,吴亦高这时候特别想举起手枪,向漆黑的夜空猛开几枪,振臂高喊:“我们起义啦——!我们共产党有了自己的队伍——!”

但是,保密不允许吴亦高这样,他只能把兴奋藏在心里。

吴亦高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他今天在日记里写到:

“今天特别兴奋,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支工农革命军队,我们的军队一定会日益壮大。”

参加这次起义除了警卫团,还有张发奎的八大处、军官教导团等共6000多人,他们征集了二、三百艘船浩浩荡荡在江面上行走。长江流域被各地方势力分段分割,特别是各地岸上组织的“红枪会”活动频繁,看着几百艘船只声势煊赫直冲过来,“红抢会”以为是围剿他们的,沿途枪声不断,子弹纷纷朝船队射击。

“我们是正规军,只是借路行走,我们不会伤害你们!”船队派人不停用喇叭高喊。

船队在冷枪冷炮中艰难前行着。

党代表何长工是本地人,他知道当地“红抢会”只听头人的,头人发话了,一通百通。何长工向卢德铭申请与“红枪会”头人谈判。

何长工(1900年12月8日-1987年12月29日),原名何坤,1922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毛泽东给他改名为“何长工”,意思让他给革命打一辈子长工。何长工投笔从戎,从班长、排长、副连长、参谋,到担任连队党代表。

何长工带着吴亦高一起去寻找“红枪会”头人。

长江边有个排右村,村子很大有2000多人,“红枪会”的头人在这村子里面。村子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的中间有一条米宽的石板路,穿过竹林下的石板路,前面有一排高高在上青砖大瓦房,拾幽阶而上,是一个高大,镶嵌着麻色条石的大门,大门紧闭,但门口有几个拿大刀片、鸟铳、长枪的大汉,他们头上都青布包头,森严渗人。

他们看见穿着军装的何长工和吴亦高,立刻举起刀枪,哗啦一下将他们两人围住,严厉问道:“什么人?干什么?”

何长工马上说:“我们是革命军人,找你们头人谈判的。”

他们将两人引入堂屋,派一人进去请示,很快请示的人出来,后面很跟着一个脸面白皙,四十多岁高瘦个子,一身灰色短衣,青色长裤,斯文得像是读书的男人。

“张司令,他们说是革命军人,来和我们谈判的。”有人立刻恭敬地对这脸面白皙的男人说。

吴亦高望着这斯文的白面书生,很是疑惑。

何长工已经说话了:“张司令一表人才,很有诸葛风采。我们是革命军人,我们打军阀,保护百姓。现在要借路贵方,我们保证经过之处秋毫无犯,为了表示诚意,我们还会赠送张司令10支徳国毛瑟步枪。”

“成交!”张司令听了何长工述说后立刻答应。

已是,双方签下协议:

革命军借道保证所经之处秋毫无犯,不拉兵,不借房,不征税,所需粮草均要用公平价格购买;

协议即时生效,“红枪会”需离革命军一公里,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误会摩擦;

“红枪会”派向导帮助革命军,向导需与革命军同船而行,以防万一;

革命军需赠送“红枪会”10支德国毛瑟枪,和德国机关枪一挺。

后来相处过程中“红枪会”的头人和会员们,真正感到革命军纪律严明,买卖公平,不欺压百姓。“红枪会”不但保证了他们安全过境,还帮助他们筹办粮草,最后头人张司令还主动帮助革命军收容了30多名掉队的士兵,并且用船将这些掉队的士兵拉送到团部。

过后吴亦高了解到,这头人张司令原名叫张中衡,他原来是富家子弟,曾经饱读诗书。后来军阀混战,长江流域一会是北方的吴佩孚打过来烧杀抢掠,一会是湖南的唐生智打过来无恶不作,让这一带的百姓无安宁之日,于是乎他们纷纷奋起成立“红枪会”,保护自己的家园。张司令,张中衡就是被吴佩孚的军队将他家上百条船只全部掳走,还抢了家里的粮仓。张司令,张中衡怒火中烧,投笔从戎,也拉起了一支“红枪会”保护家园。所以何长工一说是革命军,打军阀,张司令就立刻同意,并且努力合作。

但是,“八一南昌起义”失败了,卢德铭带领的这6000多人也不能去南昌了,他们成了一支孤军,在鄂赣边境转游,每天都有士兵逃离军队,开始是三两个,后来是一个班,一个排,甚至是一个连地脱离。夜里站岗派双岗哨兵,好互相监督,结果两个哨兵一起走,后来派三人岗哨,又三人一起逃跑。为了防止逃跑,党员们主动帮人扛枪,被背包,带头领唱歌曲,想尽一切办法将人留住。后来部队转辗到江西修水县,警卫团与平江、浏阳几路农军等单位汇合,大家决定将几支武装合组为一个师,取名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担任总指挥,何长工任师参谋,吴亦高升为一团一连副连长。

如今革命队伍有了四个团,其中第四团是收编过来的一支土匪队伍,领头的叫邱国轩,一共有5000人。大家看到队伍壮大了,情绪又高涨了起来。

一面红旗打出来了,这是何长工设计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帜,它是一面鲜艳的红旗,中间有一枚大大的白色五角星,星的中间是斧头和镰刀交叉,靠旗杆地方有10厘米白布空白,上面写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鲜艳的军旗威武,漂亮,振奋人心,大家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

“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

  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消灭敌人。

  我们勇敢,我们奋斗,

  我们团结,我们前进……

  杀向那帝国主义反动派大本营,

  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工农兵!”

【引自复印本《何长工回忆录》第88页,何长工著,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吴亦高见师部有军旗,要求连里也做旗帜,后来每一连都做了一面军旗,旗上标明连队番号,开会、行军的时候大家都把军旗亮起来,近20面红旗猎猎,迎风招展,打开了一个红彤彤的新天地。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领导下,举行了“秋收起义”。

    吴亦高这天他在日记本里写到:

“八一南昌起义”,到我们的“秋收起义”,我亲历工农革命的日益壮大。

以后他们打了一二次胜仗,但是后面打败仗的多。

特别的当时收编了土匪邱国轩的一个团队伍,邱在革命低潮立刻背叛革命,并反戈一击,他在革命军一团准备攻打金坪时候,埋伏半路,使一连连长开始就中枪牺牲,吴亦高代替连长指挥战斗,最后还整个团都被邱国轩袭击,一团损失200多人和枪支,团长也失踪。

后面工农革命军依旧是失败的,比如吴亦高参与作战的:

萍乡偷袭失败;

攻打浏阳失败;

东门反击失败

……

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孤军作战,没有补给;有说地形不熟哦,打着打着就被敌人包围;还有说是敌人太强大,总是几倍的兵力与工农革命做战。反正各种说法都是有理,反正是工农革命军总是打败仗。

这时候共产党中央又给他们指示,要他们联合其他部队一起攻打湖南省会城市长沙。毛泽东分析了敌我情况,认为现在的工农革命军不能攻打长沙,就是打,也打不下来。很多人逃跑了,4000多人的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只剩下1500人,而且这些人的旧军阀思想非常严重,军官都们追求“三大件”怀表、金牙、皮带。军官把当兵的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常常打骂士兵,集合的时候士兵会从军官的腋下钻出来。打了胜仗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为所欲为;打了败仗毫无斗志,一心想逃命,三五成群,甚至整个连逃跑回家。所有这些现象背后都存在一个根本原因,即部队军官是用封建旧军阀思想管理军队。

吴亦高非常悲观,也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他在日记只写下:

“苦恼,心烦。”

毛泽东来了,他身材高大,三十多岁,脸晒得通红,穿着一身老蓝布农民短衣长裤,脚上登着草鞋,一头浓密的长发很有派头地两边分向后梳,这倒是显出他是个读书人了,特别是他那双大而透亮的眼睛,总能给人信心。毛泽东给大家鼓气,他说:

“我们是一支工农群众的武装,要为工农群众打仗。北伐打到南京,蒋介石背叛了革命,正在大事屠杀工农群众。我们为了反抗敌人的血腥屠杀,继续完成革命事业,必须坚持斗争到底,舍此没有第二条活路。要和反动派作斗争,就一定要有枪杆子,过去我们的失败,就是吃了没有枪杆子的亏,因此一定要有革命武装,这要求我们队伍里的每一个同志要有远大理想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毛泽东继续说:

“这次秋收暴动,虽然打了几个小小的败仗,受了点挫折 但这算不了什么!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斗争才刚刚开始。现今我们有湘、鄂、赣、粤四省已经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力量是伟大的。反动派并不可怕,只要大家团结紧,继续勇敢战斗,终能用小石头,打烂蒋介石的大水缸,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些经不起考验的人,从革命队伍中逃跑了,这算不了什么,革命队伍少了这些三心二意的人,只会更加巩固。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要革命嘛,就不要怕困难。”

【以上引自复印本《何长工回忆录》第97页,何长工著,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后来毛泽东拿着从小学校借来的地图铺开,他指着地图对大家说:我们上罗霄山脉的井冈山去,我们上山做山大王。有人不同意上山做“山大王”,认为革命了半天却革命到山上做“山大王”这叫什么革命?吴亦高这时候心里也在嘀咕如此跑到江西做“山大王”,还不如回广西呢,广西山多,山洞大,他多多少少心里有些懊悔的。毛泽东还在耐心给他们解释:

“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张、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中国政策不统一,经济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

【引自《让历史告诉你现在——毛泽东等在江西革命斗争时期的领导方略》第11页,主编李小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毛泽东通俗易懂,包括深刻真理的解说很快得到很多同志们的响应,总指挥卢德铭马上说:“毛委员说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我们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引自复印本《何长工回忆录》第96页,何长工著,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吴亦高想想毛委员讲的话也是有道理的,是呀,如果现在攻打城市,他们现在只有1500多一点人,不要说打长沙,就是打县城,敌人也要集结重兵去围追堵截他们,万幸攻打成功,也是守不住的;再说回广西做“山大王”更不切合实际,广西早已经统一,是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新桂系铁板一块的统治区域,他们在广西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迅速将革命势力消灭。想到这里吴亦高再也不说什么了,就先跟着毛泽东上井冈山吧。

这一天吴亦高在日记里写到;

“毛委员一番解说,他对?他错?或许是对的。先按照毛委员的意思办吧,别的路也确实走不通。”

罗霄山是一条跨向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省的大山脉,整个罗霄山脉是由几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共同组成,山系面积46平方公里,面积比丹麦一个国家还要大。罗霄山脉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岭谷相间。

井冈山囊括了罗霄山脉中段的万洋山~八面山,纵夸300公里。其中八面山最为险峻,有古谚语:“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去鞍;一线猿猱路,险如蜀道难”。在八面山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就有上千座,海拔1800~800米的大山有536座,高峰石牛仙海拔2042米为湖南省第二高山。井冈山都是南北走向,沟谷纵横,奇峰耸立、山势雄伟、青山叠翠、千山万壑、叠嶂层峦。

毛泽东带着最后剩下的1000多人奔赴井冈山。

但是,失败还在继续。

1927年9月22日,也就是他们跟着毛委员上井冈山奔赴的第三天,由于侦查不力,情况不明,遭到敌人的特务营和保安团的伏击,工农革命军仓促应战,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亲自带领一个连抢占旁边的一个高地阻击敌人,掩护大家突围,不幸中单牺牲。卢德铭黄埔二期毕业,在叶挺独立团担任连长,在军阀张发奎组建的国民政府警卫团时,被共产党派去当任警卫团的团长,“秋收起义”后,又担任工农革命军总指挥。他的牺牲让大家无比心痛悲哀。

1927年9月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县三湾村的时候部队的悲观情绪蔓延到每一连、排、班,部队逃跑的人更多了,跑的人不辞而别,没有跑的互相也在偷偷地问:

“你走不走?”

“你准备走到哪里?”

除开新提拔的师长余洒度,原来部队团以上军官全部跑走了,部队从4000多人剩下不到1000人。

吴亦高夜里的日记,一个字也没有写,他不想说话了,只是在日记里点了几下:

“……”

江西吉安市永新县三湾村是一个50多户的村子,这在当时井冈山一带算是一个大村子,它处在湘赣边界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岗4县交界的地方。

看到军队这种情况,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历史这样评价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完前敌委会议后,毛泽东让新任师长余洒度将队伍集合好,毛泽东站在三湾村的一棵大樟树下,面对着剩下的队伍大声说到:“我们是工农革命队伍,革命是自愿的,愿意留的就留下,不愿意的给开出证明离开,可以领3到5块银元回家路费,路途远的给5元,近的给3元。毛泽东对他们说:“希望回到家乡继续革命,以后想回来还可以回来,我们继续欢迎。”

后来,队伍留下了700多人。

毛泽东对这700多人进行了改编,把原来一个师的编制,缩编成一个团,下设两个营,7个连,另设军官队,和卫生队,把伤员和战斗员分开。

最主要的是毛泽东将原来设在团部的共产党组织,改为:“支部建在连队上”。连队是部队基层的作战单位,部队的作战、训练、生活,都是以连队为单位,支部建在连队上,可以更具体了解士兵情况,更好地教育和团结士兵,有力发挥连队战斗堡垒作用。连以上设立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因为每一个连队要建立党支部,一时间党员不够,毛泽东就在部队中挑选了陈士渠等6个平时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加入共产党。

夜里,三湾村祠堂的阁楼上,毛泽东亲自主持了新党员入党仪式。阁楼房间里放着几张长条木板凳,上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他们都面对北墙,北墙上挂着一张长方形的红纸,红纸上方写着3个外文字母:CCP,字母的下方用毛笔写着入党誓词:“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全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向新党员问:“你们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士榘的回答是:“为了工农翻身得解放!”

其他人的回答也都差不多。

毛泽东很满意。他开始对那几句入党誓词进行讲解,并解释了CCP三个英文字母的含义,说那是表示中国共产党。随后,毛泽东便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带领新党员宣读誓词。读完誓词后,毛泽东对陈士渠6个新党员说:你们就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了,共产党员要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团结群众多做工作,艰苦的地方,危险的时刻要抢着上,凡事要给普通士兵做出榜样。还要有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组织生活无故不得请假,党员要每星期开一次小组会,党内的事情不要乱讲,尤其是党内的秘密,对自己的亲人都不能讲,党的决议一经做出就要严格遵守。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毛泽东领导前委主管,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另外,毛泽东在“三湾改编”还规定军官不许打骂、体罚士兵,军队实行民主制度,官兵一致,官兵待遇平等,吃饭、穿衣都一样,经济公开,伙食费公开,士兵有说话的自由。毛泽东还在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制度,保障士兵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力。士兵委员会是士兵的群众组织,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产生,军官也可以参加士兵委员会选举,但是军官人数不可以超过三分之一。 自从实行了民主制度,士兵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的革命热情大大地激发起来,士兵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也明显加强了。部队中出现了一种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

经过“三湾改编”后,工农革命军的人数少了,但是整个队伍更加坚强团结,工农革命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士兵们看到军官们吃、穿、用和他们一样,再也没有军官打骂、体罚士兵,士兵委员会开士兵会时,每个士兵都有发言权。例如:班长派班公平不公平,哪位军官说话态度不好,士兵都可以在会上进行指名批评。对经济上的意见,士兵同样可以在会上讲,对排长、连长、党代表的缺点都有批评的权力。士兵委员会设有经济委员小组,管理连队的伙食,每个礼拜,或每半个月,经济委小组要理清的账目,做到账目公开。

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党员的带头,起到战斗堡垒作用,让军队更精干,更有战斗力,整个军队更加团结,志气更加旺盛。毛泽东的“三湾改编”让吴亦高佩服不已,一扫他往日的颓靡,他又变成朝气蓬勃,精神焕发。

今天,吴亦高写一篇很长的日记:

“用什么词赞美毛委员都不为过,他创造性地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从此工农革命军有了灵魂。这和历史上所有的旧军队拉开了距离,这是一支有理想,有信仰的新型军队。这一刻起,毛委员建立了一支超越任何时代的钢强工农革命军队,这支军队是拖不垮,打不烂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事情是这样的:

别人告诉我,今天在泰和祥杂货铺里召开了前委会议,毛委员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提出了党建在连上重大主张。但是,新提拔的师长余洒度提出各种异疑,陈浩、徐韩等人也站出来反对,双方争论非常激烈。毛委员耐心作解释,他以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叶挺独立团为例,把党支部建在团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党掌握了自己的军队的成功经验,叶挺的独立团才成为名冠北伐,让旧军阀胆颤心惊的’铁军’。毛委员说如今我们要在党支部建立在团上更进一步,将’党支部建在连队上,’让连队党员形成集体的带头作用,结成一个坚强的堡垒,这样的军队就可以不管在什么样的艰苦战争岁月,它都是拖不垮,打不烂,这是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微弱的油灯下,一直讨论到天亮。

最后毛委员还是把他们说服了,大家都一致同意将党支部建立的连队上。

师长余洒度再次将大家集中在大樟树下,毛委员对我们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在家乡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了,我们有近千人还怕什么?大家都是起义暴动出来了,有什么可怕的,没有挫折和失败,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接着毛委员就对原来第一军第一师进行改编,将不愿意留下来的人发给路费回去,留下的700多人合编成一个团,下属有7个连,并且每个连都设立党支部,士兵设立“士兵委员会”,从此官兵一致,军官不许打骂士兵、体罚士兵,完全改变了过去军队沾染旧军队的雇佣习气。

从我自己带队的一连亲自感受到,改编后官兵一致,吃、穿相同,连队士兵更加好管理。加上连队有了党支部后,党员们处处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军队更能打,士气更加旺盛。而且连里的’士兵委员会’每月底公布伙食账目,士兵们心服口服,官兵团结一心。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的。

说实话,如果不是毛委员这次’三湾改编’,我们的工农革命军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看着每天有士兵逃兵,我真担心呀。现在不怕了,大家都把军队看成是自己的家,军官爱护士兵,士兵拥护军官,艰难困苦我们团结一致,我们决不会溃散,更不会被敌人拖垮。

后面毛委员还定出来工农革命军的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毛委员,您现在虽然只是一个带领700多人,藏身在深山“山大王”,但是从您今天改编军队的缜密,办事的气度,决定的魄力,您的将来会比中国任何一个朝代帝王将相都高瞻远瞩,更会带兵,管理百姓;比罗马的凯撒大帝,俄国的彼得大帝,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美国的林肯总统更加令人仰慕、敬佩。

支部建在连队上,从此工农革命军有了灵魂,我满腔热情地当连长,一辈子跟着毛委员将革命进行到底!”

                             

井冈山有两支农民赤卫队,一支领头的叫袁文才,驻扎在井冈山下;一支领头的叫王佐,驻扎在井冈山上。他们劫富济贫,是绿林好汉。当时不少人主张将消灭这两支农民赤卫队。毛泽东不同意,毛泽东说:“谈何容易,你们太狭隘了,度量太小了。三山五岳的朋友多着呢,历史上有哪一个朝代把三山五岳的’土匪’消灭掉的?我们要团结改造他们,把三山五岳联合成一个大队伍,统治阶级就拿我们没有办法。何况他们大多数是贫困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很深。虽然有地方主义,’绿林’习气等缺点,但是可以教育改造的。我们不能采取旧军阀大鱼吃小鱼的并吞办法。现在的形式逼迫他们革命,要靠近我们,因此,此时绝不可以动武,应该主动搞好关系,积极争取他们革命,并通过他们团结井冈山的广大群众。”【引自复印本何长工回忆录》第105页,何长工著,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后来毛泽东亲自去做袁文才的工作,并送100多支枪给他,袁文才后来不仅赠送1000块银元给农民革命军。袁文才还帮助革命军在井冈山扎下根。后来袁文才自己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全部财产都贡献了出来,袁文才逢人都说:

“我现在是共产党员,我不需要财产。”

袁文才的变化对吴亦高触动很大,毛泽东要派人上井冈山做王佐工作。毛泽东说王佐在井冈山上,我们在山下,如果山上不是我们的势力,就有后顾之忧,王佐必须争取到工农革命军里面来。吴亦高主动请缨,后来毛泽东派何长工和他一起上山去做王佐的工作。

那天,吴亦高在日记里写了几个字:

“今天去见王佐。”

  王佐,30多岁,白面,胖胖的,两道浓眉,一身缎纹黑色短衣,夸一支新式驳壳枪。王佐有一身好武艺,一次10几个敌人将他包围了,他用一张木条凳左右开弓,打出重围。后面摸到一根长竹篙,“嗖”的一下蹿到房顶,逃了出来。

毛泽东在井冈山带领工农闹革命很出名,何长工将毛泽东的信递给王佐,加上毛泽东给王佐70条枪,一些马鞍、手套等礼物,王佐对何长工、吴亦高很客气。

王佐看信后连声叫到:“毛委员,大英雄!毛委员派来的人,欢迎!欢迎!”马上让人备好酒肉给毛委员派来的人接风。王佐手下约有500人,他们都是井冈山的本地人,他们是无事就聚集为兵,农忙就回家务农,王佐一声号召,又揭竿而起。士兵们个个强悍,都穿着杂色衣服,蓄着长发,善爬山。王佐开始虽然口头上说欢迎何长工、吴亦高他们,可是将他们安排在偏僻角落居住,一般事情也不让他们介入。一次王佐与他的宿敌尹道一作战,被尹道一打败,死伤好几个兄弟。何长工、吴亦高就给王佐出主意,设法引尹道一到山坳伏击。王佐采纳,打了个大胜仗,将尹道一击毙,王佐将尹道一人头割下,在井冈山一带游街示众三天。吴亦高因为身先士卒,带着王佐士兵冲锋陷阵,胳膊上还挂了彩。从此王佐特别信任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10月27日,王佐邀请工农革命军进驻茨坪。并通过打土豪的途径,筹集了一大笔资金和财物,解决了工农革命军经费不足的问题。以后他自己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带领的人马全部剪发剃头,穿上新军装,与袁文才的队伍,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为团长,王佐为副团长,何长工为党代表。吴亦高伤好后,也调任到该团任一营营长。

升了营长后吴亦高在日记里写道:

“虽然袁文才、王佐接受了改编,这只是开始。我的任务很重,要将这一营绿林习气的队伍,改造成为真正的工农革命军,非常不容易。”

    毛泽东是一个非常善于从百姓中汲取思想养分的人。井冈山有一个山大王叫朱聋子,他非常厉害,当地的地主武装怎么也整不倒他。毛泽东就向他请教打仗秘诀。他对毛泽东说:“我找的人不要会打仗的,要会打圈的。”毛泽东问朱聋子“打圈”什么意思?朱聋子说:“打圈,就像武术里的太极拳那样,有一种以柔克刚的意思。不管白军多强大,我们总能把它拖垮、拖死。我们依仗着地形熟悉,带着他们在山里面兜圈子。白军半天鸟毛都没打着一个,憋闷得很,哪里还想打仗啊。我们就可以趁机骚扰他们。等国民党军反应过来,他们就又要跟在我们身后打圈圈了,他们被拖垮了,我们就杀死他们。”

以后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也学着这样打仗,他们打得赢就打,罚不赢就跑,跑不赢就往山里钻,钻不赢就化妆成当地老百姓。后来毛泽东在这基础上提炼、总结出那著名的游击战十六字决法宝: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

吴亦高在日记里写到: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每一个字都闪着金光,它将超越时空,散发着永恒的战术光芒;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军事家,提出过这么有实战意义的经验法宝。”

有一些提法说这游击战的十六字决是毛泽东与朱德一起提炼出来的,也有点说是朱德提出来的,我查了很多资料,大部分都是说毛泽东的思想,而且说毛泽东的非常具体,有故事。这里就采样十六字诀是毛泽东提出的观点。

可就在这时候,因为毛泽东没有攻打长沙,被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决定,撤销了毛泽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的职务。这一决定在井冈山传达时,又被误传为“开除党籍”,结果他一度成为“党外人士”,毛泽东只能担任井冈山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职务。

湖南省委特派员、湘南特委军事部长周鲁来到井冈山传达中央精神和省委指示,他到山上就摆出一副“顶头上司”的姿态,先是批评毛泽东及前委行动太右,在井冈山实行右倾路线,原来有绿林经历的工农革命军很多被他们杀害,最后他们还将被毛泽东他们千辛万苦争取过来的袁文才、王佐也给杀害了。

吴亦高愤怒之极,在他的日记里画了三个大大的问号:

  “???”

毛泽东强忍着痛愤,一边安慰大家,一边还在努力工作,最后终于证明了这个决定是错误的,毛泽东又回到前委工作。

回到前委后,毛泽东立刻给了何长工和吴亦高派了一项新任务,让他们去寻找“八一南昌起义”的队伍。这一天,毛泽东和前委的领导把他和营方旭何长工找去。

毛泽东对他们说:“南昌起义队伍是革命的火种,要找到他们。我们打了几年仗已经找到了生存发展的地区,不知道他们现在做如何打算?我们要下山去找他们,建立起联系。”

何长工和吴亦高点点头。

毛泽东又说:“我们要在这里落地生根了,这仅仅是建立根据地的开始,今后斗争还长,必须要迅速壮大我们的力量,我们前委决定让你们下山去,联系湖南省委和衡阳特委,设法寻找南昌起义的队伍。’

何长工担心地说:’我们戴帽子时间长了,头上有白印,拿枪的手也有老茧,怕很难蒙蔽白区封锁线的敌人。’

前委的领导给他们出主意,说是逃兵出来的。

他们经过化妆 都穿一身破旧军衣,一双旧草鞋,两腿泥巴,两人肩上还用竹竿各挑着一只小猪仔,十足两个逃兵上路。他们下山走出20里地,就遇上民团哨兵。

“干什么的?”

“当兵的。”何长工是本地人,本地口音,出来时他们商量好,应答都是有何长工来对付。

“当什么兵?”

“革命军。”

“啊!”一声后,哨兵哗啦一声拉开枪栓,枪口对准了他们。满怀敌意地质问:“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我们是逃出来的,准备回家。”何长工回答,吴亦高点点头。

哨兵听说他们要回家,就放下防备,搜身,从他们身上搜出10块银元,往兜里揣。接着又将他们带到团部,连审都不审就将他们和另外20几个人关在一起。夜里何长工和吴亦高捣鼓被关押的人一起喊冤枉,他们的叫喊声惹烦了民团头子,第二天早上就他们全部释放。

开门的时候民团头子还交代大家:“左边通往井冈山毛泽东革命军路,你们往右边跑。不许你们给他们报信,不然统统枪毙!”

其他人哗啦一下往井冈山相反的方向逃散。何长工、吴亦高站在原地没有动。

民团头子奇怪问:“你们两个革命军怎么不走?”

何长工说:“想走,就怕走不远,又被你们抓回来。我们给你们当挑夫吧。”

民团头子断然否决:“不行,不行。”

何长工又说:“那就给我们开张路条吧。”

民团头子真的给他们开了张路条,这路条非常管用,当地其他民团互认,方圆100多公里通行无阻。他们这样到了长沙,又通过种种曲折找到湖南省委、衡阳特委,何长工、吴亦高向他们详细讲述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的情况,他们还交给了湖南省委一份关于井冈山全面情况的文字介绍。湖南省委安排他们坐船到武汉,他们又从武汉坐船到香港,接着从香港又到了广州。经过一番周折,何长工他们打听到南昌起义的军队现在由朱德领导,用的是在韶关军阀范石生的番号。

何长工、吴亦高奔波许久没有洗澡,他们全身油腻发臭。两人走在韶关曲江犁铺头时候,遇到一家澡堂,二话不说进澡堂洗澡。正好听到隔壁间有人说话:“那个王楷,原名叫朱德,跟我们石军长是同学。”

另一个说:“同学归同学,朱部暴徒很多,我们还是要注意防范。”

何长工、吴亦高听到他们这么一说,赶紧三下五去二把澡洗好,穿上衣服就往朱德驻军的地方赶。在那里正好又遇上老警卫团的熟人,把他们引到朱德跟前,在那里他们遇见了陈毅、王尔琢。陈毅和何长工是留法勤工俭学的老同学,一下子大家都不用考证,欢聚一堂。何长工他们告诉朱德井冈山的一切,并说是毛委员派他和吴亦高来找他们的。

朱德他们都表示要去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朱德说:“我们跑来跑去就是要找一个落脚的地方,我们已经派毛泽覃去找毛润之了,如果不出意外,估计已经到了。”

何长工、吴亦高完成任务返回井冈山,那时候朱德他们正要筹备一次大的暴动,朱德要等暴动完了再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回来吴亦高补上一篇日记:

“寻找南昌起义部队的辛苦、危险都不值一说,特别高兴南昌起义部队在朱德同志领导下,转战了出来,没有溃垮,队伍的精神面很高涨。期待朱、毛会师的那一天。”

其实在朱德在见到何长工、吴亦高之前,经历部队几乎要解散的艰苦洗礼。下面是收集当时到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失败后部队情况资料汇总:

部队在南昌起义后,当时已近冬天,官兵仍然穿着单衣,有的甚至还穿着南昌起义时的短裤,打着赤脚,连草鞋都没有。虽然摆脱了追敌,部队却常常受到地主武装和土匪的袭击,不得不经常在山谷的小道上穿行,在山林中宿营。同上级党委的联系没有恢复,饥寒交迫,疾病流行。无处筹措粮食,官兵常常饿肚子。缺乏医疗设备和药品,伤病员得不到治疗。部队的枪支弹药无法补充,人也很疲乏,战斗力越来越弱。杨至诚上将后来回忆当时那支队伍的情况时说:“每个人都考虑着同样的问题:现在部队失败了,到处都是敌人,我们这一支孤军,一无给养,二无援兵,应当怎样办?该走到哪里去?”到江西安远的天心圩,从师、团级主官开始,各级干部纷纷离队。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有的先辞后别,有的不辞而别。1927年12月22日,七十五团团长张启图在上海向中央写了一份《关于七十五团在南昌暴动中斗争经过报告》,描述部队到达天心圩的状况时说:“师长、团长均皆逃走,各营、连长亦多离开。”领导干部如此,下面更难控制。营长、连长们结着伙走,还有的把自己的部队拉走,带一个排、一个连公开离队。剩下来的便要求分散活动。林彪带着几个黄埔四期毕业的连长找陈毅,说:现在部队不行了,一碰就垮。与其等部队垮了当俘虏,不如现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后来人们把这段话作为林彪在关键时刻对革命动摇、想当逃兵的证据,那是言之过重了。

1927年10月底在江西安远天心圩部队最后几乎崩溃。团以上干部就剩下朱德、陈毅、王尔琢三人。

关键时刻,站出来的是朱德。

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沉着镇定地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朱德胸中的信心与激情像火焰一般传播给了剩下来的官兵。

朱德讲话之后,陈毅也上去讲了话。他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经得起胜利的考验,能做胜利时的英雄;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能做失败时的英雄!陈毅当时去上海、去北京、去四川都有很好的出路,但他哪儿都不去,坚决留在队伍里。他坚定地向大家表示:“只要拿武装,我就干”的决心。

王尔琢也向大家发誓 :“从现在开始蓄须明志。革命不成功,坚决不剃须!”

保留火种的工作,首推朱德。在最困难、最无望、最容易动摇的时刻,表现出磐石一般的革命坚定性,使这支南昌起义的火种保留了下来。

朱德成为这支部队无可争议的领袖,陈毅、王尔琢成为他的主要助手。朱德他们将部队被改编为一个纵队,朱德任纵队司令员,陈毅任纵队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纵队参谋长。下编一个士兵支队,辖三个步兵大队;还有一个特务大队。剩下一门82迫击炮,两挺手提机关枪,两挺重机枪,合编为一个机炮大队。多余下来的军官编成一个教导队,直属纵队部,共计800人。两万多人的南昌起义队伍,最后真正保存下来的,就是这点家底。

1927年底,这800孤军在朱德率领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进入湖南,跳出了国军的围追堵截,湖南农村中国共产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补养和发展。1928年1月,朱德与宜章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孤军归队,部队上下士气高涨。刚好这时候,广西桂系军阀李宗仁为打通广西的交通路线,和湖南军阀唐生智发生激战,一时无力他顾。朱德借机决定“干一票大的”,2月他率部伪装成国民革命军16军第47师,大摇大摆开进宜章县城,全县官吏劣绅不知是计,出城相迎,被朱德摔杯为号,兵不血刃,全部拿下。拿下宜章县城后朱德恢复红军番号,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拉大旗正式向国军宣战。国民党派遣最近驻扎的国军独立第3师清剿,第3师师长许克祥亲率一万多人欲速战速决。

朱德这边,半年多的流离失所,好不容易占据了宜章城,情感上,一时都要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朱德力排众议,坚决放弃宜章城,避免和6倍之敌陷入阵地战,他对大家说:“我们放弃宜章城不是逃避,相反是为了更好的击败敌人,宜章城迟早还是我们的。”宜章城这一战,朱德展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他首先退出宜章城后,让许克祥分兵把守,随后,朱德派出少量兵力进攻岩泉、栗源、乐昌县,诱使许克祥分兵来救,接着朱德故意暴露红军主力动向,吸引许克祥派兵追击。战场局势进入红军最喜欢的运动战,最终朱德在岩泉、栗源地区先击溃独立第三师一部2000多人,用缴获的武器武装农会。接着在乐昌县的坪石,又伏击独立第三师主力,歼该师主力1000余人。许克祥部在朱德持续压力下,不战自溃,朱德不仅重占宜章县,同时通过战争缴获大量装备。

借助胜利之势,朱德在宜章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接着出兵连克黄泥坳、资兴、永兴、耒阳、桂东,支持祁阳、安仁等11个县,发动当地农民起义,席卷整个湘南大地。湘南起义持续了3个多月,参与人数超过百万,工农红军从2000多人发展到8000余人,军威浩荡。湘南暴动规模之大,人数之众,惊的国民党瞠目结舌。朱德的卓越表现,引起国民党重视,击败唐生智掌控湘南的李宗仁也注意到这个对手,李宗仁调集数万精锐,杀气腾腾直奔朱德部队。

但是,朱德已经带领浩浩荡荡的8000人队伍,奔向井冈山。

1928年4月28日,阳光灿烂,井冈山像水洗过一样的清新。

井冈山上满山遍野都是杜鹃花,每到四五月开花季节,山上一簇簇红色的花纵,汇成红色的花海,点缀着青山若黛,绿树葱茏的井冈山,各种深红、粉红、浅红的杜鹃花重重叠叠在青山间,艳丽地随风摇曳,仿佛都在迤逦地迎接贵客。

这一天是朱德与毛泽东会师的日子,心情兴奋的毛泽东特意赶制了一身灰布军装,换下穿惯的长布衫,迎接朱德。

这一年毛泽东35岁,朱德42岁。

毛泽东、朱德在江西宁岗井冈山下的砻市龙江书院胜利会合,两个伟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从此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支工农革命队伍胜利会师,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进了新的里程碑。

会师后两支队伍改番号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朱部编为第十师,毛部编为第十一师,湘南各县农军编入两师中。全军兵力约万人,枪3000余支好,还有大炮、重机枪、轻机枪等等。1928年6月,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军旗为鲜艳的长方形红色,外框一寸白边,红旗正面上方有一行黑色大字: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正中间是一个白色五角星,五角星中间斧头、镰刀交叉,靠旗杆有10公分白布,上面用黑色扁体正楷写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龙江书院会师这天,吴亦高的日记写到:

“1928年4月28日是井冈山大喜的日子,毛委员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与朱德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在龙江书院胜利会师了。朱、毛会师是军事大捷,拓宽了“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发展的空间。

会师后两支队伍合用一个番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为什么叫“第四军”?主要是北伐时期叶挺的独立团骁勇善战,战无不胜,被誉为“铁军”,后来在1927年1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大家都认为第四军数字威武,就将井冈山会师后的军队番号定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朱、毛会师后四个月连续取得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永新、黄洋界战斗的胜利。胜利总是让欣喜若狂,但是从身心疲惫的失败边沿,到涅槃重生,再走向胜利,那才是多么的不容易。毛泽东就在朱、毛会师后经历过这么一次。

那时候井冈山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已经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湖南省委做了一次错误决定,将已经会师上了井冈山的五分之四的工农红军,要带走下山去湖南,无奈朱德、陈毅、王尔琢也跟着下山。井冈山上只剩下两个连,还有一百多伤病员,另有两个营和几个连分驻路途较远的其它县。湘军阀吴尚得知消息,认为这时井冈山根据地的红军兵力空虚,正是端红军老窝、踏平井冈山的好机会。于是便派了四个团的兵力袭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情紧急,毛泽东只好命令驻扎永新军队,赶回井冈山增援,又通知井冈山附近的党组织速派地方武装前来帮助守山。

敌人首先以密集的炮弹也向山顶轰击。毛泽东传令部队到就近山崖下隐蔽。炮击过后,部队迅速进入阵地。敌人狼群似地往山上冲,在接近黄洋界哨口时,敌人不见动静,误以为红军已被炮火击垮,一窝蜂似的向哨口涌去。敌人刚进到哨口,毛泽东一声令下,陡峭的山上突然滚石擂木齐下,手榴弹也纷纷在敌群中开花。敌兵拥挤冲下山。毛泽东带领红军打腿敌人第一次冲锋。第二次炮击过后,敌人又开始了冲锋。这一次敌人士兵之间都保持有距离,小心翼翼地向山上移动。山上的红军在敌人的炮火停止以后,又进入了阵地。待敌人慢慢靠近后,居高临下,瞄准一个打一个,只要进入红军射程范围,不死即伤。两次冲锋,敌人就在哨口下丢下了二百多具尸体。敌指挥官望着高不可攀的红军哨口阵地,绝望地喊到:“这是在送死!”立刻命令部队撤离。敌人一退,毛泽东又赶紧命令红军撤到山背后隐蔽起来。敌人第三用连续炮火对山顶进行了长时间的猛烈轰击。炮击过后,毛泽东询问观察哨,发现山下的敌人没有了动静,他让战士们继续隐蔽待命。毛泽东估计敌人炮击改变战术,炮击停后不发动冲锋,企图在炮火停顿后,诱惑红军进入阵地,再次排山倒海炮击。毛泽东识破敌人伎俩,让隐蔽的红军继续隐蔽,等待敌人二次炮击停顿后,才命令红军进入阵地。果然,敌人又组织发起了第三次进攻,敌人好不容易挪动到哨口下,山上仍然没有一点动静。这一次敌人以为红军中计,被他们第二次炮火击灭,敌人打着呼哨站起来像羊群一样拥簇着往前冲。正在敌人得意之时,突然迎头几挺机枪子弹,猛得像狂风一样,平扫过来,敌人成批成批地倒下了。后来有红军战士还在战后数了一个敌人身上的枪眼,竟然多达二十七处,可见当时红军机枪子弹的密集。看到打退敌人第三次冲锋,毛泽东又命战士们隐蔽到了山的背后。此时的敌人恼羞成怒,对山上的疯狂炮击足足40多分钟,打得天昏地暗,山崩地裂。炮击过后,敌人长时间没了动静。毛泽东派人去山下打探敌人的动静,不料敌人竟全部撤走了。原来敌人在临走时,将拉来的炮弹全部倾泻在了井冈山的哨口上。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井冈山保卫战取得了彻底胜利。

以少胜多,打退敌人三次疯狂进攻,毛泽东兴奋激动,写下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人宵遁。”

这边被湖南省委拉到湖南的井冈山红军,很快与湖南最大军阀何建接火,敌人越打越多,装备劣制的红军不是国民党正规军何建的对手,几个团的兵力被打散、打溃。但毛泽东还是带着三十一团罗荣桓的第三营去湘南寻找他们。毛泽东同朱德等商量,将剩余部队撤回井冈山。但是,营长袁崇全带领一帮人坚决不上井冈山,参谋长王尔琢上马带着几个人冲去追,被袁崇全一枪打中,当场牺牲,那一刻王尔琢刚刚25岁。最后撤回和零散逃回来的红军以及留在井冈山的红军,从一万多人,一下子锐减到3600余人,这在我军史上叫“八月惨败”。

何键在湘南大胜红军后,蒋介石给何键给全军通令嘉奖,批拨了大批军需物资和枪支弹药,并决定乘红军新败,兵力空虚,以江西和湖南两个省的兵力,对井冈山的红军进行联合“会剿”。

毛泽东在红四军的军委会上,提出部队一面进行重编和整训外,抓紧将地方部分武装扩充到部队中来。最重要的是毛泽东此时此刻提醒干部们不要过于自责,更不要气馁。失败之中,也酝酿滋生着积极因素,常言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大家重整士气,又蓄精迎敌。

吴亦高这时候在日记里写到:

“毛委员,像一座高山!”

毛泽东和朱德研究决定集中兵力,对敌实施逐个击破。具体部署是:朱德和陈毅率二十九团、三十一团进攻新七溪岭,围歼敌杨池生部的先锋团;命新提升的红二十八团团长林彪率本团在老七溪岭担任阻击任务;毛泽东亲率红三十二团,做预备队兼警戒和阻击敌人其它部队的增援。

刚21岁的年轻团长林彪,率红二十八团绕道向老七溪岭进发,一夜强行军,拂晓赶至老七溪岭。不料敌人已先占据了制高点。林彪组织部队连续几次强攻,均被占据有利地势的敌人打了下来。部队伤亡很大。团长林彪认为拿下阻击阵地是死任务,否则将全盘皆输。他立即部署由党员组织“敢死队”,连续向敌人阵地发动攻击。吴亦高已经被调到林彪的28团任营长,此时他是敢死队队长,吴亦高带领着“敢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目不斜视,不顾生死,勇敢发起冲锋,终于冲进了敌人的阵地。战士们一阵砍杀,最后将敌人全部赶出了阵地。红二十八团在林彪的指挥下抗击敌人两个团的猛烈反扑,连续打退敌人10多次冲锋后,红军阵地前躺满了敌人的尸体,直到敌人再也组织不起像样的冲锋。

林彪的红二十八团在完成阻击任务后,又迅速赶往新七溪岭,和朱德、陈毅率领的红二十九团和红三十一团会合,一起投入到围歼敌杨池生先锋团的战斗中,敌人杨池生的先锋团被四面重围,最后杨池团被全部灭。

几天后,江西敌杨如轩又率领自己的4个团兵力扑向井冈山根据地的永新。毛泽东令部队撤离永新,直奔湖南茶陵方向。敌杨如轩误认红军畏战逃窜,殊不知毛泽东已令红军连夜急行军130里后,又绕了回来,并且已在敌袭击宁冈的必经之路上的龙源口设下了埋伏。敌先头部队第七十九团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进入了红军的伏击阵地。直到此时,红军官兵才明白毛泽东迂回战术,不到一个时辰全部歼灭敌人,这时 后面敌人赶过来,毛泽东又向部队发出了追击令,红军战士拣起敌人的好枪,解下敌人的子弹带,边打边向敌后续部队迎头冲击过去。敌人扭头就往回跑,溃逃而去。敌师长杨如轩刚出了永新城才十几里路,见部队溃了下来,急忙转身又向永新退去。刚进永新城脚跟还未站稳,红军就冲了进来。敌杨如轩来不及组织抵抗,便负了伤,急忙命令溃军向吉安的老巢逃去。红军又重新收复了永新城。

整个战斗红军三下三占永新城,大大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胜利信心。毛泽东战后将一批枪支弹药分送给各县的地方武装。从此以后,井冈山根据地军民携手共同保卫、共同建设的大好局面已经形成,根据地范围,发展到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和酃县东南部,面积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

1928年10月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地方和军队,再也不受中共南省委,和长沙特委指挥,毛泽东被选为前委书记,掌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政大权,前委以下设军委,地方设特委。朱德任红四军军委书记,谭震林任湘赣边特委书记。

到了1934年,长征之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面积发展到将赣南、闽西基本连成一片,并扩大到20余县的广大地区。受红军胜利影响,国民党军第二十六军1.7万余人,赵博生(中共地下党员)、季振同、董振堂等领导下宣布起义,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那时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成为横跨3省、面积达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达450余万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也增长到10万多人,党员13万人。

吴亦高在日记里写到:

井冈山上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像火一样热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创造了一套前无古人的行政管理办法:除开婴幼儿,每一个人都在组织里。儿童有儿童团,少先队;青年有青年团;妇女有妇委会,娘子军;男人有赤卫队、和其他边区武装。在经过土地革命后,每一个根据地的百姓为保卫苏维埃政府、红军,帮助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后分给他们的土地,都散发着极大的革命热情,他们都在为苏维埃、为红军服务。这里说一个井冈山妇女的故事,她回隔壁县娘家,看见一大队国民党兵偷偷摸摸进山,她就隐藏观察,一个兵放一颗黄豆,一挺机关枪放一粒褐豆,然后她带着这些豆子飞奔回根据地,给红军报告敌情。

最后吴亦高写了一篇日记:

“井冈山是一面巨大的工农革命红色旗帜,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搅得天翻地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